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五篇

发布时间:2018-09-27 21:51:44 论文编辑:quanlei_cai
本文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共分为12大类。(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第一章 山石造景的概述
1.1 概念的界定
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造景主要是假山和置石两种形式。假山一词是从中唐以后开始出现的,所谓假山,是指通过园林设计者的构思立意和创造活动,用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山形的景观。假山按材料可分为:石山(图 1-1)、土石混合山(图 1-2)、堆土山,它是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利用土山与石山来摹写自然山水,通过绮、垫、挑、压、缀等手法,将山石等材料堆叠成而的,起到可居、可游、美化环境的作用。
 
1.1.2 风格
风格是指创作家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
 
1.2 国外山石造景概述
 
1.2.1 日本山石造景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是一脉相承,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庭园源自于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见,由于地域、气候、环境、名族文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是从开始的模仿自然山水到后来文人写意山水,而日本园林则逐渐摆脱了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逐步有了自己的一些风格开始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盯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由泊来至和化,迄今己有近 2000年历史。石景是日本园林的主景之一,正所谓“无园不石”。日本的山石造景主要是置石(图 1-4),在日本园林中很少用石叠假山,一般用的是土山和石组。而且组石的样式很多。日本的园林山石造景直至近世,也始终停留在置石艺术阶段,而未向叠山艺术发展,并将置石艺术推向枯山水的极致。日本堆山也有真山向假山的发展过程,日本园林大的筑山是用土堆成的偶有点石;小的山形用土堆成,在上面埋石、铺草、植怡园特置石峰图片来源 自摄苔等,这种抛石的方法,用以象征海岛经过风雨海浪冲蚀的景象。
日本园林最大的特点在于用石配植物,南北石材不同,所以景观也不同。北部用石巨大,蹲伏式,横向发展;中部地区有巨石也有小石,蹲伏式,散布式,横向发展,呈现出多种组合;南方用石巨大,站立式,纵向发展。树木的南北差异也很明显,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多白桦和落叶松,在南方,多江南竹、苏铁和芭蕉,中部多樱、枫等。造园特别强调自然属性,枯山水自然景观占绝对主导的地位。日本的枯山水是日本园林所特有的一种形式。最早见于平安时代出版的《作庭记》中,日本园林枯山水中简简单单的一片沙滩,几块石头,蕴含着无限迷人的魅力,也蕴含着一个名族的文化。枯山水重点表现是在石组上。在置石上,日本园林多用伏石,表明臣服于天的思想。“枯山水”是日本庭园的精华,这一造园形式在日本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日本人性格敏感、纤细,他们在艺术表现上喜欢崇尚小的形态。因此,反映在造园上,则特别注意景观细节,乃至一枝一石,都处理得十分认真,从而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美。
 
第二章 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的风格
 
2.1 苏州古典园林发展概述
苏州自吴王建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政治经济上,苏州作为江南的核心地带很少遭受战乱的侵扰。两千五百年前的苏州在政治经济上就有了基础,在两汉、两晋时代逐渐发展。苏州园林始于春秋,发展于汉、唐、宋、元,全盛于明清,从春秋到秦汉时期,历史上有夏驾湖、馆娃宫、消夏湾等,这一阶段基本是属于皇家园林。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苏州出现的大部分是寺观园林,这段时期的寺庙园林在历史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作用。
苏州园林开始从皇家园林过渡到私家园林的过渡期。私家园林的出现是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苏州私家园林最早出现的应当是 “梧桐园”和晋朝的“顾辟疆园”。从两汉到六朝时期,苏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六朝以后,丝织品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官僚地主门纷纷南迁,苏州成为他们养老归隐之地,建园的风气进一步增长。隋唐五代至宋,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时期,隋代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加上唐朝以来因海外贸易的增多,大大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苏州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宋朝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也推动了私家园林的发展,在宋代的时候苏州园林开始由写实向写意过渡。
 
