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混同参与者对于市场价格落差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19:53:1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代写高校毕业论文,身份混同参与者的引入,对于中国社会现象的研究同样具有价值。身份混同参与者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小到每个人,无论是商品市场中的交易者,还是企业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都是兼具着多重的身份,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大到国家层面,无论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中国发展经验,还是分析中国的发展问题、以及阐释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央集权”是一个无法忽略也无法绕开的话题,而身份混同参与者对于解释这个话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那什么是中央集权?中央指中央政府,相对应的是地方,主要是指中央政府下的第一级地方政府;中央集权与分权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大地理区域政府之间或某个政府的各级行政部门之间权力配置的过程、状况或倾向的互为替代的一对特征。也可以说,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分权是指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在实践中也涉及到中央政府与基层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认为,中央集权制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它与专制主义是两个不容混淆的概念。白钢认为,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形式,指的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包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手段和管理的方法。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从宏观的角度论述如何治理中国的问题,而很少对于这套制度本身以及其内在的行为逻辑进行研究,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层面上,尽管毛寿龙引用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知识,从哈丁的“公用地灾难”模型转向博弈模型分析地方保护主义,是一次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央集权制结合的尝试,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中央集权制的研究与分析仍然不为经济学的学术界所重视。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商品的价格落差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往往被忽视的现象:同样的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有时候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不一样还具有一些有趣的规律性。作为一个“吃货”,我非常喜欢天津市生产的一种辣酱,叫做“沫沫”,在长时间购买这种辣酱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种辣酱在学校附近的超市中,售价为11元一瓶;在网购平台上,这种辣酱的售价为9.9元一瓶;来到天津以后我曾经跑到这种辣酱的生产厂家,发现如果亲自上门取货,价格是9元一瓶;而在网购普及之前,这种辣酱在天津市之外是找不到的。其实不仅仅是辣酱,生活中还有其他大量的商品都具有这样的现象:生产商品的厂家比如生产辣酱交付問品时的商品成交价格与消费商品的顾客一一比如吃掉辣酱一一购取商品时的商品成交价格之间,总会存在着不一致。
作为消费者,即从产品的物质属性和有用性的使用中获得效用的人,购买商品时,几乎都不会认为这件商品的价格就是其“出厂价格”,也就是生产这件商品的人给出的报价;同样的,作为生产者即通过生产产品而获得收益赚取利润的人,卖出商品时,也不会认为商品会保持着这个价格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市场交易中,同一件商品,从生产者手中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内,始终存在着一个“价格的落差”。
(二)身份混同参与者
一人分饰多重角色或者一人兼具多重身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一位奋战在手术台上的外科医生,可能同时也是一位父亲;坚强的边防战士们,祖国母亲的好儿女,同时也可能有自己的子女;在学校里,学生的导师们也可能会有自己的导师;在职场中,自己的领导也有更高一级的领导;等等。在本文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身份混同。
图1.1.1两种叙述逻辑下的市场参与者
..........................

二、供给与需求和生产与消费
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市场的构建都离不开两条曲线,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气这种简练而抽象的论述,使得市场的概念适应性极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交易行为,就必然伴随有供给与需求,就必然会存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由此就会衍生容纳交易行为的“市场”,于是“交易一一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一一市场”构成了一套严谨的论述逻辑。
但是,市场并不仅仅是“交易”,还包括“参与交易的人”:存在供给和需求,就必然有提供供给和产生需求的人。交易视角下的市场,与参与交易的人视角下的市场,存在严重的偏差:提供商品的人,不一定是生产商品的人,而需求商品的人,也不一定是消费商品的人。在一般的讨论中,可以清楚地理解生产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差异,但是对于消费与需求,却经常存在概念混淆与词汇混用的状况,在此,需要重新论述生产(者)与消费(者)、供给(者)与需求(者)这两组概念,对其进行明确区分与界定,并使同一组中的一对概念具有对称的范围集合,作为本文讨论的前提。
(一)生产与消费和生产者与消费者
一件商品,必然存在并经历两个阶段一一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即任何商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物品还是服务,都必然需要先被创造出来,即从无到有,然后再被消耗掉,即从有到无。这里的“有”和“无”指的是商品这一概念所指向的对象的存在状态,即“存在”或者“不存在”。本文中以商品的存在状态为依据区分生产与消费的概念。这个创造(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产,而这个消耗(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消费;创造这件商品的人,就是生产者,而消耗这件商品的人,就是消费者。
............................

