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运用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7 22:16:54 论文编辑:jingju
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破裂造成的颅内出血,常见致病原因主要有高血压、颅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等,临床上发病较为急重,且致死率也较高。研究表明,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对患者预后情况来说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此选取脑外科收治的8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肢体训练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的原则,避免出现一次性运动过度的情况。选取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脑外科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经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3例,甲组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1.4岁,出血量21~80mL,平均出血量(47.3±6.8)mL;乙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3.6岁,出血量25~83mL,平均出血量(46.2±6.3)mL。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予以常规住院手术患者护理,主要包括:人院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房护理、输液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等。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护理培训
针对相应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培训,及时转变护理人员优质护理观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让护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加优质的进行处理。
1.2.2全程密切观察
脑出血患者由于发病较为急重,病情变化很快,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诊和治疗全程中都应针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术后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头昏、恶心等症状出现,应每隔一定时间询问或监测1次,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对症措施。另外,在观察过程中还需重点关注患者有无再出血症状,若发生二次出血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
1.2.3心理护理
通常脑出血控制后,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语言或行动功能障碍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自暴自弃情况,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对此,护理人员应重点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并向患者讲解该病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建立治疗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患者心理情况的变化对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1.2.4并发症护理
为了避免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呼吸通常,避免其出现肺部感染,如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也可以刺激患者颈部,器官,诱导患者发生咳嗽反射。另外,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褥疮,护理人员应尽量确保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并定期为患者翻身,在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动作轻柔、缓慢,避免造成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长期受压部分实施按摩,使得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加快,从而避免褥疮产生。
1.2.5康复护理
脑出血容易造成患者发生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还可以结合不同患者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并指导家属参与其中,让患者在平日加强训练。在语言功能训练上,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有趣的事物,诱导患者产生开口的欲望,然后再从单音、双音等基础训练开始,由易到难,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患者焦虑程度根据焦虑自评表(SAs)进行评分,具体标准为:>70分(含70)为患者存在重度焦虑,69~60分为中度焦虑,59~50分为轻度焦虑,<刃分则为无焦虑表现;患者抑郁程度结合抑郁自评表(SDs)进行评分,标准为:>72分(含72)为重度抑郁,71~63分为中度抑郁,62~53为轻度抑郁,<另分则为无抑郁表现。另外,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褥疮、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时间,2组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了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
甲组患者手术完成采取常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2±10.3)分,乙组焦虑评分为(41.5±7.4)分;甲组抑郁评分为(54.1±9.3)分,乙组抑郁评分为(40.6±6.3)分。对比可得,乙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且2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患者术后
出现褥疮,例、肺炎2例、静脉血栓1例,乙组分别为褥疮2例、肺炎1例、静脉血栓5例,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甲组并发生发生率18.6%,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脑出血又被称之为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出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常常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脑出血一旦发病,便属于危、重、急疾病,且治疗后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若在此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未到位,则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要加强重视。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而优质护理便是顺应这一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前者更加全面化、具体化、人性化。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密切关注,并能够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避免错失患者最佳抢救和治疗时间。另外优质护理还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脑出血患者身体技能的尽早恢复,从而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的乙组患者在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对比上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且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也明显低于甲组并发生发生率18.6%,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况,有利于患者自主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