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范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建项目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17 19:44:2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总承包、设计总承包国内外发展及现状,确定了设计总承包模式是公建项目日后主要运用模式的发展趋势,对其管理研究并总结经验十分有意义。通过对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与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对比、管理体系及内容、管理优势及目的进行梳理和汇总;

第1章  绪论及理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稳中上升,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国际项目增多,活力四射。在新中国第二个一百年,勘察设计业作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柱行业,在新的百年中需要竞争格局、发展新动能。"十四五"城市规划意见中明确提出拓宽投资空间,投资发展方向是强基础、补短板、“两新一重”,新老基建建设协同发力,形成体系完整、有效适用、职能绿色、安全先进的现代化建筑设计体系,促进区域统筹发展,落实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展现了其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火神山”、“雷神山”等项目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为行业发展出更高的要求。

在项目决策、建设、运营实施过程中,业主或建设方为了高质量实现项目落地,对全过程一体化的需求愈加强烈。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对于节约融资投资成本、缩短工期、提升服务水平等发布了系列规定,为建筑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例如,2019年的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指导[2] 、2020年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3] 、2020年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4]等。全国各地紧随国家发展的整体方向密集发文,着重鼓励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已进入高质量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工程总承包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等部分或全部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周期、造价和安全等承担通盘责任的总承包方式[5]。国内目前实际状况,建筑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多为互相独立运营的企业,如果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则需二者形成联合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设计或施工单位均可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施工单位牵头模式已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业内专家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经验不断总结,发现设计在总承包项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单位牵头模式反应了客观规律。

1.2  公建项目概述

房屋建筑及其中的公共建筑(即公建)按照常用功能分类[7][8],详见图1.1。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与居住建筑不同,公建项目一般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建设,也可个人出资捐赠,居住项目由开发商建设卖给个人或个人自行出资建设;公建项目是人民大众共同使用,属公共财产,居住项目通常为个人所用,属私有财产。

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日渐推行,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公建项目建设中占比不断加大。2017年住建部发布征求意见,着重强调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先运用在政府出资或国有控股项目[9]。工程总承包推行过程中工程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鼓励全过程咨询,设计总承包单位恰好可适应这一角色,项目全过程咨询,或是设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政策鼓励培养高水平全过程设计或咨询企业,规范标准制定合同范本[10]。非政府出资项目同样鼓励全过程咨询,建议建筑师不仅在公建项目,在民用项目中同样发挥主导作用实行全过程咨询或称其为设计总承包模式[11]。

第2章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模型构建

2.1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及关系确定

根据第一章第四节所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是可行且适配的。本章根据上章节所述的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研究步骤,首先需要确定网络模型的节点和节点间的关系。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的确定以设计总成包的角度,通过文献及企业实际案例经验识别参与主体、专家访谈修正参与主体、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确定主要参与主体,确认过程中同时逐步确认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程度,获得网络的点与线。

2.1.1 基于文献及企业实际案例识别参与主体

本文通过使用中国知网、超星、Science Direct、政府官方网站、微信相关学术公众号等工具,查阅了国内外对设计总承包的一系列政策、相关案例及管理模式等的资料。筛选出数篇与设计总承包主体管理相关的文献,结合某企业实际承接的项目合同内容逐篇筛选整理,从中总结出常规设计总承包项目涉及到的主要参与团队28个,详见表2.1。各参与主体间存在10种不同的关系:合同关系、监督关系、利益关系、信息交互关系、信任关系、协同关系、指令关系、承诺关系、沟通关系、依赖关系。

2.2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社会网络模型构建

2.2.1 网络矩阵构建

根据本章第一节得到的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以及调查问卷得到的各参与主体间关系,使用ucinet绘制矩阵。因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且拥有0-4种关系,故矩阵为无向多值矩阵,详见图2.3(a)。根据表2.2,将表中管理职称归纳作为参与主体的属性,得到属性矩阵,详见图2.3(b)。其中“总协调”用1表示,“内部管理(主体专业设计团队)”用2表示,“分包管理(各分包专业设计团队)”用3表示,“外部管理”用4表示。

从关系矩阵可直观看出,设计总包管理团队与其他参与主体各方间的关系最复杂,占有了多数的4重关系,多数参与主体间只具有1重关系。从属性矩阵中可看出内部管理(主体专业设计团队)和分包管理(各分包专业设计团队)在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中参与数量最多。

