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范文,本文的研究聚焦于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的金融行为,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事实刻画、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等方式方法层层递进,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既是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支撑。在竞争理论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超长期、超高速增长后,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增长方式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动能也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中国的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家增加至2023年底的1.46亿户,年均增加量超过1000万户,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企业的增长促进了经济进步,有助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构建与扩展,成为稳定经济基础和就业的核心力量。①可以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展与企业行为息息相关,企业未来经营情况实际上是当前行为的映射。理论上,企业行为包括生产行为、分配行为、金融行为、并购重组行为和创新行为等五个方面,这构成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周扬明,2002)②。金融行为作为企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广义上的金融行为是指经济主体与资金融通相关的活动,企业金融行为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运用等活动(罗润东,2010)③。企业金融行为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比如企业的融资约束(魏志华等,2014④;Behr等,2013⑤)、融资结构(伍利娜和陆正飞,2005⑥;Chauhan和Huseynov,2018①)、投资效率(张新民等,2017②;彭俞超等,2018③)等。本文在中观层面把企业金融行为划分为融资组合行为、资产配置行为和投融资联动行为。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字金融发展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围绕数字金融的发展演进、业态、发展水平测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一是关于数字金融发展演进的研究。数字金融的概念是随着互联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最初主要围绕代表性的移动支付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它主要被定义为利用电子技术进行金融交易和服务,尤其是通过早期的互联网银行平台和简易的电子支付系统来实现(谢平,2012)①。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突破(王硕,2016)②,数字金融的定义已逐步扩展,涵盖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融资、支付、投资及其他创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黄益平和黄卓,2018)③,这包括数字货币支付服务和数字银行等(沈一飞和姜晓芳,2015④;刘凯等,2023⑤)。关于数字金融的定义和实践不断演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与金融服务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概念范畴(张勋等,2019)⑥。当前,陆岷峰和欧阳文杰(2024)⑦认为数字金融已经发展到“数智化”阶段,这是一种金融、数字技术和智能系统的有机融合形态。它在金融数字化的基础上,提高了数据挖掘和利用的水平,并结合智能系统的人工智能决策与执行能力,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数字与技术交互融合。
二是关于数字金融业态的研究。数字金融领域包括多种服务和技术,如数字支付、数字银行、数字保险和其他新兴业态,例如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应用等。
一部分学者针对数字支付服务的研究指出,数字支付服务包括手机支付和在线交易处理,提供了便捷的支付体验(史小坤和武琨朝,2023)⑧。该业态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同时也推动“无现金”成为全球尤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林梅和周漱瑜,2020)⑨。数字支付方式的普及也减少了对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依赖(Duarte等,2012⑩;李政和李鑫,202211),并通过简化支付流程和增强交易安全,数字支付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体验,还加强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Kang,2018)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畴
2.1.1 企业金融行为
关于“金融行为”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围绕“企业金融行为”的概念界定一直未能达成共识。金融行为覆盖了广泛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本身。它还包括工商业企业、非盈利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的金融活动(程建胜,1998)①。尽管这些行为在理论和决策上存在共通性,不同的经济参与者和层面上的金融行为却展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广义上,金融行为是对资金的管理行为,涉及确定如何运作好资金和从何处得到资金等(李杨,1998)②。
长期以来,学者们从企业金融行为的范畴、重点内容及目标等角度尝试对其进行界定。Jalilvand和Harris(1984)③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企业金融行为的核心是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涉及发行长期债务、发行短期债务、维持公司流动性、发行新股以及支付股息等多个方面,并指出企业金融行为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其后,Graham和Leary(2011)④也基于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对跨公司、跨行业以及公司内部资本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验,指出企业资本结构(融资决策)是企业金融行为的核心范畴之一。我国学者也对企业金融行为的界定进行了讨论,吴水澎等(2000)⑤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表明,企业金融行为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的创造和最大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或股东的经济利益。姜付秀和黄继承(2011)⑥延续Jalilvand和Harris的观点指出,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金融行为的重点关注内容,且市场化进程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学者们还认为,企业投融资效率可以作为衡量企业金融行为的量化结果。
2.2 理论基础
2.2.1 数字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一)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理论起始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有关研究①,解释了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发展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化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分支。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历史上不可逆转的变革,这一理论后来被应用于解析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变革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服务需求的上升引起了学术界对金融创新理论的广泛兴趣。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核心在于分析金融创新的成因、机制及其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的影响。该理论主要围绕金融创新的动因进行阐述,可归纳为两大观点:一是“内因论”。内因论主张金融创新主要源于金融机构追求利润、降低风险以及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内在动力,认为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以满足市场对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实现利润增长(Greenbaum和Haywood,1971)①。Niehans(1983)②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强调金融企业利润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成本的降低,而科技进步为金融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机会;二是“外因论”。外因论则从金融环境变化的外部影响分析金融创新的动力。Allen和Gale(1991)③提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
