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管理学论文范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对商业生态系统塑造影响的双案例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0 21:30:4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文打开了传统制造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塑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学者将商业生态系统解构为行动、行动者、价值主张三大核心要素[10,34]。而对于传统制造企业,已有研究揭示了数字赋能[135]、资源网络重构[136]、创新学习[137]对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驱动作用,但对于其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塑造,即创新的后置视角研究较少。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数字化深刻融入各个行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数字化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类APP的支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与其团队在调研中发现97.1%的企业计划使用数字化转型的财务服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字化在企业战略决策上的影响更为突出[1],这些表现是数字化在技术层面的运用。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探索生态化发展的企业,数字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主要的特征是数字化的决策逻辑,这种逻辑的本质是“共生、协同和连接”。

当然,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决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的,涉及到“个体”、组织、价值、知识结构,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2-3]。在以往的研究中,商业模式创新被划分为内容、结构和治理三个维度[4]。不同维度侧重点存在差异,其中内容维度强调价值创造的属性,即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了什么价值。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连接成为彼此协同共生的基础,这种协同共生的状态则是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数字化逻辑的本质特征在于“共生、协同和连接”[1]。在生物学中,学者往往把共生共建共享的体系称之为生态系统,系统内部各生物体之间彼此连接,实现了生物体和环境的动态平衡。同理,为了在数字化背景下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许多企业用这种“共生”的逻辑来探索塑造商业生态系统,寻求多价值主体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关于商业生态系统,Moore最早将其定义为“一个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5]。在既有的商业实践中,以小米、阿里巴巴、苹果、腾讯等为代表的平台生态系统在短期内迅速构建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这些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企业具有基础设施上的优势,他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搭建平台,冲破了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的束缚,吸纳或塑造了多样化的价值主体进驻到系统中,使生态系统更具生命力,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很容易陷入到生态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仅存在于互联网企业的误区。

1.2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章节。

第一部分为绪论。塑造商业生态系统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本章内容是研究的基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随后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合理的研究技术路线,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给出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部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节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各构念之间存在的合理联系,为研究中的模型构建夯实理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边界拓展/组织学习——商业生态系统塑造”的作用机理模型,以边界拓展和组织学习作为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本章节介绍了探索性案例分析的适用范围以及与本研究的适配性。并从典型性、适用性与代表性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选择景芝和金锣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从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及研究过程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案例研究的过程。

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该部分为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本研究中选取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景芝和金锣立足核心企业视角塑造商业生态系统,故本文以核心企业内生性驱动为出发点,原价值主体与新参与者匹配互补,从而塑造共创和价值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二者在塑造的过程中既存在共性,都通过组织学习和边界拓展的联动塑造了生态系统。但由于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类型不同,在路径的选择上又呈现差异化的特点。对于不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案例企业以相关文献的整合分析来定义识别的。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基于案例分析,本文给出了主要研究结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指出本文的管理实践启示,为企业以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为出发点塑造商业生态系统给予实践的启示和指导。最后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展望。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 商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2.1.1 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起源及发展阶段

商业生态系统起源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喻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20世纪80年代,温特和纳尔逊借用生态系统来形容经济回升。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1993年,James F 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种新的竞争生态学》[5]一文。自此,生态系统这一生物学概念被应用到管理学领域,并诞生了商业生态系统一词。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整体,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在1996年和1998年,Moore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并总结了应用于商业生态系统分析的4P3S框架,包括人员(people)、场所(place)、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结构(structure)、股东(shareowner)和社会环境(society)[22-24]。但在此之后的五年间,学者对商业生态系统这一领域的关注较少,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屈指可数,更多的研究视角集中于企业经济管理层面,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25]。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状态联系紧密,此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更聚焦于量的突破,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视野也更倾向于企业自身。2005年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企业管理模式也在逐渐演化,围绕信息生态和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主题的研究逐渐吸引了学者的目光。2015年以来,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都开始聚焦生态化转型,这是数字化背景下协同共生思维的驱使,也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学论文怎么写

2.2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相关研究

2.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企业实践愈发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在知网以商业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在2021年发表的、以北大核心和CSSCI位来源的学术论文就达100余篇,可见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重视。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由于立足点的差异,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内涵。最早定义商业模式的是Timmers[57],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结构体系,囊括了产品和信息和顾客,描述了利益获取的方式。这一定义与Teece和Chesbrough的观点类似,他将商业模式视为企业捕获价值的机制,实现价值的商业化[58-59]。他们将商业模式涉及到的对象置于一定价值网络中加以分析,由此可见,网络结构理论是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关注的重点在于价值的获取。

