代写景观毕业论文范本: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探讨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4:0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在从景观叙事的角度深析上海大观园文化内涵得以展现的内在机制之上,为我国此类主题公园借以景观叙事传递文化内涵,实现主题公园文化自信提出实践参考建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学术界最早对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领域,随后叙事理论在建筑学、电影学等跨学科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简塞特斯怀特将叙事理论引入景观领域,开启景观叙事的先河,到了九十年代,景观叙事开始作为一个固有名词被大家接受。但是在国内景观叙事的概念于2000年后才为学者们所熟知,并作为一个新型景观领域进行研究。景观叙事理论的研究在建筑学的城市空间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历史文化遗址、神话传说、民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并对景观叙事概念、理论、方法做出了总结,应用于实践景观设计研究,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有较强文化性的景观,尤其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和具有一定流传性的神话传说类的相关景观或建筑。从众多的研究说明景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实物展示,更是一种文化建构的过程。而在国内,景观叙事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而被少数运用于景观设计,发展还未成熟。但随着景观叙事在国内被不断地深入研究,学者们开始发现,一个地方有故事就有叙事、有记忆就可以生成、讲述故事,景观便是这样。景观叙事的这一性质与旅游的性质不谋而合,这一叙事理论方法,逐渐引起了旅游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公园越来越成为禁锢于钢筋水泥构造成的世界里的人们接触大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去处。习近平主席一直倡导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辉煌的中华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1]在追求“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具有文化传播作用的主题公园日渐在公园建设中崛起。由于主题公园不仅具有一般公园的功能,集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又可以在精神方面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同时又具备较强游客参与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市场规模大,游客接受度高,现已发展为公园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中国主题公园如今面临重形式轻内涵、重模仿轻突破的发展情况,亟需突破固有思维,找寻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整理总结景观叙事理论的方法,分析其在旅游学中具体应用。本文对景观叙事理论进行朔源,从其源学科叙事理论入手,分析探讨从叙事学的建立、到其逐渐发展与其他学科相交融、到景观叙事的出现,总结景观叙事的相关理论成果,依据其理论为研究主题公园的文化呈现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叙事学理论在景观学中的应用,将其引入到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内涵文化表达的分析中,找出主题公园的本源特色和准确的文化内涵;结合景观叙事理论,有效地挖掘主题公园文脉,深析其文化传达方式,在公园主题景观呈现与参观体验者文化感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针对国内外经典景观公园景观设计中叙事手法的运用,文化、情感传达的研究,在本体研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相关理论及实践景观叙事文化表达策略。

(2)通过对景观叙事理论在上海大观园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分析其自1984年开园以来,逐渐成为上海休闲新景点十佳之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单位的奥秘,深析其主题文化内涵得以很好展现的内在机制,为我国主题公园借以景观叙事传递文化内涵,实现主题公园文化自信提供实践参考。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策略,探讨上海大观园主题文化及故事编排表达,系统的研究主题公园的景观叙事功能、叙事结构与发展逻辑及其通过景观叙事设计展现文化内涵的具体实施路径。重点研究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方法的实践以及景观叙事效果的体现程度与影响因素,通过研究进一步推导景观叙事与主题公园文化展现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提升主题公园的景观叙事效果。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相关概念

2.1.1景观叙事

《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中“‘景观叙事’的意思指发生在景观和叙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在《景观叙事-解码海派古典园林》书中陆绍明认为景观叙事即是:“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分析审视景观的组成要素、文化语义、空间构成及景观的建构策略,从而进一步有效构建主体性或在地性的景观及其认同。”[3]在知网上以景观叙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到相关文献612条,其中C刊文献87条。文章发表年度趋势图如图2-1所示,从1997年开始有发文数量,2003年至2006年间有了较小的波动,从2006年后半年开始发文数量呈波动性上升,2018年至2020年这两年期间呈集陡然上升模式,到2020年达到峰值,2020年至2022年呈下降趋势,根据知网的预估2023年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将骤升超过2020年。景观叙事类文章研究主题如图2-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研究大多围绕景观叙事、叙事性、叙事策略、公众史学、景观设计等主题词展开。

1904年简·特斯怀特[5]最早将叙事理论引入景观设计,在他的著作《JacksonStreet:Engaging the Narrative Landscape》中,提到了景观叙事的三个策略:“通过设置纪念馆等让人们对往事产生回忆;人们可以从花园和树的身上知道一些特定故事;为集会、节日或孩童的游戏设计特别的场所。以上的策略可以加强使用者之间及与自然和文化的交流。”之后又通过对景观叙事实际案例项目的展示,形成了景观叙事方法的雏形。查尔斯·摩尔[6]在他的著作《The Poetics of Garden》中讲到,花园设计与景观规划都不仅是为了愉悦(pleasure),最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关系(relation)、思想(idea)等。他认为,在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引起观者共鸣的东西,如场所中的“记忆”,并将承载记忆的姓名、图像等在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安排、编织,促使观赏者融入到景观中。道格拉斯·波蒂厄斯[7]认为除了视觉上的信息,气味也可以形成叙事语言,景观中的气味会对人的感知产生影响,出于本能,人们会在自然中通过对气味信息的知觉、追觅而发现场所要表达的意思。

