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环境下基于嵌入式代理悖论的精细化管理探讨——以顺丰控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8 13:57:0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 RPA 环境中,自动化机器人介入企业的管理活动,导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发生变化。首先,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更加清晰和完整,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机器人的业务路径全部留痕可察,同时借助大数据系统,可自动提取和生成绩效评价所需数据,并可以轻松追踪数据来源,既可以监督工作结果,也不放过对过程的追踪。其次,企业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方面机器人按照既定程序工作,可以以更低的误差进行更加精细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RPA 技术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 RPA 可以进一步的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最后,企业管理更加个性化,可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灵活进行管理。相比招募与培训员工,RPA 的实现难度更低,对不同业务场景的服务更加高效。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诸多行业和专业壁垒,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会计这一行业也受到冲击,实体经济已经不得不改变以适应这一变化。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智能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顺应这一趋势较早应用的技术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Robotic ProcessAutomation)技术。RPA 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技术,企业可以利用 RPA 技术开发和配置应用软件或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操作重复的、基于规则的工作流程,这些机器人甚至还可以与其他的数字系统结合,实现信息互通(Boulton,2017),而未来 RPA 和人工智能(AI)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流程的全自动(Castelluccio,2017)。鉴于 PRA 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2017 年 9 月 1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大力推进工业自动化体现了党中央及国务院对于自动化技术的认可与支持。
同时,RPA 技术的应用也已是大势所趋。2019 年 5 月,全球管理和战略咨询公司 Zinnov 发布了首个针对全球 RPA 的应用状况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RPA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 1000 亿美元,与人类一起工作的 RPA 机器人约占市场份额的 30%,并且正以稳定的速度增长。此外,企业 RPA 支出预计将以每年 37%的速度增长。银行、金融服务、保险、医疗保健、电信和数字媒体将成为 RPA 采用的主要行业,占整个市场的 70%以上。根据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的 2020 年全球 CEO 调研报告,全世界 CEO 认为到 2035 年约有 44%的低端任务,36%的中端任务,11%的高端任务将被自动化机器人所替代。若将未来十五年以五年为单位划分为三个阶段,未来三个阶段内将有越来越多的各阶业务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
图 1.1 未来三阶段各阶业务被 RPA 替代比率预测图
图 1.1 未来三阶段各阶业务被 RPA 替代比率预测图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难题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一大难题是“嵌入式代理的悖论”,即:如果代理人处于某一社会结构中,尽管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理解、意图和行为,代理人仍可以改变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Englund 等,2013;Covaleski 等,2013;Kilfoyle 和 Richardson,2011;Sharma 等,2014;Yang 和 Modell,2013)。
尽管这种悖论是二十年前第一次提出的(Emirbayer 和 Mische,1998;Holm,199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包括管理会计学等领域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已经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它进行了讨论,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