第三章 园林山石造景风格形成的原因 .................................45-64 
    3.1 政治、经济的因素的影响.............................. 45 
    3.2 自然条件的影响.............................. 45-46 
    3.3 传统文化.............................. 46-53 
    3.4 用材.............................. 53-56 
        3.4.1 太湖石.............................. 53-55 
        3.4.2 黄石.............................. 55-56 
    3.5 人物.............................. 56-64 
第四章对现代景观设计意义.............................. 64-72 
    4.1 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的形式..............................64-67  
    4.2对现代山石造景的意义.............................. 67-69 
    4.3 当代山石造景出现的问题.............................. 69-70 
        4.3.1 文化内涵的缺失.............................. 69 
        4.3.2 现代叠石缺乏专业化 ..............................69-70 
        4.3.3 传统技术渐渐失传.............................. 70 
        4.3.4 盲目追求名贵石材 ..............................70 
        4.3.5 人工痕迹比较明显 ..............................70 
4.4 改进措施.............................. 70-72
 
结论
 
一、对山石造景的概念进行解释,结合国外山石造景加以分析。为研究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总结出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是小巧、幽曲、含蓄、清新秀美、色彩淡雅,尤其强调诗情画意的意境,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进而寻找出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与山石造景的风格的联系。
三、对苏州古典园林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的风格总体来说,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讲究结构简单,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有真有假、做假成真、山水结合、虚实相生,遵循运用置石的布局特点及原则,最终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这和苏州园林整体风格是相符合的。园林中山与水完美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地方性的文化特点。
四、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文化、石材以及人物等方面去研究。由于苏州一直以来政治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苏州盛产太湖石和黄石、以及苏州人才辈出,这是苏州古典园林山石造景形成的原因。
五、根据苏州古典园林传统山石造景的风格及其所形成的原因来看现代景观中的山石造景的发展。针对当前山石造景所出现的问题简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现代景观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1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
 
1.1数据来源
水仙和柚研究文献与其他科技文献一样,具有出版数量多、类型复杂、发表分散的特点。本文国内文献的检索来源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数据库,该数据库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1989年研建,是目前国内数据量最大的综合性文摘型数据库收录了 1989年至2012年的近万种中文期刊,收录发表的文章约4000万篇,涵盖了农业、医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等学科内容,它是目前国内文献量最大,期刊刊载最多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之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园艺期刊近百种,园艺文献近百万篇。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周期、信息传递、连续出版且内容丰富、新颖、报道及时、检索方便等优点,期刊是读者获取信息的第一情报信息源。国外文献选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为检索来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目前,NSTL拥有印本外文文献250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17000多种,外文会议录等8000多种,居国内首位。NSTL是我国收集外文印本科技文献资源最多的,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科技文献信息机构。NSTL数据库中的文献,在检索时先是以文摘形式浏览,但付费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可向系统获取管理员全文,进而加以分析。
 
1.2计量方法文献计量学应用
在各种农业资源研究的科技文献的计量分析,通常包含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数据收集途径与分析方法、核心作者分析、不同年份的文献分布、论文的期刊分布、主题类型分布、讨论与建议等,这些内容均可用文献计量分析学的经典定律和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将文献学、情报学、数学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园艺领域中的学术研究文献的总文献量、研究领域、省份地域分布等的统计分析,可以较为深入的了解当前园艺研究的学术阶段水平,从而依据统计的数据,分析目前该研究的层次、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本文采用文献统计学的方法,分别对国内水仙文献和柚文献数据库中的总文献量分布年代、文献著者、文献合著情况、文献分布地域、期刊分布情况、文献内容的涉及领域进行了分析。参照洛特卡定律分别确定国内水仙研究和柚研究的核心作者;根据布拉德福的方法分别确定国内水仙研究文献和柚研究文献的核心期刊。对国外水仙文献和柚文献数据库中的总文献量分布、文献内容的涉及领域进行了研究。采用多样的图表来表达处理后的数据及结果。其中,对维普数据库中文献内容涉及领域的区分是根据文献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数据库中,输入检索条件为:题名=水仙,年限=1989-2011,范围=全部期刊,共搜索到1607篇关于水仙的文献;文献数据检索条件为:题名=柚,年限=1989~2011,范围=全部期刊,输入该检索式后,共搜索到3497篇关于柚的文献。将检索到的水仙文献和柚文献制作成Excel表格,分别形成国内水仙文献和柚文献数据库。分别将水仙文献和柚文献Excel数据库中将检索到的文献按标题栏内容为年份、篇名、刊名、机构、作者等输入。为了使得检索数据更加精确,本文采用人工蹄选方式,删除无关或重复数据,排除未署名和机构的文献,最后检索得到关于水仙的有效研究文献共763篇,关于柚的有效研究文献共2034篇,这些文献都表明了我国水仙和柚研究的发展历程,纵观了我国水仙和柚的现状与趋势,其内容涉及水仙和柚的综合论述、栽培技术、品种分析、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生物学特征等领域。
 
