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思考——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9-09 21:35:08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知识协同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知识协同为企业带来知识,企业又通过吸收能力来内化这些知识,所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吸收能力。随着企业不断的与外部企业交流互动,知识的不断流入,使得自身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对外部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得到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通过协同获得的知识越雄厚,吸收能力越容易得到提升。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来保持优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创新必然少不了知识的奠基,并且也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展开各类创新活动需要知识作为后备力量,所以,充足的知识十分必要且重要。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企业不可能只局限在自身的小范围内发展,必须与能互相互补的企业进行多元协同合作,加强互动交流,在紧密的联系中从对方处收获和学习异质性知识。由孤身奋战转变为协同作战,在此过程中找准企业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绩效提升的目标。所以,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以及如何实现这样的知识协同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自 Karlenzig(2002)最先提出知识协同,学者们开始转向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知识协同一方面帮助企业获得了更多准确充足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转换了看问题的角度,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快速的累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帮助企业规避自我开发的风险。因此,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知识协同更有效。例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很多技术难关,凭借一个企业来全部去攻破这些难关,无论是科研实力上,还是资金保障上,都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各个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不同的板块上实现协同,技术共享,共同突破难关。一些医药企业联合研究所也是构建了协同模式,通过学习研究所的研发技术和资源,转而应用至本企业药物研发过程中来,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进程。
知识协同只实现了创新的基本要素,要想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创新绩效,依赖于企业的吸收能力。企业协同的知识不可能立刻投入使用,只有进行筛选、吸收与整合,企业方可加以应用,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做出贡献。而组织的创新氛围则将决定企业面对异质性知识的态度,创新氛围越强,企业对异质性知识的吸收能力越强,这将决定企业对外部获取的知识的利用程度。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既充实了企业通过知识协同提升创新绩效的学术研究成果,又对协同创新理论进行了丰富。本文把知识协同作为自变量,并借鉴前人研究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获取、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探讨这三个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了创新绩效的前置因素研究。同时知识协同是知识基础观背景下企业对协同理论的应用,研究知识协同也充实了协同创新理论。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有助于发现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企业知识协同的视角切入,研究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但是关于知识协同如何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引入吸收能力来解释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深入分析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补充和完善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间中介路径的研究。
最后,将组织创新氛围作为调节变量,有助于发现企业支持创新活动的态度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丰富组织创新氛围作为调节变量的理论研究。
1.2.2 现实意义
在互联时代,任何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尤其在当前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必须抢占优势和创新才能不被淘汰。企业通过知识协同与外部企业或组织建立联系,经过紧密联系收获异质知识,切实实现绩效增长。因此,本文探讨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帮助经营者在企业发展中,通过知识协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让管理者认识到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展活动。其次,吸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也十分重要。本文将研究知识协同对吸收能力的作用,给予经营者更加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经营者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致力于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最后,验证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激励,使企业创建创新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员工将外部知识内化运用到企业创新活动上来。因此研究知识协同、吸收能力、组织创新氛围、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第 2 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知识基础观
知识基础观是说企业是掌握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且能助力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屹立不倒(Barney,1986)。知识基础观的发展,是由静转向动的过程。经过约十年的研究,Teece(1997)以动态的视角再定义了知识基础观,他把企业看作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这个生物体能随外界反映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可在大环境中吸收知识为己所用。后来研究学者从多角度去挖掘补充企业知识的方法,比如:联盟、并购等。在今天,知识基础观依然十分受用,尤其我们的环境已经不是自顾自的形势了,企业之间必须相互搭建起知识共享的桥梁,才能实现从企业-行业-社会的整体进步。所以说,知识基础观提供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模型提出过程中提供参考。
2.1.2 协同创新理论
协同创新理论是研究者探索出来的解决企业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这是在Chesbrough(2003)提出的开放式创新基础上的递进发展。这种模式的本质复杂的同时又很灵活。正如学者陈劲(2012)在研究中指出其的内涵是能各取所需的多方主体大跨度整合的模式。它也由一开始的国家层面的强制整合发展至如今企业间自由组合。在本文中,协同创新理论为我们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也为当前环境下的企业点亮了明灯,在停滞不前或者丧失竞争优势的时候,都可以考虑协同来往企业内注入新鲜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碰撞出新的知识来,对于企业发展和绩效的实现来说,非常有益。
......................

2.2 知识协同研究综述
2.2.1 知识协同概念界定
知识协同最先由 Karlenzig(2002)提出,他从组织战略角度指出企业构建内外联动的动态协同关系,使得知识在企业间可动态流动,是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战略方法。Anklam(2002)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认为,企业通过协同的方式填补知识空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 Leijin(2002)从协同工作角度认为单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现有的知识不足以帮助其排除困难,因而提出与其他企业交互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实现知识共享、解决问题的目的。Mckelvey 等(2003)也指出知识协同实质上是多个创新主体间进行知识研发的活动。
国内学者陈昆玉(2002)等同样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认为知识协同使企业获得了外部知识,企业再通过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消化,最后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使总的效果超越了他们分别带来的效果。2016 年崔蕊等人研究发现,各主体企业相互创立协同关系,搭建起知识交互网络,有助于知识在网络间扩散。

表 2.1 知识协同定义汇总
表 2.1 知识协同定义汇总

..............................

第 3 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18
3.1 模型构建 .......................................... 18
3.2 假设提出 .................................... 19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24
4.1 研究量表设计 ............................... 24
4.2 问卷设计 .............................. 26
第 5 章  数据分析 ................................ 2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8
5.1.1 基本信息分析 ..................................... 28
5.1.2 变量描述性分析 ......................... 29 

第 5 章  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基本信息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和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样本数据。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全国各地企业管理人员,被调查者均有一定工作年限,样本企业有来自分布较广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广东、浙江等省份,也有来自于发展较为薄弱的省份,如广西、甘肃等,不同的企业和行业丰富了数据的内容。本问卷共收回 362 份数据。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预调研的结果相符合。经严格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 323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 89.23%。
(1)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
从表中得出,样本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 50.46%、49.54%,比例基本 1:1,比较平衡。年龄集中在 18-50 岁,占到全部调查对象的 80.49%,该年龄段是企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想法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的写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全部被调查对象的 74.92%,满足本研究的要求。

表 5.1 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
表 5.1 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知识协同和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在其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正向调节知识协同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 17 个假设全部得到支持,主要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1)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知识协同积极影响创新绩效
它的三个维度知识获取、转移和创造也有积极影响。知识获取使企业不断获得来自外部企业或组织的异质性知识,丰富企业自身的知识储备;知识转移使得企业与外部企业交流互动中获得新知识;知识创造是在二者基础之上的再利用。知识获取、转移与创造是企业创新的来源,企业通过知识协同获得外部知识,进而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企业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
(2)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企业获得来自外部的知识,需要通过吸收能力来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或者结合内部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资源,从而将这些知识得以充分利用。所以说,企业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知识资源的利用程度,进一步影响创新成果的产生。
(3)知识协同与吸收能力的关系
知识协同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知识协同为企业带来知识,企业又通过吸收能力来内化这些知识,所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吸收能力。随着企业不断的与外部企业交流互动,知识的不断流入,使得自身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对外部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得到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通过协同获得的知识越雄厚,吸收能力越容易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