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1 23:58:05 论文编辑:vicky
本研究以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设计对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功能的细分以及对用户出于不同动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的功能使用习惯,重点分析用户在新闻内容真实性判别时所使用的主要功能,并据此提出功能改进的策略并进行效果仿真分析,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完整的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概念模型及激励机制,最后提出社交媒体平台虚假新闻应对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发展迅速且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各类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同步传输成为可能。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发展和 Web2.0 时代的到来,一系列的“社交媒体(socialmedia)”应运而生。当前知名度较高且应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包括国外的 Facebook、Twitter、YouTube 以及国内的微信、新浪微博、知乎、豆瓣等。近两年短视频 APP 的兴起也为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形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 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当前的社交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即时通讯、综合社交应用和垂直细分社交应用这三大类型,其中即时通讯工具以微信、腾讯 QQ为主要代表,用于满足用户日常的实时交流与互动;综合社交应用以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和 QQ 空间为代表,主要满足了用户自我呈现、人际拓展等社交需求;垂直细分社交应用包含婚恋类社交、求职类社交、论坛点评类社交等[1]。
报告还指出,随着社交应用的媒体属性不断增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分享信息主要渠道,同时也已作为新闻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途径。持续增长的用户量表明,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社交媒体作为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部分。传统的社交生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打破了这种约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更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跨距离的社会交往,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线上化和网络化,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在用户个人层面,用户能够通过各类型社交媒体平台对人脉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获取信息以及与他人产生互[2];在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等层面,社交媒体的日益流行可以使得其为用户和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获取公众的需求与建议[3]。可以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并且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图 1-1,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对网民新闻获取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公众用户通过微信、微博获取新闻的比例分别为 74.6%、35.6%,手机浏览器 54.3%,新闻客户端 35.2%[4]。
图 1-1 网民新闻获取途径
..............................

1.2 关键概念界定
(1)社交媒体的概念界定
社交媒体的概念最是由安东尼·梅菲尔德在《What Is Social Media》一书中提出,社交媒体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也是从国外的 Facebook、Twitter 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火爆开始的。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对“SocialMedia”一词的解释就存在“社交媒体”和“社会化媒体”这两种类型,随着核心社会化媒体及其衍生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两个概念逐渐被区分开[19]。社会化媒体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通常包含三个层次:底层是支撑社会化媒体的技术、中间层次是社会化媒体应用和产品、最高层则是社会化媒体平台。本研究主要关注于具有“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和媒体平台,是一种更加强调用户之间的关系,支持用户撰写、分享、评价、讨论、交流的工具和平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资源大部分由用户产生,而媒体本身仅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处置[20]。
(2)虚假新闻概念界定
虚假新闻的概念一直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学者指出“虚假新闻”分为“虚假、失实报道”两种形式,虚假报道是指在报道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全凭臆造和虚构出来的新闻;失实报道是指报道内容中的部分信息与事实有所出入,影响了公众对事实的了解[21]。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闻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到公众,因此虚假新闻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所涉及的虚假新闻不仅包括可以捏造的不实信息,同时也包括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放大或扭曲的新闻信息。
(3)群体互动概念界定
社交媒体平台因其特有的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人际关系维护、娱乐消遣、自我表达、社会认同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群体间的互动则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交媒体平台中进行社交活动的最主要部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互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互动、情绪互动以及社会资本互动三种。信息互动是群体互动最基本的互动之一,其较为理想的状态为真实信息在互动的过程中被不断核实和确认,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或新闻内容本身存在一定模糊性,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协作、讨论、补充使模糊信息的真实程度不断增加;但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难度,群体间的信息互动也会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虚假新闻在经过群体互动后会扩散到更大的范围,造成严重后果。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
2.1.1 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类型
早期的社交媒体主要着重于搭建用户沟通交流的社交平台,现在的社交媒体还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功能:信息创造、信息分享和传播,以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用户可以自由地创造社交内容,而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极大地促进这些内容的共享和传播,与传统的大众媒体例如报纸和电视相比,这些社交媒体更加强调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的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
甘春梅[22]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最终确定了用户在微信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功能,简要总结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朋友圈发布与浏览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发表文字、图片和小视频,并且可以在朋友圈中浏览他人的内容,与他人互动等;语音、视频、聊天功能,通过语音、视频或文字与他人进行一对一的私密沟通;群聊功能,用户可建立起兴趣相似的好友群聊,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互相了解等;点赞、评论功能,对朋友圈中浏览到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互动,包括表示喜欢和赞赏的点赞功能以及可以发表见解和观点的评论功能;订阅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来订阅信息,获得该公众号的推送内容;扫一扫、摇一摇、漂流瓶等用户好友添加功能。除此之外微信还于 2018 年推出了小程序功能,通过与更多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一种无需安装下载、触手可及、无需卸载的轻型应用,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23]。
.......................