2结果与分析
 
2.1总文献量年份分布
文献量是指某一学科领域内科研工作者或相关研究者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表论文的数量,一个学科的成长过程与该学科文献的数量和内容构成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状况。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专题文献的数量和年代分布反映了此期间该领域研究的规模和动态变化。
 
2.1.1水仙总文献量年份分布
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草本花卉,又名玉玲球、雅蒜等,在我国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足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水仙原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一带,现大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暖和、湿润地区,我省的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都是知名水仙产地。目前,我国水仙的最大生产地是潭州,当地生产的水仙驰名中外,每年出口麟莲数达百万只之巨,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花丼之一。水仙大多是水栽,且叶姿秀美,叶片青翠,花朵秀丽,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清秀典雅,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凌波仙子生尘袜,波上轻盈步微月”,水仙绿裙青带,不沾尘土,妃秀素雅,凝姿约素,縛縛玉立于清波之中,不仅具有春兰一般淡雅妩媚,又有兰蕙般的典雅含蓄,所以水仙又被称为“丽兰”。水仙现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内和花园里陈设的花丼之一。
 
2 分析............................ 6
2.2文献分析 ............................8
2.2.1水仙文献著者分析............................ 8
2.3文献作者合作情况............................ 10
2.3.1水仙文献作者合作舰 ............................10
2.3.2柚文献作者合作情况............................ 11
2.4文献分布地............................ 11
2.4.1水仙文献机域分布 ............................12
2.4.2柚文献机构地域分布............................ 12
2.5期刊分布情况 ............................13
2.5.1水仙文献核心期刊分布............................ 13
2.5.2柚文献核心期刊分布............................ 15
2.6文献内容的分类学科分布............................ 18
2.6.1水仙文献内容的分类学科分布............................ 18
2.6.2柚文献内容的分类学科分布 ............................19
2.7国外水仙和柚文献的分析研究............................ 21
2.7.1国外水仙文献分析统计............................ 21
2.7.2国外柚文献分析统计 ............................22
3讨论 ............................23
3.1关于数据源的探讨 ............................23
3.2关于水仙和柚文献研究的探讨 ............................23
 