Englund 和 Gerdin(2018)指出有六种各不相同但彼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特质可以作为嵌入式代理的来源,即:普遍性、不足性、模糊性、多样性、嵌入性和自反性,并由此提出了“GIAMER 框架”,用来分析和解释管理会计领域内的这一悖论,这标志着该理论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运用该分析框架分析我国当代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应用价值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预先设计好使用规则,RPA 就可以模拟人工,进行复制、粘贴、点击、输入等行为,协助人类完成大量“规则较为固定、重复性较高、附加值较低”的工作任务。这不仅对实体企业有所影响,对会计理论本身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分析信息科技的影响可以促进会计与时俱进,加快会计理论的新陈代谢,同时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精细化管理以适应 RPA 环境的影响。RPA 环境会影响到许多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都一概应引入 RPA,本文期望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帮助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应用这一智能科技,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固步自封,在最大化利用 RPA 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尽量避免其应用的弊端,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在 RPA 环境下成功实现精细化管理转型。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 RPA 环境下基于嵌入式代理悖论的精细化管理,填补这一具体研究领域的部份空白,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和利用 RPA 技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嵌入式代理理论及嵌入式代理悖论
传统意义上社会结构是一种塑造社会惯例的力量,能够加强社会惯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嵌入式代理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代理人均嵌入于社会结构中,他们的行为和观念等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
对于该理论的研究,有的学者以结构为中心,如 Abdelnour 等(2017)、Meyer和 H llerer(2014),他们不只关注于代理者本身,而是直接关注更富于集体性或社会性的事物,他们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惯例的产物,同时也约束着社会惯例。Hasselbladh 和 Kallinikos(2000)认为,社会结构中包含了诸多信仰和习俗,他们彼此联系又相互依存,织成一张紧密的网,使得社会结构规定了特定的惯例,且这些惯例最终得以在适宜的环境中形成。
有的学者研究更关注嵌入式代理的后半部分,以“代理”为中心,如 Emirbayer和 Mische(1998)、Giddens(1984)、Sewell(1992),他们更关注代理者,讨论其行动方式等。
针对嵌入式代理理论的这两类讨论引起了持续广泛的关注,直到出现了第三类学者,他们研究研究结构与代理者间的关系,如 Lawrence 等(2011)认为,由于代理人能够看到未来可能的图景,所以他们可以有意识、有策略地改变社会结构。
第三类学者提出了嵌入式代理悖论,给出了一种方法来协调更加关注以结构为中心的“嵌入式代理”概念的人和更加关注以代理为中心的“嵌入式代理”概念的人之间的分歧。Emirbayer 和 Mische(1998)和 Holm(1995)最早指出,“嵌入式代理的悖论”指的是如果代理人处于某一社会结构中,尽管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理解、意图和行为,代理人仍可以改变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
本文所讨论的嵌入式代理,指的是结构性嵌入式代理1,即代理人引起的自身所处的结构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包括管理会计学等领域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已经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理论角度对该理论进行了讨论,研究者已经开始将这一悖论与二元论联系起来,并认为该二元论观点已经超越了先前主导的社会结构与代理之间的关系(Emirbayer 和 Mische,1998;Giddens,1984;Macintosh 和 Scapens,1990;Sewell,199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早期,研究嵌入式代理理论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以结构为中心的文献和以代理为中心的文献。以结构为中心的文献更多的关注社会结构如何约束代理人。社会结构自身的许多构成因素都会对代理人产生影响,比如共同信仰体系、戏剧和文化策略(Emirbayer 和 Mische,1998)等。
以代理为中心的文献更关注代理人的行为和思想。他们更多的研究社会结构中代理人的行为,包括行动理论的早期形式、机构创业问题(Battilana和D'Aunno,2009)、机构工作(Lawrence 等,2011)等。这一类文献使人们能够更详细地讨论代理人与他们所嵌入的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例如,代理人嵌入于社会结构中,他们不仅会主动地对现有社会结构的安排进行反思和批判(Colomy,1998),也可能对现在不存在的、未来的社会结构展开想象(Weik,2012)。然而,也有人批评说这些研究的一部分过于关注代理个体,有可能最终导致人们对代理个体的看法过于武断(Weik,2011)。有些人甚至声称这些文献中的某些部分削弱了结构的概念,将代理从社会结构中剥离了出来,不符合嵌入式代理理论的基本要义(Abdelnour 等,2017)。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第三类文献,他们将结构问题和代理问题结合起来,并提出了嵌入式代理的悖论。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和代理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社会结构不能独立于代理人而存在,只有代理人被社会结构约束而做出一定行为的时候,社会结构的存在才有意义,如果不存在代理人,制度、法律等社会结构也就无法发挥作用(Sewell,1992);同样,代理人也不能独立于社会结构而存在。事实上,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超越了上述“结构-代理二元性”的理论,比如 Englund 和 Gerdin(2018)提出了“GIAMER 框架”,指出有六种各不相同但彼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特质可以作为嵌入式代理的来源,即:普遍性、不足性、模糊性、多样性、嵌入性和自反性。
............................

