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矩阵的陕西SD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09 22:48:3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件的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如下:第一,本文在基于问卷调查的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对 SD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因素的来源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识别出具体的风险因素。第二,基于矩阵的风险分析风险。利用风险矩阵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将已识别到的风险列在风险矩阵中,得到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正式打开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格局,近几年,农村的改革也不断深化,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空前加大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合作部门不断壮大,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稳步提高的融资速度和连续模蔓延的销售片区,在陕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发展格局,其业务与片区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大力支持和支援了陕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村商业银行是陕北农村金融系统中的领头羊。SD 农村商业银行隶属于陕西省农村商业银行,在陕西省金融市场中占有绝对中心的地位。截止 2019 年底,注册资本已超过 9000 万元,存款余额 62.16 亿元,贷款余额 30.41 亿元元。截止 2019 年底,SD 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总共近 400 人。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信用风险问题都对 SD 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除贷款外的其他业务的正常持续运行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冲击。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SD 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普遍下降,不良贷款有持续上升趋势,银行信贷风险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因此,我们需要在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资源水平的框架内,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本文分析了 SD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析了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科学的工具进行研究分析,深入剖析了风险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并试图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信贷部门解决这些问题。
1.1.2 研究意义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信贷风险不断暴露的形式之下,特别是数据统计以来的三个主要时间段,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脆弱性。持续走高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更甚的是对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安全发展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进一步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防范和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控制好信贷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是我国早期研究海外市场信贷风险时所模仿的国家,国外的实体经济比中国的发展早,市场化程度比中国早很多,也完善很多。金融机构在学术界进行的有关讨论中,国外的信贷风险管理实践开始在工业革命时期,其萌芽是亚当·斯密的关于国家财富的讨论。国外许多学者不断探索贷款风险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在综合风险管理理论系统,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资产风险治理论以及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负债风险管理论。国外衡量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近几十年来创新的研究模式催生了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信用风险研究逐渐开放了数字化思维,研究者也开始关注与这些变化相关的风险,运用数学化模型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更清楚、更直接地研究信用风险。国外学者对信用风险测量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性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基于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专家知识贷款。系统 5p、5级贷款分类法、5C 估价法等实例。
第二阶段:财务指标模型
美国奥特曼教授(1968)提出了第一个最优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即 Z-Score 模型[1],其实际试验方法是将三十多家已经破产的公司和其他数量相等的尚未破产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作为测试样本,利用误差率确定基于资金的指标权重,并获得了一个线性和多变量模型作为基础评价。这个模型这大大提高了当时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该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创新,许多其他定量模型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创新发展,由此演进出很多其他的量化模型,Logistic 是其中知名度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
图 3.1 SD 农村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图
图 3.1 SD 农村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
根据 COSO 2017 版的定义,风险是指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度,以及对商业目标实现的影响。风险的主要特点有普通性、客观存在性、隐藏性、可溯及既往性、必然存在性、引发资产减值性、可以管理性和不明确性等特点。
风险管理是指项目或企业环境中通过管理手段把引起风险的原因压缩到最小的过程,COSO 在 2017 年版中将企业风险管理定义为:在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战略、管理方法的实施,维护公司的价值以使企业的物质价值达到最大化的管理过程,该过程需要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1.2 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辨认→风险研讨→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第一步需要做的是风险辨认,只有风险通过了辨认与识别,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解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与因素,才能为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和管理决策服务。风险识别是一项需要不断进行不断更新而且系统全面的工作,它要求风险管理者不要敏感而且不停的特别关注其初始风险因素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跟踪,而且还要不停的摸索新的风险因素来源。
风险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是风险研讨。它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影响的潜在性和发生之后的影响程度,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和分类,以识别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随时关注和控制风险,为企业制定风险管控策略提供依据。
质量分析方面目前用于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大多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要根据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根据世界标准和惯例,对风险的大小、质量高低进行描述,定性分析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专家访谈法、面对面访谈、风险矩阵法等等。
.......................