结论
 
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资料来源需要大量准确的数据,数据库的选取应以查全率和查准率为指标,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收录期刊年代久远,收录期刊种类较多较全,涉及面广泛,具有典型代表性;界面直观友好,检索策略较为容易实现;检索结果直观,方便获取。因此,国内水仙和柚文献的检索数据来源选用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但该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产品种类主要是期刊,缺少硕博论文是一大弱点,这使得检索到的国内水仙和柚文献所涉猎的领域不够全面,据此建立的国内水仙和柚文献数据库还不够完善。
虽然NSTL是我国收集外文印本科技文献资源最多的,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科技文献信息机构,但由于NSTL的成立时间较短,所以可供检索的期刊题录库的回溯年代也比较短。例如从期刊检索中查到了所需要的期刊的名称,却查不到所需年代(多数期刊查不到1995年以前的)或因题录库数据不全不能查到所需的外文全文文献,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外水仙和柚文献数据量的获取。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园林绿化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能,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美化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植物材料和合理的植物配植,植物材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继2006年收获“国家园林城市”这张珍贵的城市名片后,2007年市区绿化总量超过13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大幅增加,城市绿化率达38.8%,“绿色生态徐州’,雏形渐成。但是由于对城市绿化的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对本地方园林绿地系统缺乏深入调查和分析,没有进行科学的树种规划,使得徐州城市绿化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儿方面(江泽慧,2003;彭镇华,2004;张鼎华,2001;王成,2003;王浩,2003):一是目前城市绿化建设多从景观角度出发,对生态效益、树种适应性等考虑较少;如徐州市在三环西路选用黑松做行道树,黑松生长较慢很难形成预期的景观。另外,徐州有不少道路选用垂柳作为行道树,垂柳虽然生长较快,但到生长后期病虫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二是行政干预严重,赶潮流的现象比较普遍;如现在盲目地用大量资金从外地买进不太适合本地生长的香樟,一到冬天就用朔料膜包裹保护过冬,虽投入了大量的苗木成本和养护成本,却达不到预期景观效果;二是苗木种类贫乏,缺少适合各种类型用途的规格;四是园林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品位不高,缺少地方特色,没有达到人与白然的和谐统一,在树种选抒上存在重常绿树种、轻落叶树种,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徐州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抨,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的提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一早在1959年,吴中伦先生就提出了“园林树种选择与规划”问题,主要研究树种选择与规划以及植物的引种驯化等方面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到了1979年,国家城市建设局指令相关部门用了3年时间在21个城市开展树种应用情况的调查工作,为城市科学合理的进行树种规划打下了基础(王其超,1965)。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绿地率日趋下降,导致城市环境日渐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要抓经济建设,更要抓园林建设。各级城镇开始大规模进行园林建设,)”场、公园在很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了起来。至此城市园林建设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了比较利,学的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各地相关部门和一些学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城市绿地景观构成树种种类、树种比例关系、树种适应性、树种的配置方式等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南京市园林局于1984年至1985年对南京地区对植物资源展开了调查;2003年江苏省建设厅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合作开展了“江苏省城市绿化适生植物”课题研究,根据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出了相适应的绿化用的乔木、灌木、草坪和地被、藤本、竹类及棕搁类植物,为制定江苏省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些学者对于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与规划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王勇进于1995年对深圳市的城市绿地系统内的树种种类、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等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袁秀云于1999年刘一郑州市的行道树的种类、环境条件、生长状况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行道树树种的科学规划的方案(袁秀云,1999);宋丽华于1999年对银川市的城市绿化树种应用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并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对策(宋丽华,1999);吕先忠于2000年对杭州市的行道树进行了调查(吕先忠,2000);赵连俊于2001年对呼用l浩特市的行道树树种规划进行了探讨(赵连俊,2001);邓小飞于2002年对广州市居住区绿地的绿化树种应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邓小飞,2002);卢艳艳等于2006年对温州市道路的园林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卢艳绝等,2006)。苏雪痕于2006年用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园林植物合理应用进行科学的科研、培养专业的人才、出台相应的政策则是关键(苏雪痕,2006)。张爱生于2007对长沙市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张爱生,2007)。于海蛟等于2009年对赤峰市园林树种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并提出了树种规划方案及树种发展方向(于海蛟等,2009)。而对于徐州市园林树种应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研究,卢芳,蔡枫于2007年对徐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园林树木及草本花卉的应用现状(卢芳蔡枫,2007)。
但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有关方面对徐州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规划研究尚不够深入,存在盲目的引进外来树种,不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没有科学的进行树种的规划研究。
 
第二章徐州市区域概况
 
2.1自然条件
徐州市处于东经116~118、北纬33-34,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街”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交通十分方便。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区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分皆为平原。_匡陵山地面积约.片全市总面积94%,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土地总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海拔一般在30一50米之间。市区四面皆低山残丘,区内为小型盆地。地势西南高于东北,西北略高于东南。横穿市区的黄河故道高出两岸数米,使得地表略有起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1-66 
    3.1 徐州市园林树种调查结果...............................21-61 
        3.1.1 公园绿地园林树种调查结果...............................21-31 
        3.1.2 居住区绿地园林树种调查结果...............................31-40 
        3.1.3 道路绿地园林树种调查结果...............................40-42 
        3.1.4 单位附属绿地园林树种调查结果...............................42-53 
        3.1.5 生产绿地园林树种调查结果...............................53-59 
    3.2 园林树种综合分析与评价 ...............................61-64 
    3.3 小结 ...............................64-66 
第四章 徐州市园林树种规划与选择............................... 66-70 
    4.1 园林树种规划 ...............................66-68 
        4.1.1 理论依据 ...............................66-67 
        4.1.2 规划原则............................... 67 
        4.1.3 树种规划建议期限............................... 67 
        4.1.4 徐州市树种规划 ...............................67-68 
    4.2 徐州市树种的选择............................... 68-70 
        4.2.1 基调树种 ...............................68 
        4.2.2 骨干树种 ...............................68-69 
        4.2.3 一般树种 ...............................69-70 
第五章 结论 ...............................70-72 
    5.1 徐州市园林绿地调查评价结果............................... 70-71 
    5.2 徐州市园林树种规划建议............................... 71-72 
        5.2.1 园林树种比例关系 ...............................71 
        5.2.2 园林树种综合规划............................... 71-72
 
