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旅产业耦合发展机制与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8 09:57:01 论文编辑:vicky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一方面农业为旅游业提供土地、人力、文化等农业资源,缓解旅游产业的空间压力,旅游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进一步开发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旅游业为农业提供传播乡村特色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播,将一些农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了当地村民的附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从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运用系统的思想研究农业与旅游业产业系统的耦合过程、结构、内容,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耦合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不同层面总结适合水源区农旅耦合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间交叉融合发展的现象逐渐显现,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效率不断提升并伴随着产业创新的现象,新型产业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之中,重点提出第三产业体系内的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有着较大的产业优势,这可以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切入点;2018 年头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文件之中的核心思路为基于生态文明的角度,进一步构建三大产业的融合机制,该机制的构建有益于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探寻新的发展体系。在此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提升了水源区两大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产业叠加效应,使水源区丰富的农业与旅游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优势;推动了水源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调整水源区产业结构,加速了产业升级;降低了水源区面源污染现象,促进水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行动上响应了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有助水源区农民达成脱贫致富的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源区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保护的难题,符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介于北纬 '1034~'2031oo和东经oo112~106 之间,包括陕西、河南、湖北和四川等4 省11 市46 县(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 2014 年 12 月12 日通水后,连续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4 省市供水超过260 亿平方米,5 年来从未间断,支撑着北京80%,天津 70%-80%的用水量,保障了沿线城市 5600 多万居民的基本用水需求,所以要想持续解决沿线城市的用水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沿线城市的生活、农业和工业安全用水,保障水源区的水质质量至关重要。水源区多处于山区,区内以农村人口为主,所占比例70%-80%。区内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旅游资源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具备农旅耦合发展的资源优势。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和移民迁出,陆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生态系统脆弱化和产业结构空心化,加之传统农业耕种背景下的低收入状况,迫切要求在工业经济发展受限的现实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以要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源区经济,必须走生态建设这条路。而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符合生态建设理念,符合水源区高质量发展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农旅产业耦合的研究最早是在1963 年,Rosenberg[1]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多产业协调演化机制。而在 1990 年之后,对产业耦合的研究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这也引起了国家政府和学术领域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外关于农旅产业耦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产业耦合的可能性研究
随着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质量、水平的提升,企业庄园、产业庄园、主题家园等产业耦合新兴产业形式相继涌现。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不但可以为乡村提供重要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加理想的休闲、娱乐以及保持健康的场所,满足其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还能有效应对传统农业中所存在的低效高污、发展瓶颈等问题[2](Francesca、Alessandro,2016),有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制定更综合的发展战略[3](Milhorance、Bursztyn,2018)。产业耦合不仅能应用于农业与旅游业,还能够用于其他方面,使人们生活得到便利,比如建筑物的选址,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具体的建筑选址问题展开针对性的分析,最后总结出的选址方法等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和景点等多方面的融合难题[4](Jin,2013)。针对不同产业间能否耦合,与什么产业可实现耦合,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产业的关联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的关联性开展深入研究,产业依靠特殊的前后关联进而引发其它行业出现显著的变化,进一步造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5](Kim,2015),这些都为产业耦合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在产业关联的过程中,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在逐渐累积的过程也是创新产生的过程,产业耦合可以极大可能实现产业中的创新,并使经济发展永葆活力[6](EzwaniAzmi,2016)。技术的创新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耦合关联关系,而且技术创新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7](BalajiParthasarathy,2016)。除了技术,劳动分配机制以及经济水平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向更高阶段耦合发展。
(2)产业耦合的动力研究
大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在推动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技术上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消除产业之间的界限 [8](Yu,2018),并在此基础上使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更加紧密,产业耦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增强[9](Sicka、Preschitschekb、Lekera 等,2018)。除了技术创新,供需变动也是产业耦合的主要动力。1)从供给的角度上对其展开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农民不但在思想上赞成和拥护将农业同旅游业相耦合,同时还在实际行动上予以支持,自愿加入社区管理模式的休闲农业中[10](Jose Migue,2016),从而提高了农产品收益;2)从需求的角度上进行研究,通过对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程度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与市场的需求成正比例关系,产业耦合能够满足大部分旅游者的需求,同时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在推动着产业进行耦合[11](Loi、So、Lo,2017)。
图1.1 技术路线图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耦合
“耦合”其原本是物理领域的概念,最早被应用于电路理论,即为两个或者更多的部件、系统等,利用相应电流值的彼此联系以及作用,使系统进行正常运转。用另一种方式来讲,耦合即为两个或者更多的系统或者行业,在内外部因素推动下所形成的一种彼此相互融合的积极现象,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增强或减弱),相互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持续发展的状态。如,单摆耦合与电磁场耦合。随着耦合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社会经济学领域也被引入了产业耦合理论。将两种社会现象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对其融合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的研究,可以称其为耦合[67]。
2.1.2 产业耦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所以被扩大,是因为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引入了耦合理论,随着耦合理论的延伸,产业耦合的概念逐渐被学者们们运用。产业耦合即为两大产业或者更多产业之间,在市场经济、分工协作等因素的驱动作用下,利用市场研发、产品设计、技术突破等层面的互相作用、协调运作,从而达到耦合发展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产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对于其含义以及拓展概念,可以阐述为:首先是两个或者多个产业在水平方向上的耦合连接,其具体表现是对产业资源的细致挖掘,同时对外部市场进行的合理定位,不断延伸产业在方向上的水平跨度,形成新型产业,体现出运转灵活、结构优化、成本节约等多项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转型的实际需求;其次,出现在产业内部的垂直方向的耦合,其重点体现在产业链的梳理、内部概念以及外部拓展的优化改善上,从而让产业的发展不断倾向于资源运用水平更高、附加值空间更大的领域[68]。在本论文中,农旅产业耦合能够阐述为,在市场需求、产业动态调整以及技术突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两大行业之间通过深入的交叉以及渗透融合,从而形成的全新的产品模式,或者表现为新产业形势的优化升级。
............................