2.2 信贷
2.2.1 概念与特征
信贷是不同经济责任人之间表示一定借贷关系的经济行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运动方式,在信贷活动的情况下,债权人扮演货币提供者的角色,债务人扮演以信用担保使用货币到期偿还的角色。信贷的定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间人、以存款和贷款为活动内容的信贷活动的总称,包括以货币存放、贷款发放、银行结算为主题内容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狭义的信贷通常是指银行的货币性贷款发放,即以银行为主体的与客户之间发生的货币资金的借贷行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最主要的业务内容就是以货币资金的发放为主的信贷业务,通过货币资金发放然后按资金的时间价值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后的余额就是银行的利润,所以贷款的发放是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信贷特征主要表现在偿还性与升值性,这其中的升值性也是信贷的最根本特点。
2.2.2 信贷管理的原则
在充分尊重信贷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利润需要持续不断增长的公司,其目标不仅在于随时创造新的利润,而且还要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这也是为长期发展下去的利润最大化做准备。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脱离本行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规模最大化,就会出现“大发展”加“大不良”。
(2)经济性原则。经济原则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经济原则,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益不应低于风险管理的成本。
(3)适应性原则。信用管理系统的规范必须是严丝合缝的,本行业的行业规范和相关的业界法律法规是银行和信贷管理者所必须要遵守的,但同时也应与银行管理层的职能和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相适应。
(4)预防原则。风险是信贷活动永远面临的情况。信贷员工与债权人应积极提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识别水平,以便防患于未然。
(5)创新性原则。随着信用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应不停的创新和发展完善信贷管控的方法体系,及时借鉴国内外已经取得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工具等,紧跟时代的变化顺势应变的改进信贷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模式。
....................

第三章 SD 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及风险识别........................17
3.1 SD 农村商业银行概况.................................17
3.1.1 SD 农村商业银行简介.............................17
3.1.2 SD 农村商业银行的放贷流程.............................18
第四章 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分析.........................27
4.1 风险矩阵栏目的确定..........................27
4.2 风险因素分析.........................29
第五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33
5.1 贷款环节优化设计.........................33
5.1.1 贷前优化................33
5.1.2 贷中优化...............................33

第五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

5.1 贷款环节优化设计
5.1.1 贷前优化
第一,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不良客户共享制度。主要针对未进入黑名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宜发放贷款的客户,一旦某网点经过调查认为不适宜发放贷款,就把该客户信息共享到全县范围,并备注该客户真实情况和不发放贷款的真实原因。当该客户又去其他网点去申请贷款时,其他的客户经理就先通过该共享制度了解情况,一来节省了调查的时间,二来降低了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此外,SD 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与当地的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等机关进行信息共享,再结合人行的征信多角度的去审核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第二,把评级正确与否纳入考核。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 SD 农商行有明确的信用评级及额度测算标准,有很多客户经理在评级时因为粗心不认真的缘故,导致评级授信过程有错漏,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应将评级与授信的正确性纳入常规考核打分中,激励客户经理认真对待,正确评级,严格执行信用评级及额度测算制度。每一笔贷款能否顺利收回在发放之前管理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每一个信贷人员在放贷之前进行贷前调查时都应慎之又慎,除了详实的摸清企业的真实财力状况,经营状况,还要认真了解企业执权者的个人品德及还款意愿,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严格守好贷款发放环节的第一关。
表 2.1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
表 2.1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银行不是零风险行业,信贷部门也不是零风险部门,信贷与风险永远是并存的,是难以避免的,信贷在产生收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SD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信贷风险控制,如何降低信贷风险是其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我国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些成果大多集中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大规模金融机构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经营体制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信用风险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不应直接利用已有的成果,而应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本文中,以 SD 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通过分析该行目前的信贷活动状况以及信贷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 SD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性质和成因,结合SD 县的社会经济状况,探讨了 SD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存在风险的原因。最后,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了 SD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和防范措施。
本文件的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第一,本文在基于问卷调查的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对 SD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因素的来源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识别出具体的风险因素。
第二,基于矩阵的风险分析风险。利用风险矩阵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将已识别到的风险列在风险矩阵中,得到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
第三,基于风险分析的风险控制研究。针对 SD 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优化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流程,优化内部控制项目、优化人才队伍选拔和提名机制,以及优化外部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