结论
 
通过对徐州市园林绿地的调查可知,徐州市园林绿地中共分布有242种园林树木,分属于95科,其中常绿乔木29种,主要有:广玉兰、侧柏、雪松、黑松、批把、龙柏、圆柏、刺柏、女贞、华山松等,落叶乔木107种,土要有:银杏、毛白杨、悬铃木、紫叶李、国槐、三角枫、碧桃、水杉、垂柳、禅树、朴树、架树、重阳木、樱花、白玉兰等,常绿灌木30种,主要有:珊瑚树、石楠、构骨、大叶黄杨、海桐、火棘、铺地柏等;落叶灌木54种,月季、紫薇、紫荆、贴梗海棠、木模、金钟花等,主要有藤本及竹类22种,土要有:常春藤、木香、紫藤、葡萄、淡竹、刚竹等。生民状况在良以上的树种180种占总数的74.9%。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种数比为1:2.4,乔木乖灌木的种数比为l:0.51。
据2005年江苏省建设厅和南京中山植物同主编的《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记载,能适用于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848种(109科、347属),其中,分布于全省城市绿地系统中有针叶树71种、阔叶乔木215种、阔叶灌木133种、木质藤本33种和竹类31种。而徐州现有园林绿化植物242种,这说明徐州市园林绿化树种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较低。同时如雪松、女贞、广玉兰、龙柏、侧柏、重阳木、国槐、紫叶李、榆树、样树、交树、水杉、银杏、大叶黄杨、海桐、金叶女贞、紫几小聚、碧桃、红枫、紫荆、木谨等树种在园林绿地中使用较多,从而导致徐州市园林绿地景较单调。今后,应尽量挖掘乡土树种同时引种驯化外来种,以来提高州市园林绿化的物种丰富度。
通过凋查发现,徐州市园林绿地共分布园林树种242种,而其中乡十树种为134种,.片总数的57.2%。这些树种大多生长良好,乡土树种指数都高于0.7,说明徐州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做到了以乡土树种为主,在今后的园林绿化还要坚持这一方向,并继续挖掘乡土植物潜力,增加乡土植物种类和数量。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1.绪论
 
1.1硏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思想价值观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现实生活,尤其是随着景观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城市美化了,人们可以在城市中更多的体验到乡村田园的绿意……但不无遗憾的说,有些景观设计,更多倾向于平面构成的美感,而缺少整体的结构意象,空间构成缺少层次,从而导致空间尺度适当而忽视人在其中的直接体验。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说到:"城市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令人不满意的,……仅有少数几个地方能免受这样的批评,如:一个富饶的郊外、一个美丽的公园、一座历史古城……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地方找出给予我们美感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做出一些有效的改善。"因此,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是希望认识传统经典的景观空间构成的基本规律,分析使人们感到舒适的空间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到中国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下的今天,抢救和发掘凝聚了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宝贵财富尤其重要。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造诣精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尤其分布于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历经千余年的演变而日臻完善,承载了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凝聚了传统工程技术之建构美感以及文化艺术的精华,堪称世界建筑造园艺术的瑰宝。正因如此,引来众多学者对私园从各个角度的关注与研宄,并获得了很多有学术价值及对现代景园设计具有影响的成果。
 
1.2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最长的持续时间和分布最广的范围的特点,是一个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是该园林体系中极为重要是组成部分,对私家园林的研究和探讨需要从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大环境讨论。
 
