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案例: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4-02-12 10:45:4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文以2015年和2018年中国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划分处理组和对照组,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将匹配之后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异质性分析,旨在提出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建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8.9%①,已经逼近国际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的20%,预示着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程度目前呈现加速状态,将在21世纪前半叶进入快速增长期,据预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会在2039年突破30%(翟振武,2017[1] )。老年人医疗、养老等各种问题,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接踵而至,不断地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将积极老龄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积极老龄化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核心支柱,对老年人来说,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广泛的社会参与。对整个社会而言,要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参与社会的权力。全社会要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推动老龄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化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②,它也将成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子化已经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421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问题日益尖锐。面对照护压力的加剧,更多家庭倾向于由家庭护理转为社会护理,针对长期护理需求的攀升,我国在2016年6月在广州、上海等15个城市开启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21年6月《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服务的体系建设工作。到2022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接近6年,试点已扩大至49个城市,参保人数达1.45亿人③,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持续扩大,为全国老年家庭筑起一道坚实的保险防线。而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据WHO统计,全世界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约有15%患有精神障碍,老年人的精神障碍最直接的影响将会引发自杀行为的发生。2022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基层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扩大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行动的覆盖范围,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我国不仅面临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压力,同时还肩负着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担。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节有三点内容,首先对国外学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内涵、测度指标,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的影响。其次是国内研究成果的梳理,立足于我国现状,对于精神健康概念及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进行梳理。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内涵及测度指标

精神健康受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化。精神健康包括对自己的态度、个人人格的统一、个人对社会影响的独立性、个人对待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能够掌控生活(Jahoda,1959[2] )。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健康定义为,个性好(情绪稳定、开朗豁达)、处事能力强、人际关系好(与人为善)。

国外学者使用老年人精神健康评估量表来测度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SAS(焦虑自评量表)是最早用于评估焦虑治疗效果量表,于1971年由Zung编制,其被广泛适用于心理咨询门诊中(Zung,1971[3] )。目前测量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主要用美国学者Radloff在1977 年编制的CES-D量表,该量表可以有效测量普通人群的抑郁症状,包含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Miller,1997[4] )。世界还有其他量表被应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测度,GHQ量表是由 Glodberg编制,主要询问受访者近一个月内的12种精神健康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的筛查量表(Pevalin,2000[5] )。UCLA量表由Russell等人在1978年编制,共20个条目,其主要评价由于社会交往的渴望和实际水平差距而产生的孤独。UCLA 量表是研究者使用最为广泛的孤独感测量工具(Lasgaard,2000[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积极老龄化

1997年西方七国在丹佛会议首次提出积极老龄化观点,该理念融合之前成功老龄化、生产老龄化等多个老龄化理论[37] 。2002年世卫组织明确积极老龄化概念,基本含义是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不断扩大的过程。世卫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理论旨在希望能够使各国拥有更强的能力应对老龄化风险,老年人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有助于各国缓解养老金困境和社会医疗等问题。积极老龄化是对于健康老龄化的又一次升级,目前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老龄化事业的主要理念。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进程加快,已经呈现未富先老的局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多样化问题我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各类文件着力解决老年群体在健康、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关注到了老年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旨在让每位老年人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每位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38] 。

世卫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三大支柱为健康、参与和保障。健康维度:老年人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基础。积极老龄化中,不再将健康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强调身心健康。在不断延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我国针对这一目标,近年来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开展老年人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照护新模式。参与维度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指的是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仍可以继续参与社会生产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39] 。将老有所为的对象扩大,打破局限在精英阶层的状态,让更多的普通老年人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保障维度:要确保老年人在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时,国家、社会都能及时支持与帮助。老龄化不是个体的老龄化,而是全社会的老龄化,政府、家庭、企业、个人每个人都是老龄化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通力合作,共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正是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照护服务以及经济补偿,解决家庭中日益增长的照护压力,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本文也是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福利多元化理论

