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以H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7 13:50:5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因学术水平尚浅,还存在对理论的分析不够深入、现状分析的资料有些不足、缺乏对具体实践的操作性等问题,这也是今后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亦指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至生活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的地区,在改善他们生存条件的同时,为其提供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而实施的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指出,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的指导思想,按照精准识别、群众自愿、保障基本、整合资源的基本原则,实现到 2020 年约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的目标任务。①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包括自然村整村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安置方式相对应的也有行政村内就近安置、建设移民新村安置、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乡村旅游区安置等集中安置方式和插花安置等分散安置方式两种,易地搬迁的建设任务主要从安置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土地整治、迁出区生态恢复五个方面展开,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本文中易地搬迁安置点指的是 H 县在“十三五”时期通过建设移民新村安置搬迁群众的地方,共建设咀头村、三坪村、吊滩村、松树村、团结村、河沿村、槐庄村、碑滩村等集中安置点 10 个,集中安置贫困人口 348 户 1642 人。
.......................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消费这种产品,而且自己消费的同时也不会减少别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它逐渐成为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公共财政收支、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理论。
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公共产品的最典型的三个特征,根据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要求,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准公共产品如公共渔场、公共牧场、公共游泳池、影剧院等。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外部效应导致的,所以需要政府发挥主体作用,而且供给主体在理论上来说也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但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来看,政府仍然要发挥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作用,市场与非政府组织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说,基本公共服务中包含的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等也属于公共产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也就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企业型政府”、“市场化政府”、“国家市场化”等政府改革导致了强烈反响,随之而来的是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出现,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它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重视追求效率;改造公务员制度;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①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模式也具有以下特点:要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施行相对宽松的行政规制,设置严谨且明确的绩效目标;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完善了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其产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创新性,它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规避政府管理的弊端,促使政府担当公共事务的促进者和管理者,改善了政府绩效,树立了“顾客”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关系。
........................

第二章 H 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H 县基本情况
H 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总面积 96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 米。全县下辖 9 镇 4 乡、122 个行政村、1438 个社,现有 4.82 万户、24.05万人,有汉、回、东乡等 8 个民族。耕地面积 37.54 万亩,人均耕地 1.57 亩,是全省 58 个贫困县之一。H 县现有高中 1 所、初中 8 所、小学 72 所、教学点 42所、中职 1 所、幼儿园 126 所。高中在校生 2022 人、初中 6410 人、小学 2.17万人。全县有医疗机构 256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6 个、妇幼 1 个、诊所卫生室233 个、其他 6 个。
H 县依据《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1+4”工作方案等,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工程。2016-2018 年 H 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 12 个乡镇 71 个村,建设集中安置点 10 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502 户 2399 人。易地搬迁安置方式有建点安置(靠近工业园区、县城周边、集镇周边、公路沿线等)、城镇购房安置、插花安置,其中集中安置 348 户 1642 人,分散插花安置 154 户757 人,建设安置住房 427 套,购置安置住房 75 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方面,印发了《H 县 2016-2018 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以全县“1+3+5”产业扶持工程为有力抓手,将易地搬迁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采取了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输出、光伏扶贫、扶贫车间和资产收益等搬迁后续和就业帮扶措施。截至目前,种植双垄沟播玉米 1271 亩、油菜 881亩、中药材 100.9 亩,发展养殖牛 446 头、羊 958 只;累计开展技能培训 575 人,实现就业 149 人;劳务输转 720 人、创劳务收入约 721 万元;建成光伏发电站 1个;建成扶贫车间 2 个;财政支农资金入股 548 万元。
表 2-2 H 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主观指标体系
........................

二、评价指标设计
(一)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其严谨与合理,二是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这两方面出发,抓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质,并尽量确保指标体系中包含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要能够反映出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际情况。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也要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首先在内容上要全面,不能有所遗漏;其次在结构数量上要优化,以层次少、数量少的指标较为全面的反映评估对象;最后还要突出评价的重点,反映其本质。
3.可操作性原则
要使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应用到实际中,就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反过来说,评价结果也要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各项指标在层次与数量上要精炼简洁,便于数据的获取与实际操作,也便于理解与提高可行性。
表 2-1 H 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客观指标体系
.........................

第三章 H 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22
一、 数据来源.....................22
二、 H 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22
第四章 H 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4
一、基本公共教育方面......................34
(一)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34
(二) 教育教学质量偏低........................34
第五章 H 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路径........................39
一、基本公共教育方面...........................39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9
(二) 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学质量....................39

第五章 H 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基本公共教育方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安置点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针对本地教师流失和优秀教师不愿意来教学的问题,首先需要县级和乡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把相关的教师保障政策落到实处,能够确保教师的工资按时发放,教师的地位得到保障。然后要提高安置点教师的待遇,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可以把任教时间长、工作认真踏实、教学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编制的教师入编,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生活居住水平,改善住宿条件和伙食条件,能够确保教师居有定所,减轻生活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师教学的稳定性,减少教师流失现象。最后要充分利用和师范院校合作的平台,吸引教育类专业和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来安置点支教或是实习,表现优异的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安置点任教;还可以制作安置点教育宣传片,把新修建的校园校舍、硬件设施等拍摄进去,吸引优秀教师到安置点从教。
(二)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流失,加大了本地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首先要加大对本地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可以在本校进行线上学习,学习创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后实践等内容,不仅能快速接收新内容,也便于及时在实际课堂中应用;也可以参加集中的线下培训,在集体学习的环境氛围中,便于和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以及总结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充分利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平台,鼓励县城或市区的一些教师来教学,并把在乡镇支教的经历纳入到优秀教师评选标准中,同时,本地教师也可以到县城或市区的学校进修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

研究结论与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普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成为当今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在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持续完善与扶贫开发工作密不可分,贫困不是一时之困,扶贫更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的事情,尤其是要巩固我们目前取得的扶贫成果,切实提高贫困人群的自我长期发展能力,这也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本文以 H 县安置点为例进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收集数据和问卷统计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因学术水平尚浅,还存在对理论的分析不够深入、现状分析的资料有些不足、缺乏对具体实践的操作性等问题,这也是今后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高校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