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6 21:16:14 论文编辑:jingju
急救前准备的优化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与拨打者交流,对患者主要表现询问,施予指导,若患者随身携带着硝酸甘油,则指导现场相关人员让其在舌下含服,若有呕吐症状存在,则指导现场人员对呕吐物进行清理,并嘱咐其不得随意对患者进行搬动,随后以此为依据,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将可能需要的急救准备做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在急救过程中,除了施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施予一定的护理干预。为了进一步对其中的有效性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进行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在优化护理流程下施予护理,一组在常规流程下施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的急救护理在优化护理流程下进行:接听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到达现场及时施予相应的急救处理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施予相应的急救护理。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实施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3.2)岁,都存在冠心病病史,60例患者及其家属都知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性评估,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到达医院后,立即展开各项急救护理,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需手术或溶栓,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在此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进行优化。
(1)现场急救的优化护理,到现场后立即施予吸氧,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症处理后,施予心理干预进行安慰,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
(2)转运过程中的优化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性评估,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
(3)急救完成后的的优化护理,尽量让患者卧于床上休息,由护理人员负责生活护理,并规范给予患者吸氧,防止心肌损伤出现。
其次,加强病房的巡视与心电图监测。最后,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与监督,让患者食用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饮食,以病情为依据逐步过渡为普通饮食。对照组在常规流程下进行护理,如,接到电话立即赶往现场,常规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对临床症状、体征监测、入院后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施予吸氧治疗等。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急救有效率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被控制住,相关实验室指标也恢复到正常状态下,可转到普通的病房;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见明显的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下,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持续观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仍然较为严重,需要持续在ICU中观察。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分析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有效性。选择我院接收实施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优化护理流程下实施急救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流程下实施急救护理,对两组急救效果进行分析。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6.7%,明显较对照组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可使急救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发病有突然性,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在该疾病的急救中,护理人员能否规范、有序的参与到急救工作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优化护理流程强调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快速化处理,各个急救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可使急救得到保障,从而保证急救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在优化护理流程下实施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明显较在常规流程下实施护理的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可实现良好急救效果,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