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绿色信贷对其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1:31:54 论文编辑:vicky
影响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随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却也愈演愈烈,生态紊乱、大气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此类问题更为突出,它们普遍存在着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情形,无法协调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奇迹”,然而却是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失自然资源为代价,在我国经济经历了上一阶段的高速发展之后,严重的污染负外部性开始凸显,资源稀缺、生态恶化也反过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倘若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破坏。因此,基于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产业,同时抑制对污染性投资,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类型越来越多,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在这些污染问题中,以空气污染、水污染的情况最为突出。基于环境统计公报提供相关数据,中国在2018年共计排放了 1700 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远远高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城市在城市总数中的占比仅为 28%。基于 2018 年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仅空气污染这一项就导致中国的 GDP 总值损失了约10%。就水资源而言,基于 2018 年 6 月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地下优良级水质仅占 8.8%,而现阶段我国仍有比较多的地区依然依靠地下水来解决饮水问题。基于此类数据,针对环境污染进行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既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也会抑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有效环节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压力,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措施。1995 年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政府第一次通过金融手段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环境保护法》中的诸多条款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先后出台了专门针对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且还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未来阶段需要达成的减排目标,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措施并不能彻底颠覆环境污染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2007 年,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绿色信贷来有效改善这种局面,这标志着绿色信贷在我国正式得以实施。2015 年,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 2016 年的杭州 G20 峰会第一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
.................................

1.2 文献综述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着眼于实施绿色信贷的重要性、探讨绿色信贷的实施与环境保护产业的关系以及银行和企业等方面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中受到的影响,深入剖析现阶段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绿色信贷产生的社会声誉对银行以及企业影响等方面。现阶段有不少学者针对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是只有极少数学者针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进行了直接分析。
1.2.1 绿色信贷的相关概念
绿色信贷最早可追溯至可持续金融这一概念中。White(1996)在其研究中认为,可持续金融指的是在开展各种项目的过程中对其破坏环境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金融投资,并创造出更具综合性的金融工具来推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Marcel Jeucken (2001)对可持续金融这一概念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说明,其认为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主导位置,倘若其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可持续融资政策以及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便能够确保社会经济处于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状态之中。具体体现在,当商业银行为一些相关企业的可持续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时,可以对其采用优惠性利率政策,并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的支出,进而促进可持续项目更好的发展[2]。 Sonia Labatt(2003)对可持续融金融念做出了一定的补充,他指出,倘若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存在污染环境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将会产生贷款无法正常收回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用以评价贷款企业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3]。而有些学者则对绿色信贷作出了更为具体的阐述,邓聿文(2007)在其研究中认为,绿色信贷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政府部门针对环境、产业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从事新能源、污染治理、生态农业等行业的企业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而对于高污染、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项目,则对其提供利率相对较高的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审批标准,以此可以看出,环境与金融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4]。
.................................

2 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绿色信贷的概念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产物。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经济水平与增长速度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但也为此付出了生态紊乱、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因此,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提倡的理念,人类在发展经济时不能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而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对资源的配置与实体经济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需要将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去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金融这一概念也由此得以产生。2003 年赤道原则正式开始实行,这项由汇丰银行、巴莱克银行等联合发起的准则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执行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向银行融资过程中的判断标准,该标准要求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考核企业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所执行的项目是否为环保项目等,以此来判断是否为企业提供融资以及是否提供相应的支持性利率。至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绿色信贷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兴业银行于 2008 年在贷款准则中加入了“赤道原则”,成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随着对赤道原则的深入探究,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开始在贷款管理准则之中加入环境指标。
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之下,绿色信贷成为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金融机构使用信贷手段来响应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等制度的安排,在对企业进行贷款前的授信业务时,考虑企业所运行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此决定是否提供贷款以及提供差别利率。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且从事国家大力推广的环保型行业的一些企业,在确保风险控制在比较合理范围之中的情况下,银行应当为这类企业提供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对于不实行绿色转型的“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并继续从事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相关企业对其贷款进行限制,降低授信额度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这种授信准则的实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破坏类项目的资金支持,使资金资源从两高一剩行业调配至国家支持的新能源及环保型产业上,以优化资金配置方式,支持绿色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银行绿色信贷对其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

