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SB-SNAD生物脱氮除碳工艺启动和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21-04-24 23:30:47 论文编辑:vicky
本研究中建立了 SNAD 工艺和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具有很好的有效性,但是本研究反应器中污泥涉及颗粒污泥。相关文献中已经表明污泥的形态与工艺的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模型在假设时弱化了污泥颗粒形态对工艺性能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补充污泥形态对工艺性能影响的部分;修正模型,使模型获得更好的模拟效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伴随着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本已有限的水资源不断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其中水体中氮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致使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加剧。十三五规划至今,我国共建成了 10113 多个核发排放资格的污水处理厂,可达到 22846 万吨污水的日处理产能,但我国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依然加剧,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1]。对于氮的去除,9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如:A2/O、SBR、UCT、CASS 和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而传统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高氨氮工业废水等氨氮浓度较高的含氮有机废水时会受到局限,同时国家对氮素排放限制标准日趋严格,使得开发和研究新式的高效低耗脱氮技术变得刻不容缓[2]。
在此环境下,厌氧氨氧化工艺以其独特的脱氮途径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厌氧氨氧化工艺只能去除 90%左右以 NH4+-N 和 NO2--N 形式存在的氮素污染,仍有10%左右的氮素转化为 NO3--N 流出,同时不具备降解 COD 的能力[3]。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单级反应器内可以实现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NAD)工艺,以其兼具脱氮除碳的优异性能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4]。目前已有报道在小试、中试乃至实际水厂规模的反应器内实现了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的反应,取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碳的工艺性能,但自养的厌氧氨氧化菌,增殖速度缓慢,世代交替时间漫长,易于随反应器出水流失[5,6];同时 SNAD工艺内微生物结构和种群协作关系复杂,导致 SNAD 工艺启动耗时且难度较大,并且颗粒污泥培养与工艺稳定运行存在一定的困难,对 SNAD 工艺的实际推广形成了很大的阻力[6]。
.......................

1.2 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现状
厌氧氨氧化技术(AnaerobicAmmonium Oxidation,简称 Anammox)于 1990年由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 Kluyver 生物技术实验室研发的,其基于浮霉状菌目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与底物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如式 1-1)开发出来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9]。相较于传统硝化反硝化联用的生物脱氮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具有高效的脱氮性能、运行成本低、不需排泥和设备占地小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新式生物脱氮技术[10]。
目前,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主要涉及了工艺的快速启动和应用,并深度探究了工艺中参与反应的生物特性、基因组学及代谢过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反应器(SBR、UASB、UBF、MBBR 和 MBR 等)、不同种类的种泥(厌氧氨氧化污泥、反硝化污泥和好氧硝化污泥等)和多种污染水源(人工配水或污水处理厂污水等),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成功启动[10-17]。厌氧氨氧化工艺已经由开始的实验室研究为主,逐渐发展到中试和工程应用推广中,并在市政污泥液、半导体生产废水、制革生产废水、垃圾渗滤液和污泥消化液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18]。研究发现具有厌氧氨氧化功能的微生物被称为 AnAOB,包括:CandidatusJettenia caen、Candidatus Brocada 和 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 等,而且微生物群落受底物浓度和氮负荷率(NLR)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系统脱氮的性能和稳定性[19-21]。脱氮性能方面,Li 等[22]采用 SAnMBR 反应器,35±0.5℃下,最大进水总氮(TN)高达 4.1 g/L,可达到稳定 88%的 TN 去除效率。然而,厌氧氨氧化工艺受限于除碳能力,而且无法降解 NO3--N 形式的氮素污染,造成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

第 2 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 UMSB-SNAD 生物脱氮工艺装置
UMSB-MBR 实验装置如图 2-1 所示,其有效容积为 4.5 L,反应器柱体部分外设置水浴套筒,设水浴加热循环装置,水浴循环水箱内设置温控设备,用来保持反应器的温度维持在 33±1℃,套筒外包裹具有保温和避光功能的黑色保温棉材料;反应器底部设置曝气头调节反应器内溶解氧;实验进水由配水箱通过设有提升泵的管路进入高位水箱,由高位水箱补入反应器内;反应器通过 MBR 膜组件经产水泵排入产水箱实现产水,MBR 膜组件的膜丝材质为聚偏氟乙烯(PVDF),有效过滤面积为 0.075 m2,过滤孔径为 0.3 μm,运行通量为 2.5-15L/(m2·h),工作压力为 0-50 kPa;配水中投加碳酸氢钠,将 pH 值调节为 7.5±0.3;反应器设置回流(由反应器上部至底部),通过控制回流速度调节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反应器实物图和工艺流程图详见如图 2-1 所示。
(a)现场反应器图
............................