福利多元化是由1986年罗斯提出福利多元化三分法演化而来的,指出福利国家在制定福利政策时,不应一味的遵循传统做法——主张福利应由市场或者国家所提供,福利提供者应该拓展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由三方共同组成福利制度[45] 。1987年,约翰逊在罗斯研究基础上,将志愿者加入福利提供者部门。在具体的福利供应中,无论是单一的政府还是市场,都可能存在福利供应不足的问题。只有不断扩大福利供给者的范围,不完全依赖国家,也不完全依赖市场,实现福利的分摊与优化,才能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福利供给者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供给范围,实现混合福利增长,规避一方福利失灵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福利互相补充,不断扩大福利新范围。

基于该理论,可以构建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国家、社会、社区三维的长期护理保险福利供给框架。以积极老龄化为行动方向,国家、社区、社会为供给主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首先,国家持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为各省市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并统筹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安排,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强化监管职责。也健全鼓励机制,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非盈利机构更多的参与到长期护理领域,助力我国加快建成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次,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养老需求。更多的关注到三失老人,不断扩大福利供给范围,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护需求。医养机构将护理的着力点由身体健康,转而聚焦到医疗保健、精神慰藉领域,发展护理新方向。最后,社区是福利的关键供给者,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重要的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护理机构,加大对社区机构的投入力度,提供医疗护理、精神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社区空间,将极大解决医疗护理供需矛盾,从而保障居民的养老福利。

第三章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影响的理论分析 ................ 13

第一节 影响因素分析 .................................... 13

第二节 确定研究假设 ...................................... 15

第四章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实证分析 ................ 17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17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17

二、变量选取 ....................................... 1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0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30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31

第四章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由于全国老年人数量多、所处范围广,因考虑数据可得性问题,本文以中国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研究基础进行研究。CHARLS是一项大型跨学科调查项目,旨在收集45岁以上老年人个人及家庭生活的数据,以便更好地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该调查数据覆盖范围广,调查人数达1.5万人,调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信息、健康状况、保险、收入与消费等,具有全国代表性。 2016年我国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意见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原则上覆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各市可在基金允许的范围内,将覆盖范围扩大。本文根据各市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对数据做如下处理:

1.将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11市作为处理组,包括上饶市、成都市、安庆市、齐齐哈尔市、广州市、宁波市、重庆市、承德市、荆门市、上海市、苏州市。将数据库中其余未试点的13个省作为对照组,包括云南省、福建省、青海省、新疆、北京市、内蒙古、辽宁省、陕西省、广西、山西省、河南省、湖南省、贵州省。在处理组并未包括山东省、吉林省两个重点联系省份内的城市和南通市、石河子市,因为山东和吉林可以自行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政策,这可能会产生政策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市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政策执行效果,未避免内生性故将其删除。石河子市、南通市未在CHARLS调查范围内[52] 。

2.根据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本文将上海市处理组样本数据限制在70岁以上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①。

3.因CHARLS数据目前更新年份为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因此本文最终以2015年、2018年为本文研究年份。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第四章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从PSM-DID模型产生的实证结果看,长期护理保险对于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2015年和2018年两期13省、11市的结果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增加1%,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将提高2.239%。随着老年人家庭照护压力的增大,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医疗护理,也带来了更多精神上的抚慰。相对于未获得长期护理保险照护的老年人而言,在试点覆盖范围的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显著提高,极大缓解了老年人的抑郁水平。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其他影响因素,本文也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加进模型之中,在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减弱。本文也是对于影响老年人自身影响因进行异质性分析,以便更科学的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

其次,在异质性角度下,从老年人的性别来看,男女均呈现显著改善的状态,而女性的精神健康水平则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是由于女性偏向感性,情绪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情感慰藉等服务更容易作用于女性老年人精神健康。从老年人居住地角度来看,城市比较于乡村影响系数更大、更显著。说明农村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险覆盖率不足,医养机构服务水平低。医养机构现在更倾向于将长期护理资源放置在城市,造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乡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也不能通过长期护理而得到改善。从老年人的失能角度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对于未失能的老年人相对于失能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失能老人影响系数相对于未失能老人系数更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