第三章 RPA 环境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影响分析............11
第一节 RPA 环境下精细化管理的特征.............................11
一、绩效评估更规范化..................................11
二、管理进一步精细化.................................12
第四章 案例分析——顺丰控股的精细化管理 .............18
第一节 顺丰控股概况 .................18
第二节 顺丰控股精细化管理动因及现状 ..........................20
第五章 总结与局限性 .................................29

第四章 案例分析——顺丰控股的精细化管理

第一节 顺丰控股概况
顺丰控股成立于 1993 年,是一家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如今顺丰控股已经变成我国快递物流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
顺丰控股靠着拥有高壁垒的时效快递业务起步。在 2014 年之前,顺丰只是一家单一的快递公司。从 2014 年开始,顺丰走上了探索与挑战的道路,开始了多元化战略,目标是成为科技驱动的综合物流供应商。现在,顺丰控股的物流圈已经成功拥有集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完整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在物流方面,顺丰控股的物流快递服务是全方位、多品类的,包括时效快递、国际快递等多种快递服务,重货快运等快运服务,和为生鲜、食品等提供的冷链运输服务。在基本的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顺丰基于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体验为根本”的产品设计思维。在信息流方面,顺丰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地图服务平台以及自动化操作等许多方面已经实现实际应用,公司的智慧网平台已经完整形成,这使得顺丰控股可以不断巩固其物流运营的主业优势。
此外,顺丰控股构建了 “天网+地网+信息网”,成功实现了服务网络的三网合一。公司拥有覆盖国内外的庞大物流运输网络,其中空运“天网”由全货机+散航+无人机组成,“地网”主要由各地的陆路运输网络、营业服务网点、客服呼叫网络、中转分拨网点、最后一公里网络为主组成,而“信息网”则由各种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及运筹优化、AI 识别、智慧物流地图等组成,“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帮助公司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该体系高度稳定,强有力地支持了顺丰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延伸,保证了货物中转运输的高效运行。
表 4.1 近三年及一期顺丰控股主要业务数据
表 4.1 近三年及一期顺丰控股主要业务数据

........................

第五章 总结与局限性


当前,精细化管理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管理转型方向,而 RPA 技术的发展也是数字信息化时代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智能科技飞速发展下 RPA 环境必然会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都一定的影响,若企业不立足自身现状盲目转型,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精细化管理转型失败。因此,本文试图探究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解决 RPA 环境下企业如何成功实现精细化管理转型的问题。本文基于嵌入式代理理论及其悖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变化、RPA 环境下的嵌入式代理悖论以及企业如何有效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通过案例分析佐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以顺丰控股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在 RPA 环境下基于嵌入式代理悖论分析了顺丰控股精细化管理状况,以自动分拣流程为例分析了 RPA 环境抑制嵌入式代理悖论为顺丰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了何种价值,最后提出了问题与对策。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在 RPA 环境中,自动化机器人介入企业的管理活动,导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发生变化。首先,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更加清晰和完整,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机器人的业务路径全部留痕可察,同时借助大数据系统,可自动提取和生成绩效评价所需数据,并可以轻松追踪数据来源,既可以监督工作结果,也不放过对过程的追踪。其次,企业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方面机器人按照既定程序工作,可以以更低的误差进行更加精细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RPA 技术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 RPA 可以进一步的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最后,企业管理更加个性化,可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灵活进行管理。相比招募与培训员工,RPA 的实现难度更低,对不同业务场景的服务更加高效。
二是在 RPA 环境中,企业管理与嵌入式代理悖论的关系取决于其结构的稳定性。RPA 环境将会抑制嵌入式代理悖论的发生,若企业结构稳定或追求稳定,那么则需要抑制悖论的发生以达到企业追求稳定的目标,此时 RPA 环境有利于企业管理;若企业结构不稳定,那么就需要代理人灵活改动企业结构以适应这一不稳定性,此时嵌入式代理悖论的发生恰恰是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因此 RPA 环境不利于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