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道德与法制教育理论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3-04-20 21:58:39 论文编辑:jiao

1、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迅速泛滥开来,人们对待自然的观念由顺从转向了征服,开始大规模的干预地球自然生态的演进过程,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加剧发展和急剧变革,在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引发了十分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口剧增、森林骤减、废弃物泛滥、淡水资源短缺、温室效应致使自然灾害频发等等,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面对口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新审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并且逐渐意识到要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要依靠科技、制度、政策、法律等各方面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依靠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规范自觉调节个人行为,用道德约束力保护自然环境不再遭受破坏。这就要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范畴,把生态道德观念纳入德育内容之中,构建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其中不仅重视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也不容忽视。高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和生态责任意识,养成生态道德习惯,真正成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也能促进高校和谐德育体系的重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另外,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各个行业生态德育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本文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从社会背景、高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几个角度总结当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和影响;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学生、教师、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掌握了当今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于观点的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五种:第一,坚持实践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理论予以提炼、分析第二,文献法。科学研究离不开前人的成果,很多学者对生态道德教育做了大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这些研究中诸多深刻观点、思维角度和研究方法都给本文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第三,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内容和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生态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第四,问卷调查法。这是常用的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关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的资料,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五,逻辑归纳法。逻辑归纳法是任何学科和研究都必须要遵循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对有关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料进行了演绎、归纳和分析,并将之融合成为新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结论。

 

2.、问题的提出

 

2.1选题依据
    工业革命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模式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给大自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口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使经济发展难以进行,也使得整个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我国的发展模式也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在快速增长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①。为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一;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我国下一阶段的环保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2012年3月,备受社会关注的“PM2. 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发展证明,单纯依靠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因而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在我国逐渐建构起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群体,对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示范性乃至决策性影响,因此,在高校德育中,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对高校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积极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在挽救生态危机、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2研究背景
    对于生态道德教育,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的生态伦理学体系就逐渐建立起来,其中法国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1952年)和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Akdo Leopold)的《沙乡年鉴》(1949年)标志着生态伦理学的诞生。环境教育也从20世纪70年代展开,并迅速被各国所接受。我国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许多学者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后,对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大多散见于论文,并没有系统阐述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专著,并且一些概念的界定、原则、内容、途径等等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另外现有的研究基本局限在理论领域,量化调研和实践性机制不完善,还存在许多研究空间。

 

2.3研究意义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对于高校德育完整体系的建构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3.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自从1994年3月25口《 21世纪中国议程》发表以来,中国就力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又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一方面顺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要靠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转变广大人民群众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提升其生态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氛围,而这些都需要教育。“教育是
 

        2.1.1 国外生态道德教育理论.............17-18
        2.1.2 国内生态道德教育理论.................. 18-20
    2.2 相关概念界定............... 20-23
        2.2.1 生态与环境 .............20-21
        2.2.2 道德与伦理 ...........21
3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基础 ..........23-33
    3.1 中国古代的生态道德..............23-26
        3.1.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24
        3.1.2 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 24-25
        3.1.3 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25-26
    3.2 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关理论的借鉴............ 26-28
        3.2.1 海德格尔否定“二元对立”...........26
        3.2.2 结构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方法...............26-27
        3.2.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27-28
    3.3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道德思想.......... 28-33
        3.3.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28-30
        3.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30-33
4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33-47
    4.1 调查情况概述......... 33-34
        4.1.1 调查目的和内容........... 33
        4.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34
    4.2 调查结果分析 ...........34-42
        4.2.1 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 34-39
        4.2.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39-42
5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对策............. 47-60
    5.1 确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47-50
        5.1.1 科学性原则............. 47
        5.1.2 整体性原............47-48
        5.1.3 时代性原则 ............48-49
        5.1.4 实践性原则........... 49
        5.1.5 持续性原则.......... 49-50
    5.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50-60
        5.2.1 构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50-53
        5.2.2 完善高校生态道德....... 53-56
        5.2.3 丰富高校生态道............. 56-60

 

6 结语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观念的转变,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近300年来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复的,并且从长远来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还会愈加尖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还会继续存在甚至加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说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生态道德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高校来说,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己经刻不容缓,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本文顺应这一态势,通过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和查阅等,较为整体地把握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现状、问题出现的原因、内容、方法等,认识到在全球生态危机口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对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些相关问题做细致研究,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现状以及展开教育的方法途径作一些探索,最终形成文章。但由于笔者学识浅薄、资源有限,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文章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疏漏之处,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今后笔者将继续关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并不断从多个视角进行补充和丰富,把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中发挥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1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5
[7]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2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63
[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63
[1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96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高校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