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工程机械公司融资模式探讨范文

发布时间:2021-09-18 23:54:36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通过对 Z 公司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其他企业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借款的依赖,采用多种融资模式相结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匹配长短期项目与长短期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和利息负担。第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对生产、销售以及售后回款的管理,提高销售水平,创造营业利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存货的周转速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提升资金利用率。第三,要对经济周期进行预判,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好行业上升期带来的机会,也要为行业下行期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值持续上升,早在 2010 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值就位列世界第一,工程机械生产、加工、出口等也排在世界前列。现代社会基础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工程机械,因此,工程机械行业是基础制造业中最关键的一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与日俱增,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设备去支持基础建设的发展。现在,我国整体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已相当庞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国际上颇有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历经几轮发展之后于 2016 年底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这一波发展势头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础建设投资、设备更新换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产品销量逐年上涨,盈利逐渐上升,企业的发展扩张速度加快。要把握好这一轮发展势头,资金成为了资本技术双密集型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采取怎样的融资模式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工业企业历来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将外部融资当做首选的融资方式,有关融资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科技产业以及普通中小型企业方面,对工程机械行业的融资模式研究并不多。本文以 Z 公司为例的研究将丰富我国关于工程机械企业融资模式理论的研究。
(2)现实意义: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几轮上下周期,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复苏,行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趋势,资金需求成为保持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下,这和工程机械行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密不可分。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所以本文通过对案例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是对案例企业现有的融资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融资结构,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模式,二是给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关于融资模式的建议与启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融资模式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融资模式的研究文献主要有:Majluf 和 Myers(1984)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 青木昌彦(1999)认为有两种融资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模式。Moskowitz 和 Coval(1999)指出在选择融资模式时股票融资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会相对更高,所以企业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Masufis和 Faccio(2005)指出成长能力更好的公司更愿意采用以股票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
我国对融资模式的研究主要有:杨宏艳、刘超(1999)在对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融资模式进行对比时,指出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不符合融资优序理论,且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资本结构没有帮助。因此,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要完善公司的融资结构,逐步增加债券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谷颖楠(2000)通过对比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我国企业改进融资模式过程中初期参考日本向银行借款的间接融资模式,是由于当时正处于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改革开放初期,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配合,才能逐步开放证券市场。张婕(2000)则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企业的融资模式,她认为企业融资模式的形成,不仅和当时企业外部的市场经济水平、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也和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想选择有效的融资模式必须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共同着手。杨宜、陈翔(2009)提出了我国的融资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过渡期的融资模式,二是未来方向的长期融资模式。目前的现状处于近期过渡阶段,是结合中国国情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而未来长期融资模式阶段是将证券、信托、银行处于相同地位,并严格受制于市场的可持续、多元化融资模式。齐静(2010)在研究我国大型国企的融资偏好时指出国家政策是推动融资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徐晓杰(201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呈现内源融资占比少、债务筹资中短期负债多于长期负债、偏好股权融资等造成高财务风险和低资金利用率的特征。李小鹤(2012)指出债务融资方式比股权融资方式需要付出的资本成本更低;多元化融资的资本成本应小于回报率;要优化资本结构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模式
(1)融资模式的含义
企业融资模式是不同融资方式的有效组合,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对筹资渠道、条件进行选择时的偏好。不同的环境下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方式的选择是有区别的。同行业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选择的融资方式总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来看总是具有一些的相似性或者表现出一些趋同性,也就是说会形成以某种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模式。
目前主要融资模式分两类: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他们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且企业行为很成熟。所以,英美企业融资的主导形式是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而对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来说,大部分企业的外部融资都优先选择银行借款,因为他们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作用小。任何融资模式都不能离开他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来讨论。
我国对于融资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因为早期我国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统一分配所有资源,所以就不存在资金的融通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从我国过去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时候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金融管理层借鉴了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经验。政府在当时的情况下参考了日本模式,强调银行借款融资渠道,限制直接融资。在集中资金支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以银行贷款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效果非常明显,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化改革初期,证券市场不够完善,所以,我国企业目前应该多倾向间接融资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融资模式,比如众筹融资模式、PPP 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融资理论
(1)MM 理论
MM 理论是 1958 年由美国经济学家 Modigliani 与 Miller(简称 MM)共同提出,包括无税的 MM 理论和有税的 MM 理论两种。无税的 MM 理论研究是基于企业不支付所得税的前提,在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企业是否有负债,负债程度是多少,都不会使企业的价值发生变动,也就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有税的 MM 理论研究将所得税的影响因素加入进来,它的结论与无税 MM理论刚好相反,由于债务利息可以抵消所得税,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负债越高,抵税作用越强,财务杠杆效用越大,企业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直到接近 100%时实现最优资本结构。
(2)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也可称为啄食顺序理论,是 Myers 和 Majlufy (1984)在 MM 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并且考虑了交易成本因素。这是对企业融资的偏好行为的首次研究,该理论表示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内源融资,也就是企业自身所创造的留存利润;在内源融资无法满足的前提下进行外源融资时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先选择债务融资,包括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再选择权益融资。关于资金成本则也是内源融资成本最低,其次是银行借款,然后是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成本是最高的。
(3)期限匹配理论
期限匹配理论最早是由 Morris(1976)提出来的,它也称为免疫假设。这个理论是将企业债务的期限与企业资产的期限进行对应匹配,可以降低企业由于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无法承担企业日常运营与投资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如果说债务期限比资产的期限短,可能会出现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时资产还没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而如果债务期限比资产期限长,则有可能在企业的资产已经产生不了现金流量时来偿还债务利息与本金。最好的匹配是当产生收益的资产寿终正寝时,为此产生的债务也刚好到期。意思就是企业的短期债务适合匹配给短期资产项目,长期债务适合匹配给长期资产项目。
图 2-1 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图 2-1 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

