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财务管理论文范本:开放式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3 22:32:4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在选取中介变量时,选取的是当期的数值,但资金等的投入不会立即产生相应的回报,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滞后性,所以本文对于中介变量的数值处理可能会有不足,导致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以往传统的创新过程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企业设置设计部门和研发中心,设计部门提出创意,研发部门设计生产,企业通过完整的生产线大规模投产,最后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中。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在企业内部发生,不涉及任何外部行为,企业对产品享有完全的掌控权,任何外部组织或者个人无法参与研发过程,这种创新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是封闭式创新。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创新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趋势,需要选择更有创造力的协同创新方式。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一、选题背景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始见于Chesbrough教授(2003)阐述开放式创新的著作中,他指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当突破组织边界,依靠自身资源的同时也要积极搜寻外界创新源,从而提升企业绩效[1]。自欧盟组织提出《开放式创新2.0》以来,较多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通过开放式创新来促进企业的发展[2],飞利浦通过与其他公司、科研机构合作获取技术,实现开放式创新,华为也通过与研发机构合作等创新合作模式提升研发水平,进而跻身《财富》榜世界500强。

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很多机遇,促使企业选择并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政治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放创新,甚至将开放式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他认为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多次指出发展科学技术要有开放思维,具备开放创新能力,通过开放创新整合利用世界资源,以构建全球共享的经济体系;社会认知上更加开放、宽容的创新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开放式创新模式被创业者认可和接受;商业环境趋向成熟,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风险越来越低,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

关于开放式创新的内涵。陈曦、缪小明(2012)指出开放式创新是与传统封闭式创新完全不同的一种模式[3],是企业创新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Chesbrough教授率先提出开放式创新模式是企业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允许外部资源跨越组织边界进入企业内部,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转化实现的创新。他后来又基于资源基础视角,把开放式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自身创新,一种是企业把自己的创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收益。随后,Hastbacka(2004)对其进行补充,认为企业在投资、生产等过程中技术或者与创新有关的知识等资源进入到企业内部的过程就是开放式创新,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的转让和资产的分配。之后Chesbrough(2006)又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进行了修正,关注企业资源整合的目的性,认为企业运用知识在内外部的流动用以促进内部创新和外部市场扩张。与此一致的,West、Gallagher(2006)表示开放式创新是企业的主动行为,企业主动搜集创新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并且积极主动地搜寻开发新市场的渠道[4]。Lichtenthaler(2011)从知识获取视角将其定义为企业在内外部对知识同时进行探索、保持和挖掘的行为[5]。谢子远、王佳(2020)指出目前国内较多研究认同开放式创新是整合资源、实现创新收益的模式[6]。吕一博、施萧萧等(2017)认为企业引进外部技术知识,再与内部知识融合以商业化创新成果的过程就是开放式创新[7],周飞、钟泓琳等(2020)也认为开放式创新就是有效整合组织内外的创新知识等资源,通过市场等途径实现技术的商业化[8]。童红霞(2021)从创新扩散理论角度解读开放式创新的含义,认为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组织设计活动,目的是完成企业的期望目标和满足工具性行动[9]。此外还有学者站在知识流动的角度解读开放式创新,王婷等(2020)指出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组织边界允许组织内外部资源在边界双向流动[10]。覃靖(2020)认为开放式创新与以往发生在企业内部、只有企业内部人员参与的创新不同,通过联合外部创新主体引入外部资源,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缩短技术创新时长[11]。徐一平、蒋伏心(2021)通过对比传统的创新模式,发现开放式创新的资源流动更快,产量也更高[12]。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多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新模式。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同时借助内部和外部的创新创意,改变获取知识的渠道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过程视角和利益相关者视角,陈劲和陈钰芬(2006)基于过程视角指出开放式创新体系下,企业与自身之外的其他创新要素合作获取稀缺性资源和创新知识,构建多主体创新模式[73]。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包含不同维度、较为宽泛的概念,白梦湘(2019)把开放式创新解释为知识的流入与流出,这种流动能够加速企业内部的创新[74]。而杜晓静(2014)提出开放式创新是依托网络,借助网络共享、整合外部创新资源来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的模式[75]。本文在借鉴学者对开放式创新概念定义的基础上,采用Chesbrough在2006年对开放式创新的补充含义,即开放式创新是企业跨越组织边界的创新活动,通过知识、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流动促进组织内部创新,实现外部市场扩大。