2.2 基本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该理论最早是通过美国生物领域研究人员 L.V.贝塔朗菲在上世纪 30 年代末发现并逐渐创建起来的,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普利高津等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理论的完善和进步。该理论的概念是,系统是通过一定数目的要素利用其相应结构形式进行连接,从而发展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连接的过程中不同要素是利用关联机制以及内部融合从而发展为整体的。在发展为一个整体后,系统的功能并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功能叠加。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所具备的性质可视为系统的性能,受内部元素、结构模式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所影响,这也体现了系统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整体性;而不同元素的结合以及彼此限制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维持动态变化之间的平衡,这体现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动态性;因为不同元素方面的差别和功能布局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在系统构成的过程中体现出相应的秩序性,这体现了层次性特征。上面的三个特征是系统理论中最为强调的三个属性,此外还可以从交互性等角度进行理解与把握。毫无疑问,农业、旅游业之间原本是独立的体系,因为发展的需求,技术的融合,从而使得二者的界限不断消失。二者的耦合发展不仅仅体现为数据、技术的高度共享,协同运作,同时体现为市场、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让系统整体的功能更为完善化,实现了“1+1>2”的效果[71]。
图2.1 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8
3.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基本情况介绍.......................18
3.1.1 水源区地理位置介绍......................18
3.1.2 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19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机理研究......................35
4.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旅产业耦合系统形成的前提条件分析........35
4.1.1 农旅产业关联性分析...............................35
4.1.2 农旅产业耦合的必要性分析................................35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旅产业耦合系统运行机制.........................60
5.1 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耦合系统运行过程分析.......................60
5.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旅产业耦合系统稳定性分析........................62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旅产业耦合发展路径分析

6.1 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
6.1.1 强化政府引导,促进农旅耦合
农旅产业的耦合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了促进水源区农旅产业进一步耦合发展,保证耦合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离不开当地人民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政策制度的扶持,以及合理布局规划、资金的持续投入和政策制度连贯。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对于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指向作用。
(1)政策支持。政府要积极实施相关政策,建立一个全面严格的法律法规遵循守则,指导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的开发,特别是在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区域内农业与旅游业稳定协调的耦合发展,例如当地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去指导和开发各个县市的耦合发展工作,并行使监督职责,去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和产业原生态元素的关系。
(2)资金支持。农旅产业耦合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在耦合初期仅仅由成熟农业带来的资本是远远不能追上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的,特别是在发展阶段,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政府要加强对水源区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建立专门的资金保障机制。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成功建成的生态庄园,农家乐和其他新型产业发展形式,还需要政策、技术上进一步鼓励加强。水源区其他的企业和机构在看到耦合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后,也会投入到耦合发展的建设中来。特别是当耦合系统处于成长阶段,该阶段耦合为初始耦合状态,应用于农业的创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大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技术研发的投资变得非常谨慎。这时需要政府利用金融投资支持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税收优惠。金融机构需要提高信贷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应用中的比重,增加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额度,缓解这些企业初创和研发阶段的资金短缺;同时,应继续放宽民间投资的范围,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在资金筹集方便、融资速度快、门槛低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小企业快速成长。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撑项目实施,并充分使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防范,为产业耦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

7.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耦合发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符合水源区高质量的要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一方面农业为旅游业提供土地、人力、文化等农业资源,缓解旅游产业的空间压力,旅游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进一步开发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旅游业为农业提供传播乡村特色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播,将一些农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了当地村民的附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从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运用系统的思想研究农业与旅游业产业系统的耦合过程、结构、内容,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耦合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不同层面总结适合水源区农旅耦合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本文基于产业耦合理论,通过分析水源区的基本情况,发现水源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包括:资源驱动模式、劳动力成本驱动模式;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包括:政府投资驱动模式 、资源驱动模式。
(2)农业与旅游业具有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关系,正是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决定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具有天然的产业耦合条件。只有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得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水源区资源分配更加有效,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且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政府指导和支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创新等因素都促进者农业与旅游业耦合的健康发展。
(3)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政府、市场、企业都对耦合系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漫长的耦合过程中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耦合发展。自然环境、劳动力、资金、信息、产品、技术、环境、空间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耦合,共同组成了耦合系统,形成水源区农业与旅游业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