2.2景观叙事理论研究

2.2.1从叙事到景观叙事的演变过程

景观叙事基于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延伸。从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开始的经典叙事学,到挣脱结构主义束缚的后经典主义叙事学,叙事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演变,才有了相较定型的叙事学理论。经典叙事学讨论叙事所共有的特点以及是什么使事物在叙事的意义上相分开。它的研究指向索绪尔语言学所指出的叙事语言而非言语[76],它主张形式上的不同可以将不同叙事文本在叙事上的区别清晰的呈现,仅仅把可能叙事作为自己研究范围,共时性的看待叙事文本,并且相对于对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或者文章的情景与功能问题,它专注于技巧和创制问题,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叙事学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研究内容由过去的单一指向出现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多指向性,标志着后经典叙事学的诞生。不同于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更注重历史语境、社会意识形态等对作品的影响,与景观设计的“人本”原则十分相似。

在经典叙事学研究的基础上,后经典叙事学对经典叙事学的研究范围进行提炼、扩大和延伸,打破传统的叙事学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分支的局限,不再限制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而是使用极为多样的、新兴的、崭新的研究工具如社会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去研究多学科的内容,可以研究文学、电影、史籍等各种以叙事方式组织起来的话语,它对应的是文本及认知科学可以提供的一切资源。后经典叙事学认为叙事学是复数而非单数,它不仅关注文学的叙事,还关注实际存在的、非文学的故事,口头叙事、绘画、戏剧音乐的故事,同样还有如经济学、物理学的等看似不具有叙事性的材料,它关注叙事所有的方向,描绘所有的变音,总的来说就是“叙事可以作为一种认知框架在其他非语言形式的艺术题材中存在”。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后经典叙事学把研究定位于不同的方法(如女权、后现代学、后殖民主义等)之下,与其他学科积极融合、不断延伸发展,相继出现了诸如后现代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社会叙事学、心理叙事学等理论研究,“叙事学+X”的理论研究模式快速发展,也为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审视视角,多种多样的叙事要素、叙事编排手法、策略等被发现和创造。

第3章景观叙事理论在上海大观园的应用体现.............................24

3.1上海大观园基本概况....................................24

3.1.1基本信息......................................24

3.1.2景观叙事理论对大观园的意义...........................24

第4章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结构分析.............................53

4.1叙事结构的复杂性..............................53

4.1.1结点及结构...........................53

4.1.2错综复杂的连接系统..............................54

第5章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效果分析................................61

5.1景观叙事效果影响因素分析..........................................61

5.1.1问卷及变量设计..........................................61

5.1.2数据分析...............................................61

第5章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效果分析

5.1景观叙事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5.1.1问卷及变量设计

为了探究上海大观园的景观叙事效果,确定与核对问卷思路,作者在2022年10月3日和2023年1月13日分别对大观园进行实地考察。并于2022年10月中旬开始发放问卷、开展访谈工作。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游客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效果评价表(问卷见附录1)。问卷的发放主要借助“问卷星”进行设计并在网络发放,一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7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0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25%。采用SPSSAU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1.2数据分析

5.1.2.1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基本情况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以下信息:从受访者的性别分布上看,男女分布计较均匀,分别占人口总数的50.32%和49.68%。从受访者年龄分布来看,到上海大观园游玩的游客中年龄在45-74周岁之间的游客居于主导地位,约占总人数的71%。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游客的受教育程度分布较为均衡,其中硕士及以上游客占比较少。从对《红楼梦》的了解渠道来看,通过观看影视剧了解《红楼梦》的游客占比较多,其次是通过阅读原著,说明去上海大观园游玩的游客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去过上海大观园游玩的次数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去过一次占比36.69%,去过两次以上的游客占比63.21%,说明部分上海大观园对于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愿意多次游玩。以上分析,大致可以反映出上海大观园游客群体的基本特征。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随着景观叙事在旅游学当中的运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景观叙事进行溯源及其叙事策略方法的分析,又通过其在上海大观园中应用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叙事理论逐渐被运用到旅游学的研究中

本文通过对景观叙事理论进行朔源,从其源学科叙事学理论入手,分析探讨从叙事学的建立、到其逐渐发展与其他学科相交融、到景观叙事的出现及其概念的界定,得到景观叙事的相关理论成果,发现近些年在旅游学领域对景观叙事越来越重视。又通过对景观叙事的叙事原则、叙事载体、空间组构、线索编排和表达方式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发现景观叙事通过景观自身以及设计者赋予的意义,再通过游客在观景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文化程度与阅历的不同与景观发生联系达到融情于景,构建景观文化,潜移默化的将主题公园的文化表达与传播出。

(2)上海大观园主题文化的表达体现了景观叙事

对大观园的叙事主题进行挖掘,基于景观叙事的策略方法,研究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的总体结构编排,通过对建筑的配置和景观空间内容的呈现,无论在设计之初是否刻意使用了景观叙事的方法,上海大观园景观叙事元素的丰富多样与主题的呈现方式都体现了对景观叙事的应用,借助景观叙事呈现出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及氛围意蕴,使游客融情于景,即使是对《红楼梦》并不了解的游客,也能从景观的陈设布景中感受到其所要表达出的环境氛围,再加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院落主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叙事场景产生别样的情感,感受到叙事场景所要传达的主题情感。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