2.2.2 网络可视化

将上述导入ucinet的矩阵图2.3,即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关系矩阵和属性矩阵,使用netdraw绘制可视化模型,详见图2.4。图中,线的粗细表示各参与主体间关系的紧密程度,0-4个关系中数值越大线越粗;色块的大小展示了参与主体的中心度大小,中心度越大色块越大;不同颜色代表达了参与主体的属性。第3章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痛点模型构建 ..................................... 33

3.1 基于SNA的项目协同管理痛点可行性研究 ................................. 33

3.2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痛点及关系确定 ................................... 34

第4章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痛点防控检验及实例验证 ...................... 56

4.1 核心痛点防控措施 .................................. 56

4.1.1 R5费用支付不及时 .............................................. 56

4.1.2 R9监督落实力度不够 ................................................ 57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81

5.1 研究结论 ................................ 81

5.2 展望 ................................... 83

第4章  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痛点防控检验及实例验证

4.1  核心痛点防控措施

针对上章得到的公建项目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核心痛点,本节结合某企业实际案例经验,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提升公建项目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效率和质量。 4.1.1 R5费用支付不及时 费用支付不及时主要相关主体为业主,影响阶段为设计工作全阶段,以及后期施工配合阶段。业主是否按时支付款项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费用问题项目停止、缓慢、甚至烂尾的案例数不胜数,为了项目最终圆满落地业主应及时履责。

(1)常规处理方式及现状

①对于公建项目业主资金来源有政府拨款、贷款、融资等,业主在达到付款条件时开始申请款项流程,流程手续至少一个月起,对于财政资金如果没有提前上报年度计划,跨年付款也时常发生。

②当发生突发情况原计划款项无法及时支付时,业主尝尝采用“拖”字诀,“领导出差”数,“上级申请”推卸责任法,但对设计成果和图纸催收不停。总包单位未收款仍在工作除承担自身生产风险,更无法及时支付各专项分包设计团队,各方成果无法按时提交,逐渐造成业主与设计总承包单位的互相不信任。

③设计总承包管理团队作为设计和商务上各方的桥梁,是代表设计单位向业主催收的责任主体。常规操作中设计人员完成阶段性工作,向设计总包管理团队报备,总包团队准备各类符合业主要求的文件请款。当请款不顺利时,按照具体情况和时间阶段采用不用催收方法,逐层递进:发请款函,工作联系函;暂停提交下一阶段工作成果;上门催收;律师函;诉讼。随着手段的强硬,项目顺利落地的可能性逐渐减小,各方损失愈来愈大。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当前我国公建项目鼓励采用设计总承包或全过程咨询的模式,但设计总承包模式发展时间较短,企业竞争激烈且有沟通壁垒,成功案例相对较少且难复制。社会网络分析法虽在工程领域已有较多应用,但缺少对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研究。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建项目的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拓展了设计总承包的理论研究依据、开发了新思路、实现了理论研究的量化和可视化;拓展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通过分析工程总承包、设计总承包国内外发展及现状,确定了设计总承包模式是公建项目日后主要运用模式的发展趋势,对其管理研究并总结经验十分有意义。通过对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与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对比、管理体系及内容、管理优势及目的进行梳理和汇总;对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及现状、形式化表达、分析指标、模型构建步骤的梳理,为模型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进行分析,得到关键参与主体。对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项目协同管理痛点可行性分析;运用文献识别和专家访谈方法确定了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得到了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情况,构建参与主体关系矩阵;构建了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参与主体矩阵模型和可视化网络;从整体网络、个体网络角度进行指标分析并提出建议。

分析得到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各个参与主体在整体网络中联系十分紧密,凝聚力强,在该网络下个体间信息资源的相互提供十分便利,各参与主体可顺利互相传播影响力,各主体间联系十分紧密。分析得到业主、设计总包管理团队、项目设计负责人、建筑设计团队4个角色为设计总承包协同管理的关键参与主体,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自身连接能力强,对经过他们传输的其他参与主体间影响具有较高控制力,而且他们很大程度上不受他人的控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后续处理痛点问题中与核心主体相关的痛点着力优先解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