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财务管理论文案例:财务困境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2 18:18:0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从财务状况的特征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出了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在通过损益分类操纵行为提高扣非后净利润的经验证据。实证探讨财务困境公司是否利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调整盈余结构、利用归类变更调整盈余结构以迎合“零盈余”和“上年盈余”目标阈值的动机以及外部审计对公司费用归类操纵的影响。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作为企业净利润的构成内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可以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盈余质量和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非经常性损益会影响外部市场认知和外部投资者对盈利能力的判断。所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核心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利润”)是资本市场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关心的核心指标。Bradshaw和Sloan(2002)基于美国成熟资本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可以分辨可持续盈余与暂时性盈余所涉及的业务性质和质量差别,并给予具有持续性质的核心盈余项目更高的估值。

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也注意到了扣非后净利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信息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12月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首次使用“非经常性损益”概念。2008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要求上市公司除应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外,还应当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内容增加必要的附注说明;外部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也应对其重点关注和核查。我国资本市场的多项监管政策都将扣非后净利润作为监管利润指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研究

1.2.1.1关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研究发现,由于一些非核心项目可以作为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隐性手段,因此美国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实施归类变更操纵防止公司利润减少或损失和迎合分析师的期望数值[1]。McVay(2006)利用所构建的核心盈余预测变化模型,发现经理会通过转移利润内部项目以迎合分析师预测[2]。Fan(2010)在异常核心盈余计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剔除模型设定误差,研究结论表明美国公司中大量存在利润科目之间的归类变更现象,尤其是当经理在实施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措施受到约束时,以及要实现或超越某项目标阈值指标时,归类变更操纵核心利润现象更加严重[3]。Barua et al.(2010)研究表明经理会将核心费用转移至特殊项目以操纵公司利润结构,其目的是操纵利润结构以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结果[4]。Siu and Faff(2011)利用异常核心盈余模型度量核心与非核心损益分类操纵的行为,实证研究证明了公开增发企业的未预期核心利润与特殊项目显著正相关,增发企业会同时实施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和归类变更操控以实现分析师的一致估计结果的目标[5]。Lail et al.(2014)实证研究了一种与归类变更操纵核心盈余相似的管理手段,它的分类转移方式是通过对核心部门和其他部门业绩之间的转化,经理通常会将业绩较差的核心部门费用转移至其他部门进而提高绩效较差的核心部门的业绩[6]。Joo and Chamberlain(2016)研究表明,由于管理者薪酬方案对非核心收益项目的重视低于对核心收益项目的重视程度,所以,管理者通过将部分费用分类进行归类变更以使本期支付的薪酬最大化[7]。Doyle等(2016)研究发现,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时通常凭借特殊项目来进行对企业收益的操控,并在对公司的股价或未来现金流预测时考虑费用归类操纵的影响[8]。Hu B和Duncan K(2018)研究表明,当非经常性项目被监管部门从调节后的底线利润中移除时,企业将具有动机进行费用归类操纵以避免经营利润的减少[9]。

第2章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制度背景

2.1.1关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为了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中国证监会首次于1999年12月8日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要求在年度报告中对其各项收支进行披露。随后又依次在2001年、2004年等多次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订和填充,并对其披露方式、披露范围等做出了同步的调整。证监会最新修订是2008年10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此披露规则成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经常性工作。从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相关政策前后修订及完善的情况来看,扣非净利润等相关指标也越来越被重视,非经常性损益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08年更新后的公司信息披露文件中将有可能与非经常性收益相关的项目清单增加,其中涉及到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损益等21项,具体如表2.1所示: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2.2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中提到关于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方式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Jensen和Meckling(1976)表示委托代理理论是指企业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等市场参与者依据一种契约,委托人会雇佣其他参与者为其利益最大化提供专业管理服务和技能,向他们提供激励措施作为回报促进其为委托人利益服务,同时会给予这个主体必要的权限。罗斯最先提出了现代含义的委托代理这一理论:“如果代理人有一定的决策权,那么代理关系就会立即成立生效”。现代公司开创的两权分离制度,使得委托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促成了这种关系的出现,从而引发了代理问题。

由于资本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是代理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在现代公司体系中,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等市场参与者之间所产生的合同就是明显的代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股东可能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时间有限迫切需要经理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绝大多数股东由于没有直接参与公司运营决策明显处于信息劣势和被动状态,管理层享有较高的决策权利和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由于股东与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对于不同的价值目标追求的差异与矛盾是不可消除的,这一矛盾的存在,也将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与公司价值实现的总体目标相背离等问题产生。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虽然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如果公司的经营绩效未能实现股东预期和经营者利益与股东不一致时,经营者将很可能操控自身有益的利润数字和会计信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和防止被解雇。在对公司实施盈余操纵的各种方法中,费用归类操纵的方式相较于其他利润操纵手段更不易被外部监管机构和相关外部投资者所察觉,利用其进行利润操纵的隐蔽性更高和实施成本相对更低,因此,它成为企业经营者实现既定盈余管理目标时的首要选项。

第3章研究假设.......................................19

3.1财务困境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19

3.2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与迎合目标阈值动机.....................................20

3.3外部审计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21

第4章实证研究...........................................23

4.1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23

4.1.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23

4.1.2变量选取..................................23

第5章研究结论与建议.................................37

5.1研究结论....................................37

5.2对策建议.......................................37

第4章实证研究

4.1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4.1.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检验上述假设,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至2020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并经过以下程序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2)剔除费用归类操纵等计量相关数据存在缺失值的样本。(3)为了防止极端值影响实证结果,剔除年度行业观测值不足15个的数据;(4)对异常值、离群值等数据进行缩尾处理(上下1%)。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获取渠道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通过证券交易所年报进行了补充。经过上述筛选后共取得19773个有效样本观测值,数据处理及分析主要通过Stata统计软件进行。

4.1.2变量选取

4.1.2.1被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McVay(2006)、Barua等(2010)中的核心盈余计量模型对公司归类操纵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的行为进行度量。具体地,本文首先通过公式4.1基于全部上市公司分年度分行业估计未预期核心利润和预期核心利润。式(4.1)回归拟合后的残差项即代表非预期核心盈余(UECE)。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5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13-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借鉴McVay(2006)的计量模型对公司归类操纵核心与非核心项目的行为进行度量,实证检验财务困境公司是否利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调整盈余结构、利用归类变更调整盈余结构以迎合“零盈余”和“上年盈余”目标阈值的动机以及外部审计对公司费用归类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相对于其他公司,财务困境公司的未预期核心盈余与减少收益的线下项目(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以改善盈余结构的动机,即通过把具有持续性质的核心费用项目向下归类变更至营业外支出以操纵企业的利润结构。

(2)财务困境公司通过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来达到满足目标阈值的动机,公司为了迎合“零盈余”、“上期盈余”目标阈值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将线上项目归类变更到减少收益的线下项目盈余管理方式,且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实现“上年盈余”目标阈值(营业利润增长)的动机比实现“零盈余”目标阈值(避免营业利润为负)的动机显著更强。财务困境公司会更多的实施归类变更操控的手段实现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

(3)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更可能出现利用核心支出向下转移到收入减少的线下项目的损益分类操纵行为。因此,高质量的独立审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上市公司归类变更操纵利润结构和扣非后净利润指标的行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