二、财务绩效

企业绩效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通过经营和管理过程取得的成绩。Wiggins、Ruefli(2002)认为企业绩效能够反映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结果[42]。如前文所述,开放式创新领域所涉及的绩效一般是反映知识管理水平的创新绩效和创新整体情况的财务绩效。本文所采用的企业绩效是财务绩效,原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本文认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研发产品是为了生产产品,将产品投放市场,研发专利是为了生产产品或者通过专利权转让获取相应的利益,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第二,本文所研究的是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财务绩效能够反映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表现,因此,财务绩效衡量企业绩效是较为稳定和准确的。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本文借鉴学者以往研究的做法,财务绩效的指标测度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竞合战略理论

企业实施竞合战略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良好的竞合关系提升企业绩效[78],为企业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何为竞合关系?较为通俗地理解,竞合关系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主体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并存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或多个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阶段风险共担,但由于后期个体利益需求不同又会产生一定的竞争,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战略共存关系。

竞合战略理论既不同于以往的竞争理论和合作理论,也不是竞争理论和合作理论的简单加和。传统的经济学者在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时,从企业自身的行为出发探究如何获取较多的竞争优势用以取缔或者兼并竞争者,这种完全竞争的思维模式建立在“零和博弈”的基础上,最终达到的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最终会导致企业恶性竞争、市场运转失灵。而市场竞争迫使组织中上下游的企业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自发地进行战略联盟,虽然这种合作模式是临时组建的,具有不稳定性,但对传统的竞争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合作理论强调企业间在实施合作的过程中,信息趋向完全透明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这是一种“正和”的思维,但由于投机行为的存在,这种完全合作模式往往是不稳固的,后期会逐步出现竞争局面。而竞合战略强调合作和竞争同时存在,即合作方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也有利益相左的情况,合作只是企业为实现竞争成功采用的一种手段。当然,当竞争和合作同时存在时,企业需要面对竞合关系带来的挑战和成本,同时也会提高处理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价值。

罗剑锋(2012)结合Brandenburger和Nalebuff对竞合的定义,认为在创建市场和分配市场的不同时期,企业间关系在合作和竞争之间变换[79]。根据定义可知,在市场形成的不同时期,市场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首先在市场创建初期,由于研发和经营风险的程度是未知的,企业本着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原则选择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合作伙伴分享研发知识、共担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技术等资源的利用转化率,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随着市场的成熟,企业掌握了市场运转规律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后,为了获得较高的经营收益,其关注点开始转到市场分配上,通过生产产品、转移专利等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方式占据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在竞争过程中企业又能保持创新性,在未来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因此本研究认为竞合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第三章研究设计.....................................19

第一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9

一、开放式创新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19

二、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20

第四章实证研究.............................29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29

第二节相关性分析............................30

第三节数据检验....................................31

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43

第一节研究结果.............................................43

一、开放式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44

二、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44

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果

动态能力理论指出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应对竞争激烈环境为提升企业绩效的创新模式,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反映。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与外部创新源合作研发专利、产品等方式使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进而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益和财务收益。本文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定性的理论研究与定量的数据研究相结合,从专利合作角度选取开放式创新的衡量指标——外部创新合作主体的种类和创新合作的次数,实证探究开放式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并且从创新成果角度引入中介变量创新绩效,分析其在开放式创新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构建关系模型,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验证本文的假设和模型,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从专利合作视角出发探究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理,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包括:(1)开放式创新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在主效应回归分析中,开放式创新的两个维度——开放式创新广度和开放式创新深度均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2)创新绩效在开放式创新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创新绩效在开放式创新广度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开放式创新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财务冗余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但仅仅是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财务冗余越高,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大。(4)财务冗余调节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财务冗余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创新绩效—企业财务绩效这一中介机制,企业的财务冗余水平越高,创新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作用力越小,中介作用越不明显。

开放式创新是目前创新管理领域学者研究较多的话题,目前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本文尽可能地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从合作专利的视角出发构建开放式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模型,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笔者学术能力有限,研究内容上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以下的内容中提出研究不足并进行展望:

第一,本文在选取衡量开放式创新的指标时只考虑了专利合作数量这一方面,单纯地使用这一指标衡量可能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现状,存在片面化、不够完整的问题,对本文结论的普适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本文在选取中介变量时,选取的是当期的数值,但资金等的投入不会立即产生相应的回报,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滞后性,所以本文对于中介变量的数值处理可能会有不足,导致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第三,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研究样本选择的是高技术上市企业,这类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与传统行业相比较为频繁,容易产生创新成果,但其他的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也是不能够忽视的。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