第三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12
3.1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基本情况....................................................12
3.2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融资考虑的主要因素...................................16
第四章 Z 公司融资模式分析................................ 21
4.1 Z 公司概况.......................................21
4.2 融资模式.............................................24
第五章 Z 公司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45
5.1 内源融资不足..............................45
5.2 融资结构不合理,负债融资占比大..................................46

第六章 Z 公司融资模式改进建议

6.1 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内源融资占比
据优序融资理论可知,内源融资是最优的融资方式,相比国外的融资结构,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内源融资还远远不够。虽然外源融资能够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由于各种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影响,外源融资容易发生变化,财务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弱。内源融资无资金成本,没有使用限制,且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外部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最理想的融资模式。提高内源融资的比例就要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良好的盈利能力能让企业获得好的回报率,产生更多的留存收益积累。增强盈利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第一,对经济周期进行预判,紧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掌握行业变动周期。根据周期性行业的规律,影响企业利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下的产品价格变化。因此,在经济上行期要打开销售渠道,加强产品销售的速度,提高销售收入,提升盈利水平,增加资本的积累;在经济下行期,由于产品的价格下降,利润有限,此时要加强营销手段,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的成本项目进行有效的管控,高效使用生产设备,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产出最高的产品价值,节约成本以提高利润。第二,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投融资规划。提高投资能力,不盲目扩张,有计划的建设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市场占有范围,增强营销能力;提升融资能力,做好融资计划,不盲目追求融资金额,过高的融资资金会产生更高的财务费用支出,使得企业的留存收益减少;着力控制成本,对于建设项目要跟踪监测,合理使用资金,不占用过多资金,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建议标准的成本管控体系,优化生产流程,更好的节约生产成本;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使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企业经济效益。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存货变现和应收账款回收的能力,缩短资金回笼周期,加快周转运营,为内部融资做好铺垫。
表 3-1 2019 年全球工程机械排名前 20 强 单位:亿美元
表 3-1 2019 年全球工程机械排名前 20 强 单位:亿美元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工程机械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程等都离不开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型企业,企业资本资产规模大,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很高,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周转运营,融资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融资理论及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学习,从工程机械企业的行业整体情况开始分析,以 Z 公司作为案例,通过对其现有融资模式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内源融资具有重大作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营业收入,及时回收款项,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产生更多的利润留存。第二,企业外部融资的选择顺序符合优序融资理论先选择债务融资,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由于工程机械企业属于重资产型企业,项目都是长期大型的项目,根据期限匹配理论,我们应该用短期资金匹配短期项目,用长期资金匹配长期项目。优化融资结构和资金配比,不仅可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第三,提高企业营运管理的效率、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可以提高资产周转率、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提升资金利用率。第四,工程机械行业受当下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其投融资进程都跟国家的指向息息相关,建设项目也深受宏观情况的影响,企业要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判,提前做好融资规划。
通过对 Z 公司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给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其他企业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借款的依赖,采用多种融资模式相结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匹配长短期项目与长短期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和利息负担。第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对生产、销售以及售后回款的管理,提高销售水平,创造营业利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存货的周转速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提升资金利用率。第三,要对经济周期进行预判,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好行业上升期带来的机会,也要为行业下行期提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