2.2 社交媒体平台公众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2.1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信息获取行为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包括信息浏览行为和社会化搜索行为。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通过浏览主页推送的新闻信息、关注好友的相关动态更新,或关注政府机构、企业组织以及媒体等发布的动态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目前对于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大多结合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探讨用户不同种类的人格特质对其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Ryan 等人的研究表明,具有经验开放性人格特质和随和性人格特质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更多地使用了信息浏览的功能,而尽责性人格特质的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信任度较低,一般不将其用作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26]。P yry 等人则发现 Facebook 平台上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与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享乐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相关[27]。
除了浏览他人发布的信息外,用户还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信息搜索,获取有用的信息,如可以通过状态更新来发布一个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具有社会化问答功能的平台如知乎、豆瓣等像其他的用户寻求帮助。目前,已有少量相关研究发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寻求问题的答案一般是因为与好友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且问题的内容较为主观,存在一定的情感倾向,这是因为一般的搜索引擎无法帮助人们解决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而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给了人们沟通交流的空间[28]。Panovich 等人的研究发现在问答平台中,问题提出者与回答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弱会显著影响其答案的被采纳和感知有用性,若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较强,即较为亲密,则该回答的感知有用性会更强,更容易让人接受[29]。
图 3-1 社交媒体用户使用动机与功能使用习惯研究概念模型
......................

第三章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行为动机与功能使用关系研究..................... 23
3.1 社交媒体用户行为动机与功能使用关系的理论研究 ............................ 23
3.1.1 社交媒体用户行为动机 ................................ 23
3.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24
第四章 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核实新闻真实性意愿的影响研究............. 39
4.1 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核实新闻真实性意愿的理论基础 ............................ 39
4.1.1 社交媒体用户新闻真实性判别模型 ................................ 39
4.1.2 社交媒体平台中影响用户核实新闻真实性的功能 .............................. 40
第五章 社交媒体平台功能改进与用户提升群体互动质量的博弈研究........... 53
5.1 群体互动对社交媒体平台虚假新闻传播的影响 .............................. 53
5.1.1 社交媒体平台虚假新闻的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 53
5.1.2 群体互动对社交媒体平台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重要作用 ............................ 54

第七章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功能改进的虚假新闻应对策略研究

7.1 简化社交媒体平台功能使用过程
Wathen 等人提出公众对各种网站平台中信息内容可信度评判是一个三阶段的过程,而其中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对媒介平台的判断,即根据其外观设计、界面可用性和易用性等对信息内容的可信度产生初步的判断[150]。李亚芳等也从技术接受模型的角度验证了社区功能的易用性、完备性和隐私安全性等因素对用户在虚拟社区环境下相关信息行为的影响[151]。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功能使用的易用性是降低用户参与应对虚假新闻的技术门槛,为更多普通公众提供群体协作机会的重要因素。
通过第三章的研究发现,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信息行为由于其使用动机的不同会导致出现较为明显的功能使用差异。结合现有研究,用户参与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主要动机包括信息性动机、自我呈现动机及社会交往动机[152],提出在简化社交媒体平台功能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简化内容生成、内容评价和内容传播功能,即简化用户在编辑信息、评价表态和分享内容时的界面设计和使用流程,例如一键转发、跨平台一键分享等。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设计对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功能的细分以及对用户出于不同动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的功能使用习惯,重点分析用户在新闻内容真实性判别时所使用的主要功能,并据此提出功能改进的策略并进行效果仿真分析,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完整的用户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概念模型及激励机制,最后提出社交媒体平台虚假新闻应对的相关建议与措施,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用户主要出于信息动机、娱乐消遣动机、自我呈现动机、社会互动这四种动机类型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而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内容生成功能、内容评价功能、内容聚合与序化功能、内容传播功能和关系管理功能这五种类型。并且,用户出于不同动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在其功能使用习惯上会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中用户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性动机显著影响用户对内容评价功能、内容聚合与序化功能以及内容传播功能的使用。
结合已有的研究结论,用户进行新闻真实性判别主要出于信息性动机,据此为探究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对用户核实新闻真实性意愿的影响,主要讨论内容评价功能、内容聚合与序化功能以及内容传播功能对用户真实性判别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容评价功能中的精细化阐述过程对用户判别新闻真实性的意愿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内容聚合与序化功能中的群体互动呈现却因为群体互动质量较低的原因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