2.2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2.2.1 银行贷款结构影响机制
通过已有文献我们可以知道,短期内银行更多的实行绿色信贷会导致成本上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绿色信贷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般而言,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不单单会评估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还会对企业所处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如果企业所在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此时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也会更高,因此违约风险相对较低,银行会选择更多的向此类企业发放贷款,但这也导致了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一些行业,此时只要此类行业出现较大问题,将会导致不良贷款率急剧升高。21 世纪初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钢铁需求的急剧升高,银行贷款大量集中于钢铁行业相关企业,但随后钢铁行业产能开始严重过剩,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对银行的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绿色信贷的实施使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更加注重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是否满足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银行为了短期利润而过度将资金引导至同一行业,降低了信贷风险的同时也优化了银行的贷款结构。绿色信贷使银行的贷款结构更为合理化,并激励传统实体行业进行绿色转型,更加倾向于对环境保护型产业进行投资,虽然短期可能造成利润流失,但使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更加符合了国家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从长远角度来看,也能够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形成促进作用。绿色信贷的实施扩大了银行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等绿色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对此类企业提供更为优惠的贷款政策,对传统的“两高一剩”等污染环境的相关企业实行差异化利率并减少其融资规模,这使得银行的贷款程序更加的规范和完善,且贷款后的监督成本大大减少,信贷风险降低,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利润率优惠政策的实行使得环境保护型绿色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为这类企业未来阶段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与此同时,银行的利息收入也会由此降低,进而导致盈利水平的下滑。再加上绿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新兴产业的类型,绝大部分绿色企业缺乏相应的经验,并且技术还有待研发与改进,尽管国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该行业也具有一定的信贷风险,想要获得收益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由此可见,在短期范围内,银行的的不良贷款规模将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扩大,对于银行效率的提升存在抑制作用。
...............................
 
3 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3
3.1 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23
3.2 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5
4 基于 DEA 模型的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研究......................... 28
4.1 银行效率的概念.............................. 28
4.2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测算...........................28
5 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检验...........................................38
5.1 绿色信贷对银行效率影响的 Tobit 模型构建............................ 38
5.1.1 实证模型构建............................. 38
5.1.2 中介效应模型构建..............................39

5 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检验

5.1 绿色信贷对银行效率影响的 Tobit 模型构建
5.1.1 实证模型构建
前文运用 DEA 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测定,本部分将采用 Tobit模型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Tobit 模型主要用于受限因变量计量回归,该模型最早由 Tobin(1958)提出,主要用于分析因变量有上限、下限或者存在极值等情况,能够有效解决 OLS 无法解决变量截断的问题,所以,Tobit 模型被广泛应用受限因变量计量回归估计之中。
图 5-1 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图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方面出发,通过银行贷款结构、风险管理水平和社会声誉三个角度对绿色信贷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随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综合上述分析得到了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自 2007 年首次推行绿色信贷具体政策后,绿色信贷开始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视,发展势头迅猛,绿色信贷余额也逐年递增,兴业银行成为“赤道银行”后,在绿色金融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因此也刺激各银行加大了对“赤道原则”的研究与学习。但最近几年绿色信贷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证明绿色信贷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绿色信贷的增速与各项贷款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不匹配,所占比重较低,与很多国际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利益冲突、资产错配、产品单一、信息不对称等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绿色信贷的发展。
第二,本文以 2010-2018 年我国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研究,测算他们的效率值,通过最终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 DEA有效状态,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投入与产出冗余较少,资源配置相对合理。从所有商业银行效率均值来看,基本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效率值,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他们的规模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可以通过缩减规模来提高来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本文以 2010-2018 年的样本数据对绿色信贷和银行效率值进行 Tobit回归分析,以商业银行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绿色信贷比为核心解释变量,绿色声誉为中介变量,以营业收入、所有者权益、不良贷款率、资产规模、核心资本充足率、净息差、息税前利润、宏观经济环境为控制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研究得知绿色信贷比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能够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绿色声誉来实现。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和息税前利润也能够有效促进商业银行效率提升,而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和净息差对商业银行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高校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