1.2.1历史文献
我国古人对于传统造园理论的研宄著作有很少,主要是一些文学游记以及造园技术方面论著。前者如《永州八记》,属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城郊的山水游记;比较有价值的是北宋李格非所著《洛阳名园记》,其中对北宋私家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山池、植物、建筑等景观做了详实的描写;《拙政园诗话图咏》由明代文徵明以"诗书画"的形式再现了拙政园最初的风貌等,诸如此类著作多为描述风景园林的诗文书籍。后者论著中最重要的是明末计成所著《园冶》,是我国造园史上经典的园林专著,着重讨论了叠山、建筑、装饰、借景等造园技法,被视为古代园林的技术总结。以上两个方面:一种是文人描述性的叙述,侧重景致的描述、设计思想的叙述及意境的表达;另一种侧重造园技法与经验的叙述总结。共同不足是:未形成自上而下,从整体结构到局部设计的系统的指导性造园理论,难以为现代景园设计提供直接的指导。
 
2.园林"院场"空间的整体构成
 
中国古代哲学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反映在中国古代造园中,首先表现于"师法自然"、"因接自然"的营造原则;其次表现于在造园过程中具有较清晰的上下层次性。即使是在一些皇家园林和建筑中,也是通过小尺度的"院"有规律的分布形成的。
 
2.1   基本概念
 
2.1.1 "院"
自中唐以后,"壶中天地"的境界是人们在造园时最普遍、最基本的艺术追求。私家园林无论是早时期的粗放阶段,还是辉煌时期的精妙阶段,一座园林都是通过"一池三山"等手法,将"园"分隔为多个次一级的"院",这样园林空间才会丰富而多变,空间尺度也才亲切而怡人。正如《园冶》中提到的"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对于"院"的解释,在古代文献中提到颇多,如《増韵》中解释为:"有垣墙者曰院。"《广雅》中提到:"院,垣也。"《辞源》则解释为:"院者,周垣也。"总其所述可以理解为,由墙垣围合而成的空间可称之为院,其特征属于内向型空间。
"院"是传统私家园林独特的系统组织方式和空间单元。大多数园林都是由若干的"院"组成,但不论是园林规模大小,为了突出主题,必然会有一个院,或在面积上,或在位置上,或在景观内容上成为全园独一无二的核心景区。这类院的场空间是传统私家园林的精华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在"院"的布局结构和其中"物"的形态的设计中,包含着多种意图和目的,如园主的生活习惯、喜好和思想的寄托等等。江南私家园林中复杂而多样的空间都是通过不同大小的院体系的。
 
2.1.2 "院场"
一座园林都是多个次一级的"院"构成,而这些作为空间单位的"院"又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即"有"和"无"。"有"是指围构空间的实体要素,如假山,树木,建筑及景观小品。"无"是指被这些实体要素围构而成的中心空白区域,这个中心的"无"就是一个"院"的"中心场"。
 
3. 私家园林“院场”的围合要素研究 .............................27-55 
    3.1 院场围合要素的整体功能布局 ............................. 28-31 
        3.1.1 围合要素与中心区关系 ............................. 28 
        3.1.2 围合要素之间关系 ............................. 28-29 
        3.1.3 围合要素的整体功能布局  .............................29-31 
    3.2 四向围合要素特征分析 ............................. 31-48 
        3.2.1 静观(厅轩)区 ............................. 31-36 
        3.2.2 主景区 ............................. 36-41 
        3.2.3 动观(游廊)区  .............................41-46 
        3.2.4 辅景区  .............................46-48 
    3.3 四偶围合要素特征分析 ............................. 48-52 
        3.3.1 入口区  .............................49-50 
        3.3.2 通远区  .............................50-51 
        3.3.3 内堂区 ............................. 51-52 
        3.3.4 (游览与景观)过渡区 ............................. 52 
    3.4 小结  .............................52-55 
4. 园林“院场”空间的尺度与场感研究  .............................55-69 
    4.1 私家园林中“院场”空间的尺度分析  .............................55-58 
        4.1.1 院场空间的尺度特征 ............................. 55-56 
        4.1.2 院场空间的尺度控制要素 .............................56-58 
        4.1.3 不同尺度院场空间的空间感受 ............................. 58 
    4.2各类型院场空间与围合关系 ............................. 58-64 
        4.2.1 网师园  .............................58-60 
        4.2.2 留园  .............................60-62 
        4.2.3 拙政园 ............................. 62-64 
4.3 小结  .............................64-69
 