第二章身份混同的市场参与者——交易者

一、关于市场参与者的前提共识
在本文的讨论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引入了身份混同参与者这一概念,同时,对于其在市场的商品交易中对应与指代的形象,本文定义了交易者这一角色。所以在开始关于交易者的讨论之前,先总结一下之前为了引出这一概念而做的铺垫,亦是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所先要达成的共识。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和市场价格落差的定义
身份混同的参与者与市场商品的价格落差,是现实生活中两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身份混同参与者,并不只是局限于商品市场交易中存在。广义上对于身份混同的概括,应该是一种“一人兼具多重身份、分饰多重角色”的状态。多重的角色或者是身份,可以是横向的、并列的关系,比如身兼数职的领导者或是肩负多项任务的代理人,谓之曰横向关系的身份混同,即多重关系中身份的叠加;也可以是纵向的、对立的关系,比如既需要接受任务又需要分派任务的项目中层负责人,兼具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身份,谓之曰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即兼具同一关系中的不同身份。这个概念太过抽象和宽泛,在不同的“关系”中便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想要一次性全方位的讨论是不可行的,所以本文中所讨论的身份混同参与者,首先是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其次是针对商品在市场交易的相关情景中对应的形象。对此本文定义了“交易者”这一参与者角色,来代表身份混同参与者在商品市场交易中的具体形象。同时本文引入并认可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作为后续进行讨论的基础。
表2.1.1商品在市场交易循环中的状态与相应的参与者
..........................

二、关于包含交易者的市场模型的设计
在接下来的两章(第三章、第四章)中,本文会对“供给一一需求”以及“生产一一消费”语境下的交易者的影响进行讨论,所以在这里需要对于一些概念的指代关系以及概念的具体表达形式进行设定。
身份混同这个词汇,目前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也并未在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己知可查的关于身份混同的文献,主要是孟国碧的文章中就我国外资并购问题提及了因为我国兼有“引进来战略”以及“走出去战略”而形成的身份混同,除此之外文献中并未有涉及身份混同这个词汇的。
这对于建立全新的、以身份混同参与者为基础的讨论体系是有利的。对于身份混同的定义,用“一人分饰多重角色或一身兼具多种身份”来概括,鉴于身份混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因而并未作出过于具体的定义,同时设定横向关系的身份混同与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两种情况,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是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横向关系的身份混同,是多种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叠加在同一个参与者身上,这与角色冲突的概念比较接近。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是同一种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中的不同身份在同一个参与者身上表现出来,这与角色混同的概念比较接近。在夏纪康的文章中就己经提出了这样的情境以一个工厂的副厂长为例,在厂里对一般干部和工人他是上级,对其他副厂长他是同事,对厂长及上级机关他又是下级;在家里对儿女他是父亲,对妻子他是丈夫,对父母他是儿子,对岳父岳母他是女婿;在日常生活中,对演员他是观众,对医生他是病人,对熟人他是朋友,对售货员他是顾客;等等。这其中包括横向关系的身份混同,比如工厂里的副厂长、家里的父亲等身份的结合,也包括纵向关系的身份混同,比如工厂里之于工人的上级与之于厂长的下级两种身份的结合。很可惜的是,关于这个方面在之后的文献中并没有进一步的研宂和讨论。
...............................