目前,更为主流的观念是Zott和Amit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用以寻求商业机会的交易活动,用以为参与交易活动的伙伴、供应商等创造价值[60]。而关于商业模式的设计,Zott和Amit从设计要素及设计主题两种角度进行了结构。其中设计主题来看,包括效率型(关注成本)、新颖型(关注创新)、锁定型(关注商业模式的吸引力)和互补型(关注价值最大化)[61];从设计要素来看,包括交易活动的内容、结构、和治理,这三个层面组成了商业模式的基本架构[60]。本文选择Zott和Amit的定义,理由如下:第一,在环境不确定背景下,活动视角下的定义更能够体现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特点;第二,以往的定义缺乏对商业模式要素的解剖,侧重于结构和治理层面对商业模式创造价值的描述,但忽视了“创造什么价值”等关键性问题。因此需要从更细化的角度去剖析商业模式。

第3章  研究设计 .............................. 28

3.1  研究方法设计 .............................. 28

3.2  研究对象的筛选 ............................. 28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0

第4章  案例描述 ................................. 39

4.1  金锣案例描述 .................................. 39

4.1.1  商业生态系统孕育阶段 ................................. 39

4.1.2  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阶段 ............................... 40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49

5.1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类型的识别 ............................... 49

5.2  商业生态系统行动者塑造 ........................................ 54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类型的识别

本文将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从事试错活动并逐渐明确价值主张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定义为成本导向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而对于在成立之初便有着清晰地位,有价值主张,指引着价值创造活动的创新方式,定义为价值导向型商业模式内容创新。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本文认为金锣属于成本导向型,而景芝属于价值导向型。主要原因在于,金锣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实践以及成本的控制,例如火腿肠生产、包装上的自主研发等等,都是在探索尝试中逐渐形成的活动,是企业试错过程的成果,且试错成本风险都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被访者提及“我们公司内部一直在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比方说有机肥,我们现在能用车顺带捎回来就捎回来,捎不回来就发便宜的快递,这样每年成本节省很多,再比如我们现在不允许租写字楼、市中心、繁华的地段,我们规定只能去郊区,靠近客户的地方,这样与客户的交流也更加便捷,成本观念很强”,可见其对成本控制的重视。与此相反,景芝成立之初便确定了“鲁酒振兴、景芝扛旗”价值愿景,这一价值主张已经超越了企业商业价值,更包含着社会价值。因此在后续的活动当中,不断践行这一价值主张,创新商业模式。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商业模式影响着价值创造、传播和捕捉[132],其本质是一种破坏性创新,会诱发形成商业生态系统[79,133]。已有研究从参与者需求和在位企业反应视角,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生态系统塑造的差异[10],但缺乏立足核心企业角度对商业生态系统塑造的研究,即主动型商业生态系统[56]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为出发点,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塑造机理。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识别了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已有研究中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内容、结构、治理三个维度,而在内容维度的研究较少[69,134]。现有关于内容维度的研究多从新价值和新活动两个维度去解构,而本文根据创新的驱动因素不同,本文将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划分为成本导向型和价值导向型。其中成本导向型的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可控制的资源比较少,通过对原活动的局部调整来实现创新;价值导向型的企业受客观条件约束较小,通过资金撬动创新活动,旨在打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项目,通过跨界设计实现新价值的创造。

第二,本文打开了传统制造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塑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学者将商业生态系统解构为行动、行动者、价值主张三大核心要素[10,34]。而对于传统制造企业,已有研究揭示了数字赋能[135]、资源网络重构[136]、创新学习[137]对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驱动作用,但对于其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塑造,即创新的后置视角研究较少。本文以利用组织学习和边界拓展理论阐释了这一过程机理,发现通过获得性学习、知识广度和组织水平边界拓展的联动作用会诱发塑造系统行动者,通过试验性性学习、知识深度和组织垂直边界拓展的联动作用会诱发塑造系统行动,地理边界、组织外部边界和能力边界的拓展会促进价值主张的形成或升级。组织学习让企业对现有知识基进行修正拓展并使促使企业问题处理能力的提升[138];边界的突破,模糊了企业合作的区域界限,促使企业生态化发展[139]。从价值和网络结构的双重视角来看,组织学习和边界拓展的联动作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战略布局和价值塑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