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参考代写:我国半导体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以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14 21:52:3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论文以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的案例作为半导体行业并购的一个缩影,对该并购的动机、绩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期望为芯片国产化浪潮下半导体行业的后续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从19世纪末开始,全球出现了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伴随着这几次并购浪潮,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也得以迅速发展。企业并购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开拓新市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活跃而有效的工具。此外,并购还是促进行业变革的重要途径,可以整合资源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市场创新和变革,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和进步。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半导体企业实施了疯狂的制裁,国内半导体企业为了摆脱被美国在技术上卡脖子的窘境,开始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为实现高端制造业国产化的目标,在针对半导体行业的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从政策的角度看,国家明确了半导体产业在升级目标中的战略性核心地位,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提出要在资金上为半导体产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建立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为半导体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技术指导。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为半导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技术支持。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提出了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其中,半导体产业是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文件中提出,要加大半导体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半导体企业间技术合作等。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加强标准和质量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我国政府一直在鼓励并支持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政府给予半导体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并购来实现发展目标。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的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并购背景、动因、绩效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与评价,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展开介绍并购相关概念,整理归纳有关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和半导体并购的相关文献,并对并购相关理论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与动因分析。重点对案例的行业概况、交易双方背景及诉求、交易方案及过程,以及并购动因等方面进行剖析。

第四部分,并购绩效研究。该部分从市场绩效、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事件分析法研究市场绩效,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财务绩效,采用非财务指标研究非财务绩效。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总结相关研究结论,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对未来半导体行业中类似的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会计论文怎么写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1)并购

企业并购包含了“合并”与“收购”两个层面,是企业产业战略调整和资源重组优化的有效途径。企业间进行的并购行为指企业双方在平等,等价有偿的前提下,以一定经济方式获得其他公司产权得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一种形式。企业并购有三种方式,即企业合并、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合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一是吸收合并,二是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指一家企业作为主体取得另一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被吸收的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被注销。新设合并是将两家公司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新的公司,参与并购的两家公司都被注销。

收购是指从其他公司购买资产或股份,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是指以支付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劳务或以免除债务的方式,有选择性的收购标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股权收购有三种类型,一是收购方购买被收购方的股份以获取其董事会席位。第二种是控制权收购,收购者购买目标公司的半数以上股权,从而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第三种是完全收购,即一家公司对另外一家公司全部股权进行收购,全资控股目标公司,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2)并购绩效

并购绩效是指一个公司在进行并购活动后一定时间内并购活动的成功程度。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多个关键因素有关,如并购过程是否成功,是否实现并购初衷,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是否有效,并购后公司的生产效率是否提高,公司发展速度是否增快。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全面的回答,才能对并购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估。评估并购绩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各种因素。因此,必须从多种角度使用多种手段来客观全面地评价并购绩效。

2.2文献综述

2.2.1并购动因

在企业并购领域,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已经仔细研究了促使这些并购产生的各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研究的因素是协同效应、增强市场势力、代理冲突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等方面。

协同效应。Ansoff(1965)是首位把协同效应这个理念运用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学者,他认为“协同”就是公司利用并购行为来提升生产效能,其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获得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具体体现为并购形成的新公司业绩表现优于原两家公司单独业绩之和,即整体的组合效应大于各部分的单独相加。Shaver(2006)指出,虽然公司并购以取得协同效应为首要目标,但是公司并购后快速扩张也会增加公司经营风险,使公司战略敏感性下降。Gugler(2013)在对公司的并购进行分析时,引入了销售量这个因素。在对一系列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之后得出公司的并购动因是主要是扩大市场规模和实现协同效应。Monika(2015)指出,在并购结束之后,公司的总体效益将会有大幅提高,而且总体效益将远超过收购之前各个单个公司绩效的总和。Florio(2018)则认为并购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发展方法,在适当动机下进行收购能够得到更多的协同效应[6]。Ray等(2013)从资源分享和资产内部化角度出发,提出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和内部的协同效应,可以为并购双方带来更多的价值。李艳琴(2016)对阿里巴巴并购UC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并购可以让两家公司实现管理融合和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了经营活动中无谓的成本,在合作中实现管理协同,提高了经营效益。吕长江,韩慧博(2014)以201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并购过程中,主动、高效地利用对赌协议可以显著提升并购重组的协同效应。姚彩红(2010)研究了大量并购案例后指出实现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增强协同效应是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

3 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的案例介绍与动因分析 .............................. 15

3.1 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状况 ...................... 15

3.1.1 集成电路产业链 ................................. 15

3.1.2 集成电路商业模式 ................................. 16

4 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的绩效分析 ...................... 31

4.1 市场绩效 ...................... 31

4.2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财务绩效分析 ............................ 35

5 结论与建议.................................. 57

5.1 研究结论 ................................ 57

5.2 建议与启示 ................................ 58

4北京君正并购北京矽成的绩效分析

4.1市场绩效

本节采用了事件研究法来分析并购对北京君正的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以并购方案的公布和并购方案的重大调整作为事件。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资本市场对并购的反应。

北京君正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的芯片设计公司,是创业板指数的成分股。因此,我们假设北京君正的股价事件期内只受到并购的影响,而创业板指数的收益作为预期的正常收益。北京君正的两次停牌时间分别为2018年11月12日至2018年12月2日(12月3日复牌),以及2019年5月10日至2019年5月16日(5月17日复牌)。因此,指定2018年11月9日和2019年5月9日为事件日期,事件窗口期设定为(-10,20)。

会计论文参考

5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1.北京君正并购动因基本实现

(1)追求多元化发展、发挥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这次收购,北京君正获得了汽车和工业级芯片的设计能力,实现了技术协同,进入了存储芯片领域,增加了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了业务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和经营协同,从财务绩效的提升上反映出财务协同的实现。

(2)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北京君正并购后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都大幅增加,反映出盈利能力的提高,并且新增加的存储芯片业务扩大了业务面,分散了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北京矽成带来的新供应商降低了供应链风险,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3)弥补技术短板,扩大人才储备。北京君正有效地掌握了存储芯片的核心技术,弥补了自身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技术短板。此外,此次并购还促进了北京君正整体人力资源的优化并有助于公司吸引优秀员工,从员工规模和高学历人才的大幅增加显示出公司人才储备的扩大。综上所述,北京君正并购后的效果与其之前的并购动因基本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