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4 23:25: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EI/SCI论文,本文以互联网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从收入效应、成本效应、匹配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并阐述了城乡居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差异。以 2005-2016 年的 30 个省(港澳台、西藏地区除外)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多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15 年,我国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端的变革来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地被强化。2014 年到 2018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从 48.8%上升到 76.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从 3.6%上升到 5.0%。①总体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强化,但消费数量的扩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已经难以再有大的发展空间。相较消费总量的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还有较大的空间。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从细化消费市场、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强化政策配套等多个角度,为我国的消费升级发展指出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3000 美元至1 万美元是消费升级加速期,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 90 万亿元,人均 GDP接近 1 万美元。②把握我国目前所处的消费升级加速期,正确认识消费增长,并探索寻找消费持续升级的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态势不断加强,与互联网发展有关的经济活动飞速发展并深度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互联网的发展不断驱动消费增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18》指出,2018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 31.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7%,是 2018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02%)的 2.1 倍。2018 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再创历史新高,超过 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 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4%。除此外,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发生变化。网上支付、在线教育、网上医疗、新零售等不断发展,网络在金融、教育、医疗、零售等方面提供新的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消费潜力、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这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这章主要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第三章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这章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问题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居民消费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
第四章为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机理。这章从收入效应、成本效应、匹配效应三个途径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城乡居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差异。
第五章为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这章基于 2005-2016 年我国30 个省(港澳台、西藏除外)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发现,在全样本分析基础上,对分时段样本、恩格尔系数角度的农村样本两部分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六章为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图 1.1 论文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本节将从经典消费理论、理性预期的消费理论、消费行为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理论研究情况。
一、经典消费理论
经典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对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因素进行探讨。
凯恩斯(Keynes)的绝对收入理论一直是人们研究总量消费的基本依据与方向,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消费支出是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的。詹姆斯·杜森贝里(JamesStemble 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具有“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是指人们的消费主要受其与周围人相比较的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棘轮效应”指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人们的消费受历史最高收入时消费水平的影响。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rdiglianl)和理查德·布伦伯格(Richand Brumberg)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等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之和,居民家庭的消费等于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两者总和。
二、理性预期的消费理论
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滞胀,传统的消费理论对此不能做出有效解释。基于理性预期假说所提出的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等应运而生。
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提出的随机游走理论把传统消费理论的确定性假定推广到不确定性,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及持久收入理论,提出了理性预期的生命周期模型,也称随机游走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是经济学者为弥补霍尔随机游走假说中二次型效用函数的缺陷,对随机游走理论进行的补充和完善。流动性约束理论是指当消费者面临流动性约束时,会为增加储蓄而减少当期消费。除此之外,还有把流动性约束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相结合的缓冲存货储蓄假说等。这些基于理性预期的消费理论仍旧强调收入对消费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在相关文献的数量上,有关互联网发展与消费的文章数量不多,互联网与消费结构相关的文章也十分有限。结合表 2.1 可以看出,
2005-2018 年《消费经济》、《经济研究参考》等相关核心杂志都对消费和互联网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对消费的研究来看,《消费经济》作为消费专题期刊,其相关文献比重最大,有关消费研究的文章有 1390 篇,占以上列举杂志有关消费研究合计总量的 27.66%。以上 18 种杂志中,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占消费总文献的仅 6.82%,可见学者们对消费结构相关研究的关注较少。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是互联网与消费结构的研究,这类文献在以上 18 种杂志中只有 5 篇,占互联网与消费研究的相关文献的 5.81%。由此可见,虽然有关消费、互联网的参考文献比较丰富,但消费结构与互联网共同研究的文章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对互联网发展与消费结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
消费结构是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组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消费结构进行划分。从消费实际支出的不同角度,可以将消费划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消费结构。从消费品内容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将消费结构划分为实物消费结构和服务消费结构。从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可以将消费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三个层次。吴薇(2009)从消费者满足需求的不同层次出发,将消费分成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还指出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越大,其消费结构越合理。罗能生(2017)将消费分为生存、发展、享受型消费,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表示生存型消费,文教娱乐消费表示发展型消费,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消费表示享受型消费。陈建宝(2013)将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四项消费支出归为生存型消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归为发展型消费,将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归为享受型消费。
图 3.1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率及实际增长率(1991-2018 年)
.............................
 
第三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15
第一节 居民消费现状......................................15
一、居民消费总量增速渐缓...........................15
二、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16
第四章 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机理及消费差异.....................................26
第一节 互联网发展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26
一、收入效应....................................27
二、成本效应.................................28
第五章 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35
第一节 模型设定....................................35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35

第五章 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ccpk、ncpk)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ccpk)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ncpk)。分别采用城镇和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占比来表示消费结构。本文为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差异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消费的八大类分类,将消费分为三大类消费——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根据前文,采用生存型(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发展型(包括文教娱乐消费)、享受型(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表示消费结构。城镇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分别用 ccp1、ccp2、ccp3 表示,农村分别用 ncp1、ncp2、ncp3 表示。
(二)核心解释变量(inter)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互联网发展(inter)。一方面,互联网发展直接促进了线上消费。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发展与各个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关系,对线下消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在我国普及应用的时间不长且相关数据统计不完善,本文借鉴程名望(2019),采用互联网普及率表示互联网的发展,即互联网使用人数在总人口数中占比。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本文以互联网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从收入效应、成本效应、匹配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并阐述了城乡居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差异。以 2005-2016 年的 30 个省(港澳台、西藏地区除外)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多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如下:
第一,在 2005-2016 年互联网发展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则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互联网带来更多的消费便利使一直以来被压抑的农村消费得到更多的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呈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互联网发展影响不大,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城镇居住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较大,对其他消费形成挤压,限制了城镇消费结构的提升。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受到收入的限制,还受到农村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带来的消费时空便利性上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和支付手段的发展,使得城乡双向流通更为便利,商流和物流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效率更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市场被更好的打开,互联网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便利农村消费,使得农村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更好地被满足。
第二,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比 2005-2016 年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发展增加了城镇居民生存型、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降低了城镇居民发展型、农村居民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对比2011-2016 年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发展降低了城镇居民生存型、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增加了城镇居民发展型、农村居民发展型、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这说明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整体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对城镇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例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