2.2 模型建立
2.2.1 模型平台的选择
本研究是对 ANAMMOX 工艺、CANON 工艺和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工艺建立数学模型,模型主要涉及 SNAD 工艺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反应,力图清晰的表达出启动和优化状态下的工艺特性,模拟和预测了过程中工艺性能和功能微生物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本研究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污泥模型,采用具有硝化和反硝化的 ASM1 模型为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入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改良 ASM1 活性污泥模型。SNAD 工艺的启动需要历经厌氧氨氧化阶段、CANON 阶段和 SNAD 阶段,因此需要对整个启动过程建设阶段性的数学模型。
2.2.2 模型的假设
SNAD 工艺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和控制的因素众多,非必要的因素也会使模型的结果产生很大的改变,因此为了便于主要内容的研究,在建造模型前需要作出以下假设:
(1)模型涉及的反应器为完全混合状态,反应环境温度为 33℃。因为模型中许多参数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2)模型中忽略进水中的微生物浓度不计。因为配水箱中会有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伴随进水进入反应器中影响反应,但含量一般极少;(3)模型中反应系统中 pH 维持恒定(7.4-7.8)。因为 pH 值影响许多系数,但很少有表达式来表达这种影响;(4)模型中不考虑底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对及生物细胞生长的限制;(5)模型中异养菌的种类稳定不变;(6)模型中 COD 和氮素的水解是同速率;(7)模型中污泥衰减的生物量变化不受电子受体的影响;(8)模型中不考虑颗粒化污泥对工艺特性的影响,采用污泥浓度对颗粒污泥描述;(9)模型中不考虑 MBR 膜出水时对底物污染物的拦截作用。
.....................

第 3 章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和数学模型....................27
3.1 前言..........................................27
3.2 厌氧氨氧化工艺材料和方法.................27
第 4 章 CANON 工艺启动和数学模型..........................37
4.1 前言.......................37
4.2 CANON 工艺材料和方法..................................37
第 5 章 SNAD 工艺实验和数学模型.................................49
5.1 前言...........................49
5.2 SNAD 工艺材料和方法.............................49

第 5 章 SNAD 工艺实验和数学模型

5.1 前言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工艺启动,历经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和 CANON 工艺,启动过程复杂[5]。本章在 CANON 工艺实验基础上,进水底物中引入 COD(乙酸钠)培养 DNB,降解 NO2--N 和 NO3--N 最终实现 AnAOB、AerAOB 和 DNB 耦合协同脱氮成功启动 SNAD 工艺;基于 CANON 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组分中加入 SS(有机物),构建 SNAD 工艺数学模型;依据 SNAD工艺启动的实验数据和参数灵敏度分析对 SNAD 工艺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有效性验证;基于 SNAD 工艺模型,解析了不同 C/N 比下 SNAD 工艺特性、功能菌和脱氮贡献率的变化。通过 SNAD 工艺模型的建立,为 SNAD 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便于工艺更好的推进。
SNAD 工艺的实验装置以及工艺流程与第 2 章的 2.1 一致。本章 SNAD 工艺实验基于 CANON 工艺中的 AnAOB 和 AerAOB 耦合污泥为种泥,进水底物中引入有机碳源(乙酸钠)。实验的配水主要底物为 NH4+-N和COD,NH4+-N浓度维持200 mg/L 左右,COD浓度为100-600 mg/L左右。SNAD工艺分为 3 个时期(详见表 5-1),阶段ⅩⅡ采用 C/N 比为 0.5 启动 SNAD 工艺;基于 SNAD 工艺模型,模拟处理 C/N 比(0.5、1.0、1.5、2.0、2.5 和 3.0)的废水;阶段ⅩⅢ和ⅩⅣ,采用 SNAD 工艺处理 C/N 比(1.5 和 3.0)的废水对模型模拟的对 C/N 比工艺趋势进行检验,每个阶段运行 10 d 左右。
表 5-1 不同阶段 SNAD 工艺反应器运行参数
.......................

结论

结论:
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以其优秀的脱氮除碳性能,备受广大研究学者和工程人员的关注。本文以实验的方式,基于 UMSB-MBR 反应器,采用人工合成废水,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为种泥,历经厌氧氨氧化工艺阶段和 CANON 工艺阶段,实现快速启动 SNAD 工艺;并基于改良 ASM1 模型基础上使用 AQUASIM 2.0 软件建立了SNAD 工艺启动过程数学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 SNAD 工艺启动过程中的工艺性能,并校正数学模型参数,通过模型解析了启动过程中微生物(浓度和活性)的变化;同时模拟和解析了不同 C/N 比条件对 SNAD 工艺的影响。
(1)采用 UMSB-MBR 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在温度 33℃和pH 值 7.4-7.8 条件下,通过提高底物氮浓度和缩短 HRT 的方式,经过 89 d,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ARE 达到 92.13%,NRR 增至 1.484 kg/(m3·d),NRE 维持在 81%以上,而且ΔNO2--N/ΔNH4+-N(1.29)和ΔNO3--N/ΔNH4+-N(0.234)比值近似理论计算比值。
(2)基于校正后的厌氧氨氧化工艺数学模型,解析了系统启动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随着氮负荷的增大,AnAOB 浓度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其他功能菌浓度均下降趋于 0 mg/L,阶段Ⅵ中 AnAOB 含量达到 5137.00 mg/L;同时,AnAOB活性持续上升,在阶段Ⅵ中 RAnAOB_NH4、RAnAOB_NO2和 RAnAOB_NO3增大至0.73900 kgN/(m3·d)、0.83280 kg N/(m3·d)和 0.10190 kg N/(m3·d)。
(3)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补充少量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实验配水主要以底物 NH4+-N 浓度(200 mg/L)为主,调节装置内 DO 和 HRT,实现 CANON 工艺的启动。运行 61 d 后,达到 AnAOB 和 AerAOB 的协同脱氮,NRE 和 ARE 提高至 70.62%和 94.79%,成功启动 CANON 工艺。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