结论
 
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举世闻名,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的艺术成就和景观意境综合体现了在特定时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与精祌。对于明清时期进入繁盛阶段的江南私家园林,本文在研读和整理诸多文献、书籍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的"院场"空间的结构模式和尺度范围以及围合"院场"空间的实体要素的特性,得出对江南私家园林更为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全文以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核心"院场"空间入手,并分别从结构模式、实体要素、空间尺度与场感三个方面系统化的对留园、拙政园、网师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经对留园、拙政园、网师园三个园林的实地调研和平立剖面及空间分析,找出构成传统私家园林核心"院场"空间的基础结构和辅助结构,诸多私家园林空间丰富的变化便是基础结构和辅助结构相互穿插结合,并依据不同的地势环境灵活布局的结果。
a) 基础结构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基础结构是营造园林空间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静观(厅轩)区、主景区、动观(游廊)区和辅景区。
b) 辅助结构辅助结构在增加园林景观层次、提升景观意境、丰富园林空间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入口区、通远区、内堂区和(游览与景观)过渡区。
着重运用图式、归纳、分析的方法对留园、拙政园、网师园中不同区域的实体要素进行了论述。基础结构中静观(厅轩)区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堂正型"建筑并配以游廊或台,总结出该要素的位置、朝向等与"院场"空间中的关系,以及并详细分析了此区域要素的形制与"院场"空间的联系;景观区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山体,为了给人们提供更精彩的景观,此中景观要素需要具备的形态特征、对空间的控制和划分方式以及与"院场"空间的联系;动观(游廊)区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廊道,针对廊的特征和留园游线区中廊的应用,研究了各类廊道在组织游线和景观视线时的手法;辅景区的主要构成要素较多,一般是延续主景区的景观特色,传统私家园林中多为山石、植被、野径、墙体和廊。同样,辅助结构包含的四个区域也依据其不同的功能要求,分析了各区域构成要素的类型和特性。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一. 引 言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21 世纪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随之城市园林建设全面兴起。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是为人服务的,为人们提供闲暇游憩、人际交流等的活动场所。在这里为人们营造亲切美观的坐憩空间和提供方便舒适的坐具,以便人们能长时间放松休息、欣赏风景、与人交流等。缓解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紧张、烦躁等的负面情绪,促进和家人、亲朋及小团体的感情。可见坐具有和谐人们之间情感的作用。它的作用不限于坐的使用功能,它是城市环境和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促使人和城市社会的互动,承载城市社会的一部分功能。坐具属于景观设施中的一小部分,在目前的园林建设中还未引起政府和园林建设者的重视。以致现在园林中的坐具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在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坐具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充分考虑人选“坐”的行为方式、心理情感等,“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布局坐憩空间及坐具。综合体现坐具功能性、美学价值、人性化及文化含义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园林景观坐具设计可借鉴其优势,加快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目的
城市新建和改造的园林景观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外延的丰富扩大和内涵的深入细化。中国园林的迅速发展初期还是仿造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城市的园林风格较多,导致大批建造起来的园林千篇一律。21 世纪设计师和人们逐渐意识到园林个性化的重要,不仅仅是园林的整体系统规划设计,景观的细部设计的创新独特更能体现园林的特点、风格、品质。
本论文以园林中必需的景观设施——坐具作为视角出发点,探讨园林景观深入发展的具体细节体现方式。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园林景观中坐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人性化设计角度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引起城市园林建设者的注意,唤醒他们对园林坐具的重视。也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园林景观设计及坐具的设计布局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课题研究意义
信息网络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城市人们生活节奏,产生压力大、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负面的因素,使人们畅想轻松闲适的生活。城市优美清静的园林环境,物质建设层面的建设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精神情感满足才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故园林景观坐具及承载空间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园林闲暇生活的物质要求,更应满足人们精神情感需求。紧张繁杂的生活之外,人们需要身心放松、人际交流、情绪释放等。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城市中的园林放身于大自然中,如小区的景观区、附近的公园、主题公园、森林湖畔等。人们在园林环境中休息、欣赏、阅读、等待、交流等,坐具起着很重要的支撑和媒介作用。在微气候比较好、视野开阔等的坐憩空间,一家人或亲朋好友或团体人群等,坐下来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老人们之间谈论着彼此儿女、年轻人谈论着工作感情、夫妇教育着小孩等,人们之间交流释放负面情绪,增进彼此之间的美好情感。坐具起着交流活动的媒介作用,“人性化”设计的舒适坐具可更好的吸引人们就坐,延长人们逗留时间。单个人在园林中静坐观赏,没有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欣赏着美景享受着阳光,关注过往的各色人群姿态表情,心灵上与自然和社会进行着无形的交流。
 
