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储量取得、研发支出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20:12:00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储量取得和研发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第一,在建立煤炭企业储量取得对经营绩效影响的主效应回归模型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测度,采用广义矩估计法探究储量取得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储量取得对当期和滞后一期总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对构成经营绩效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发现:储量取得对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均有正向影响;储量取得只对当期营运能力有正向影响;储量取得对当期管理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对滞后两期管理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煤炭企业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此外,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制约着煤炭企业长远发展。
从本世纪初,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煤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煤炭行业进入黄金十年,形成了粗放式的煤炭开采方式。过度追求储量取得、煤炭开采和运输的投入,在洗选环节只对煤炭做简单的洗选,不做深加工,经营范围单一,经营绩效抵抗风险能力不高。煤炭价格不理性增长为煤炭企业经营风险埋下隐患。从 2012 年开始国家相继针对煤炭行业实施一系列调控措施,致使煤炭供需结构失衡逐渐显现,煤炭行业进入寒冬,煤炭企业经营绩效每况愈下,转型升级阻碍重重。近年来,煤炭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供大于求成为常态,需要长期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去产能、降库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促进企业储量取得的优化,加快产能创新升级,煤炭开采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过度,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和非煤多元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从而使得企业经营绩效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1]。
近几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增长进入新常态,国家对煤炭行业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促进国内煤炭需求量缓慢上升,但国外热值高价格低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国内,不断的挤压着国内煤炭的市场份额,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发展遇到很大阻碍[2]。今后,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技术和成本的降低,必然会进一步挤压煤炭企业的市场份额,使煤炭储量取得所耗费的成本问题突出,同时在研发领域的支出减少。企业受困于当前的发展模式,不利于煤炭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

1.2 研究意义
本文以煤炭企业为例,研究储量取得、研发支出对经营绩效的影响。采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储量取得和研发支出如何影响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出建议,可为企业经营活动决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1)理论意义
煤炭企业属于传统能源行业,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研发支出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产出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研发支出得到更高了的关注。研发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获取储量是煤炭企业经营的核心经济活动,储量取得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巨大。国内关于煤炭企业研发支出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多,但煤炭企业储量取得对经营绩效的研究较少,关于研发支出在储量取得和经营绩效间作用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以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储量取得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研发支出在储量取得和经营绩效间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研究。
(2)现实意义
储量取得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储量取得的优化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加大研发支出。研发支出可以为企业产生新产品,将新产品在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加快产品的更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探究储量取得、研发支出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为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绩效提供参考。
煤炭行业推动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是基础动力行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煤炭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经营绩效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煤炭企业日常的储量取得活动和研发支出活动是企业经营活重要的两个环节。因此研究煤炭企业储量取得、研发支出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绩效存在的问题,提高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一定参考价值。
..........................

2 相关理论与假设提出

2.1 概念界定
2.1.1 储量取得
储量是矿产储量的简称,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也是能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为了便于对储量解释,首先对矿产资源分类,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 2 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从国际国内会计准则的角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油气矿产和非油气矿产,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将储量分为油气储量和非油气储量[35]。油气储量一般是油、原油、天然气等液体或者气体,非油气储量一般是固体,所以二者的勘测和开采方法讲也有所不同、其取得的方式和计价基础也会不同。
表 2.1 油气储量和非油气储量的不同
..........................

2.2 相关理论
2.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在劳动分工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中首次提出企业发展必须具备竞争力,并对竞争力做了介绍和界定。后来许多学者在亚当·斯密提出的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性逐渐优化和丰富了竞争力理论,最终形成竞争力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最先由战略管理学家 C.K.Prahalad 和G.Hamel 发表的论文中介绍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中被提出,之后以 C.K.Prahalad 和G.Hamel 为核心的的相关学者对核心竞争理论不断丰富。
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没有统一概念,其定义还比较模糊。主流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有四种,分别为:基于技术和技术创新观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资源学派将核心竞争理论比喻为树形,树形理论具体表现为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及三者的关系,核心能力如树发达的根部系统;核心产品如树的主干和粗壮枝干;最终产品如树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表象的最终产品,而在于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和改进的最重要因素,核心产品是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份额的最终决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占有量最终要归结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源、人力和组织,而与外宏观环境关联不密切。柯利斯和蒙哥马利在《资源竞争:90 年代的战略》中讲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企业拥有的资源决定的,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资源储量和开发速度和使用方法,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从而决定着企业的战略选择[42]。
图 2.1 储量取得和研发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图
.............................

3 研究设计............................21
3.1 样本与指标选取.................................21
3.1.1 样本选取...........................21
3.1.2 指标选取............................21
4 描述统计分析与经营绩效测度...........................27
4.1 描述统计分析..........................27
4.1.1 煤炭行业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27
4.1.2 储量取得描述性统计分析.............................32
5 相关检验与实证研究.......................41
5.1 相关检验.................................41
5.1.1 相关性检验...............................41
5.1.2 平稳性检验.................................41

6 实证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

6.1 实证结果讨论
采用广义矩估计法对储量取得、研发支出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回归结果作如下讨论:
(1)主效应回归结果讨论及原因分析
第一,主效应回归结果讨论
储量取得对营运能力只有当期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管理能力当期起负向影响,对滞后一期不产生影响,对滞后两期产生正向影响。营运能力主要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构成。储量取得对这些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是因为储量取得过大的原因,储量取得投入过大,转化成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当期的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原因分析
储量取得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煤炭企业发展进入新一个周期下,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环保压力、煤炭进口、库存压力,煤炭企业应坚定不移的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改革策略。储量取得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保证,从实证结果中可以验证,储量取得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的多个指标。储量取得对企业的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影响都为 3 年,对营运能力的影响为 1 年,对管理能力的影响为 2 年。从中也验证了储量取得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储量取得的增加,必然会引起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管理能力主要由基本每股收益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构成,煤炭市场供需结构转变导致卖方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煤炭企业结算方式由现金结算转变为应收账款结算。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企业每年向股东派发的股利较少。应收账款转为现金需要一定的时限,每股收益派发较少,导致储量取得所耗费的成本成为当期企业管理能力的负担。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我国能源格局决定了煤炭在能源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竞争激烈、资源税改革不理想等使煤炭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61]。本文以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储量取得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支出在储量取得和经营绩效中的调节机制。选用 2013-2018 年煤炭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储量取得和研发支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
第一,在建立煤炭企业储量取得对经营绩效影响的主效应回归模型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测度,采用广义矩估计法探究储量取得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储量取得对当期和滞后一期总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对构成经营绩效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发现:储量取得对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均有正向影响;储量取得只对当期营运能力有正向影响;储量取得对当期管理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对滞后两期管理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第二,将研发支出作为调节变量,建立调节效应回归模型,验证研发支出在储量取得和企业经营绩效间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期和前两期研发支出在当期储量取得和总经营绩效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前一期研发支出在当期储量取得和总经营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研发支出对储量取得和总经营绩效各公因子中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中的调节效应分析中发现:当期和前两期研发支出在当期储量取得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管理能力间没有调节作用;前一期研发支出在当期储量取得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管理能力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当期和前两期研发支出在当期储量取得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前一期研发支出间当期储量取得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