同时,Hannan和McDowell(1984)④的研究指出,科技进步是金融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尤其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这些演进中的金融创新理论观点体现了金融创新与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但金融创新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别活跃的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Silber(1983)⑤的约束诱导假说提出,金融机构面临的外部和内部抑制促使其进行金融创新。外部抑制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强制性规制,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减少由机会成本上升引起的收益损失。内部抑制则源自金融机构为确保运营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制度。 金融创新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解析金融创新动力、过程及其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既考虑了金融机构内部的利益追求,也关注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深入研究像数字金融这样的金融创新业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金融行为的特征事实 .......................... 52
3.1 数字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 .......................... 52
3.1.1 数字金融发展的阶段特点 ........................ 52
3.1.2 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 56
4 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金融行为的作用机理 ........................ 82
4.1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企业金融行为的影响 .................................... 82
4.2 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组合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83
5 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行为的影响:基于融资组合的实证检验 ....... 102
5.1 机制回顾与研究假设 ................................ 102
5.1.1 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组合的影响 ................ 103
7 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行为的影响:基于投融资联动的实证检验
7.1 机制回顾与研究假设
7.1.1 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联动行为的影响
本章主要评价数字金融影响企业投融资联动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益,而非探讨企业如何联动。因此关于企业投融资联动的分析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融资效率和投资效率。先从融资效率来看,数字金融的技术变革冲击一方面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加剧,迫使其增加对融资项目的筛选力度,试图通过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式弥补利差损失,这有助于倒逼企业端提升项目运作能力;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能够减轻企业的融资压力,促使企业更善于将资金盘活起来,捕捉经营和投资机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对于投资效率,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盈利状况。首先,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提取能力,数字金融可以精确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有效减少贷款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这一机制降低了债权人在监控和处理信息方面的成本,减轻了因信息不匹配造成的金融摩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数字金融提高了它们在信贷市场中获得资金的公平性,使得这些企业更能平等地竞争资源,有效缓解了因信贷约束引发的融资难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封思贤和徐卓,2021)①。随着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提高,从而摆脱融资限制,其流动性变得更加充裕,导致预防性储备的需求降低,这进一步激励了企业加强投资活动;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改进,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且成本降低,导致市场交易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平,从而减少了交易和管理费用。在产品市场,网络支付的方便性保障了交易各方的权利,有效减少了企业因担心投资风险而采取的过度风险规避行为,进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其闲置资金(成群蕊和李季刚,2023)②;三是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许多不够发达的地区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其中数字金融尤其在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减少服务费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焦瑾璞等,2015)③,从而提升了投资的便利性,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王颖和陆磊,2012)④。
综上所述,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7.1: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企业投融资联动,即有效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和投资效率。
8 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研究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数字化新时代,推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导,整体市场受信息壁垒、物理网点、抵押品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企业长期面临融资约束、投资不足等问题,这导致企业的金融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的优化与提升,难以形成企业经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兴起、发展和应用,数字金融逐步成为企业金融行为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量,在企业金融行为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企业金融行为带来了重大变革,优化了企业融资组合行为,促使企业进行更合理的资产配置行为,并且有效提高了企业投融资联动行为的实效。因此,本文的研究聚焦于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企业的金融行为,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事实刻画、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等方式方法层层递进,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首先,从技术进步、需求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出发,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内外因驱动要素,并对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做了刻画,阐明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金融行为的特征事实。其次,通过理论模型构建与推导,系统性探讨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金融行为的关键机制与渠道。最后,引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金融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揭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行为作用的背后逻辑。综合来看,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金融行为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数字时代,数字金融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是金融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已成为影响企业金融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第二,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抵押品约束机制和加剧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的融资组合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企业所有制性质和金融监管强度会产生差异性结果。
第三,数字金融促使企业资产配置表现出“脱实向虚”特征,即企业向金融投资倾斜,抑制了实业投资。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投资风险是其中的关键,同时,制造业企业与创新型企业的资产配置行为对数字金融反应具有异质性。
参考文献
[1] Akerlof G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M]//Uncertainty in economics. Academic Press,1978:235-251.
[2] Allen F, Qian J, Qian M.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77(1): 57-116.
[3] Allen F, Santomero A M.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7, 21(11-12): 1461-1485.
[4] Almeida H,Campello M, Weisbach M S. 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59(4):1777-1804.
[5] Armstrong C S, Guay W R, Weber J P.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ebt contrac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50(2-3): 179-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