第二章 园林景观坐具的发展情况及趋势
 
园林景观中的坐具相对于整个园林的规划、园林建筑、雕塑、植物,它是很渺小的一部分。在中外园林史书中,提到园林景观坐具的文字不多。但从园林发展的开始园中就设有坐凳,是造园元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外专门系统阐述园林景观中坐具的书籍很少,仔细翻阅查找园林景观、户外公共家具、户外坐具等相关的书籍资料,从中收集关于景观坐具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整理。本章主要从园林和户外公共坐具讲述坐憩空间及坐具的发展情况。
 
2.1 国外园林景观坐具发展情况
 
2.1.1 园林发展对园林景观坐具的影响
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从共性角度来看,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各区域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的发展,决定或影响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园林风格的形成。园林景观坐具受园林发展演变的影响,也在持续发展变化着。世界三大园林体系,除了中国园林体系外,还有国外的欧洲体系和伊斯兰体系。欧洲园林又称西方园林,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式园林、17 世纪法国园林和 18 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进入近代 19 世纪,西方典型的园林公园,除了一些改造对外开放的皇家园林外,还有美国的公园如美国黄石公园等。
 
第三章 园林景观坐具的设计理念........................ 31-42 
    3.1 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观念 ........................31-32 
    3.2 人体工程学—坐的生理舒适度分析........................ 32-36 
    3.3 心理学—坐的心理分析 ........................36-39 
    3.4 行为学—坐的行为分析........................ 39-42 
第四章 园林景观坐具的设计及布局........................ 42-62 
    4.1 园林景观坐具形态设计........................ 42-50 
        4.1.1 形态特征 ........................42 
        4.1.2 形态设计元素 ........................42-45 
        4.1.3 形态美感法则........................ 45-50 
    4.2 园林景观坐具色彩的运用........................ 50-54 
        4.2.1 色彩与心理情感........................ 51-52 
        4.2.2 色彩与材料 ........................52-54 
        4.2.3 色彩与使用人群........................ 54 
    4.3 园林景观坐具材料 ........................54-59 
    4.4 坐具布局排列方式 ........................59-62 
        4.4.1 坐具的整体布局 ........................59-60 
        4.4.2 座椅的排列方式 ........................60-62 
第五章 园林景观坐具实例分析 ........................62-74 
    5.1 苏州大公园—苏州第一个现代大公园........................ 62-70 
5.2 “潮装公园”—香港鲗鱼涌公园........................ 70-74
 
结论
 
研究园林景观建造必不可少的元素——坐具,是因为现在人们开始关注与我们亲密接触较多的座凳座椅。一些国内人士受国外发达地区公共坐具的影响,意识到国内公共坐具发展还很落后,不能满足人们对坐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特别是与市民日常户外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景观坐具,目前的现状需要改变。
本文从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入手,和对苏州及周边城市无锡、上海等园林坐具的调查,分析整体园林景观坐具的发展现状。与国外发达地区园林景观坐具发展的情况对比,发现我国园林景观坐具存在的差距。调查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从园林景观专业角度,提出解决主要存在于设计方面的问题。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以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作为理论支撑,研究人在环境中发生“坐”行为的生理要求和心理情感的反应特征。依据人体工程学中国人坐姿尺寸,推出园林景观坐具符合大多数人的尺寸,尽可能满足人坐着生理舒适要求。从形态设计、美学法则、产品设计、园林景观等相关方面,提出园林景观坐具形态美感设计法则。满足人心理情感要求及与园林环境相和谐的园林坐具设计布局和排列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苏州第一个现代园林——大公园进行调查分析,对本文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论证阐述。并举例说明比较发达地区城市园林景观坐具发展情况和趋势。
到目前我国对于公共坐具、园林景观坐具方面的专著很少,所以作者只能从相关艺术设计、城市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书籍中寻找相关资料参考。考察苏州、无锡、上海等附近城市的园林景观坐具情况。使得论文的层次不够深、范围度不够广泛。这些不足处有待日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自我提高后继续完善。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