第三章二元市场结构下的身份混同参与者..................20
一、二元的市场结构..................20
(一)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供需市场..................20
(二)生产者的生产与供给曲线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与需求曲线..................20
第四章三元市场结构下的身份混同参与者........................29
一、三元的市场结构.......................29
(一)生产者、交易者与消费者共存的市场.......................29
(二)借鉴组织科层结构的三元市场结构.......................29
第五章身份混同参与者、交易者与市场的价格落差......................38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与市场交易者......................38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38
(二)市场的交易者......................38

第五章身份混同参与者、交易者与市场的价格落差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与市场交易者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
本文真正的创新点是引入身份混同参与者的这一研究视角。就像一开始说的,身份混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的生活中、真实的情景下,每个人都不会局限于一种身份。尽管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可以事先假定参与者身份的纯粹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参与者复杂身份之间的彼此影响与彼此作用就是可以忽视的、可以无需考虑的,而且在任何关于“人”的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参与者自身的身份之间的彼此影响与彼此作用将会是无可避免的问题。身份混同参与者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与“人”有关的学科,都会或多或少地需要面对身份混同参与者的问题,毕竟人的自身是复杂的、人的身份是复杂的,尽管可以通过事先假设的限制手段来避免这种“复杂”的影响,但是这种复杂性是不能忽视以及无法逃避的。
............................

第六章关于身份混同参与者的一些延伸想法

一、身份混同参与者的个人选择
本文虽然是以交易者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最核心的却是提出并引入了身份混同参与者的研究视角,交易者是作为身份混同参与者在商品市场中的对应角色而存在的。交易者是一类身份混同参与者,但是身份混同参与者并不仅仅只包括交易者。所以,每一个像交易者这样的对应角色,都有进一步挖掘与研究的价值。身份混同参与者在商品市场的情境与关系中,对应的角色本文定义为交易者,那么身份混同参与者在其他的情境与关系中,对应的角色是什么样子呢?比如,在组织关系中的科层结构,介于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参与者一一或者应该称呼为中层管理者一一也是一种身份混同参与者的对应角色;再比如,在教育领域中,在一个科研项目组中,老师的学生同时又是其他学生的老师;等等。在这些情境与关系中引入身份混同参与者,并明确定义其对应角色,相信会给这些情境与关系的相关研宄带来有趣的影响。
除了身份混同参与者在各种情境与关系中的对应角色之外,还有一个角度是对于参与者“个人选择”的讨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前面的一系列对于交易者的讨论中,都是以交易者是理性人为前提进行的,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放之于商品市场中固然无可厚非,若是放之于其他的情境与关系中,就值得商榷了。比如在组织关系中,身份混同参与者的对应角色中层管理者如果也像交易者通过价格落差获利一样通过隐藏信息与隐藏行为形成某种“落差”而获利,此时假设中层管理者是理性人是不一定合适的,不同于交易者借助价格落差而获利,中层管理者借助“落差”获利是存在违反职业道德与组织纪律等方面的问题的,此时尽管中层管理者的获利可能并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但不排除仍然可能存在相应参与者因为个人的道德因素以及职业素养等而选择不通过此类方式获取利益,而且这样的参与者是必须要正视的也是必须要认真研宄的,那么这些参与者因“个人选择”而对组织关系的影响就十分值得讨论了。第二,像交易者这样的身份混同参与者是兼具两重彼此对立身份的,比如交易者兼具的是供给者与需求者的身份,以及中层管理者兼具的是领导者与下属工人的身份,一体身兼的这两种身份在原本的二元结构的情境与关系中是泾渭分明乃至彼此对立的,这使得身份混同参与者从一开始在决策时就具有矛盾性,比如体现这种矛盾性非常明显的角色一一组织关系中的中层管理者,他是要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呢?他的身上是领导者角色多一点还是下属工人角色多一点呢?这种由身份带来的矛盾性所导致的“个人选择”的复杂性,也是非常有趣的研究角度。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高校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