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价值及教育引入市场机制

发布时间:2013-11-29 10:36:19 论文编辑:jingju

我们认为,既然通过讨论可以得出教育缺乏市场机制而造成教育本身发展的阻碍和限制的结论。那么,在教育上引入市场机制便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首先,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可以建立正常的知识、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供求关系的作用,调整教育的结构,以达到压缩长线,发展短线的目的,从而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


国家在培育教育市场时,应在政策上给予短线“产品”一一社会紧缺人才以较大的刺激,使其收益分配超过长线产品。比如,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就可以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招工就业,承包租赁,经济收益等方面的优先权,这样,何以发愁职业教育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可以加强教育的竞争和生存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在普通教育中,国家不应再设置重点学校,要让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展开办学竞争。对大、中专学校,国家不应制定招生区域的范围,要让考生有根据学校的优劣选择报考学校的权利,这样,就可以使质量高的产品抢着要,质量低的产品没有要,使好的学校争着上,差的学校没有人上。如此,教育内部的积极性便会被调动出来。
    第三,教育“产品”一一人才、科技要实行有偿培养和有偿使用,以增强教育自身的造血机能。要在大、中专教育实行收费的办法,实行个人交学费或实行国家给学生贷款,让大、中专教育通过市场机制去发展、竞争。除了个人交费,由企、事业单位出钱委托培养学生,也是教育通过市场融资的一种办法。
    第四,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以各种形式办学。目前大、中、小学都有私立学校在发展,由于私立学校办学不要国家投资,在整个办学过程中都要从经济效益考虑问题,因此.带有很突出的市场机制作用。这样的学校一般办学积极性较高,他们的参与竞争,必然给国办教育以一定的冲击,促使国家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第五,建立教育内部劳动分配市场调节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在某所学校内,要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价。在区域范围内,要给工作在山区、乡下的教师发放标准较高的山区补助和下乡补助,使他们的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
    以上虽尽列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理由,但教育毕竟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它有非市场性质的某些方面。如教育对人的思想觉悟,政治态度、审美能力的教育影响,教育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以及教育对社会政治思潮、精神面貌的巨大作用,都难以完全用市场活动规律来说明和制约,但这并不排除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因为,教育毕竟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既然我们在经济上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教育上又何以不能引入一些市场机制?


    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讨论也不少,但是,其中有一条原因却被许多人忽视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市场机制。这种缺乏表现为:


    第一,社会没有为教育培育“产品”的市场,其产品一一人的再生产所需的成本不进行核算,也没有实行产品的有偿分配和使用,且“产品”的价值(人才的优劣)和价洛(个人工资收益)也互相分离,这是教育活动低效益的一种表现。
    第二,教育的产品一一人的再生产在主观性极强的计划控制,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主人才上的供求平衡,不是导致某类人才的过剩,就是导致某类人才的不足。
    第三,人为的教育格局(主要指普通教育中的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创造了不合理的竞争起点,没有形成市场性竞争。
    第四,教育缺乏市场机制,很难从社会上通过市场吸收资金投入。
    第五,教育内部的劳动分配也没有实行优质优价,缺乏鼓励教师在艰苦的山区、乡村工作的市场分配机制。


    第二,普通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的结  构虽说进行了调整,但至少有两个方面仍存在着问题。一是人为地制造不合理的教育格局,在高中甚至在初中、小学开办重点学校,国家为其调入优秀教师,多拨教育经费,这就使一大批非重点学校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们认为,好的学校应该是在公平竟争的基础上争出来的,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办学起点不一样,根本无法竞争,严重地挫伤了非重点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二是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缺乏后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和农村普通中学的职业教育有名无实或名实难符,有的职业中学甚至以先天不足之条件,硬拼着和其他普通中学甚至和重点中学比升学率,结果使学生职业技术未学到手,升学也可望而不可及,两手空空,无用而归。既使有的职业中学真正培养了一些人才,却由于劳动就业制度的不合理,使这些职中的办学遇到很大的困难。某县一所财会职业高中,连续培养了三届学生,由国家正式招工者不出二十人,现在生员已大成问题,办学前途堪优。


    第三,各种教育教学实验难以推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实验应该说还是有所发展的,我们不仅有大面积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而且也创造了“六课型教学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教学方法的实验,外国的一些教育实验也被引入我国。应该说,钱造和引进某种教育实验的同志,初衷还是睡的,但从历史和现状看,不少实验是推广以后中途夭折的也为数不少。某实验学校实验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实验班所花精力偏大,特别是教学成绩难以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以及家长不愿让孩子当“试验品”等原因,而不得不中途作罢,出现了实验学校不实验的怪现象。


    第四,教育投资不合理,教育经费仍然短缺,教师地位未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投资,主要在大中专学校,一所普通的中等专业学校每年少说也由国家拨给上百万元经费,一所大学就更是几百万上千万。而普通教育,国家投资的钱却少的可怜,本当免费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却仍在收各种书、杂费。这样,普通教育这个大头人最多,国家投入的钱却很少,而大、中专学校人数较少,投入的钱却多。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正好颠了个倒。


    第五,教育内部的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影响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积极性。就某些个别学校讲,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体现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就一个地区而言,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造成了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山区、乡下任教,已在山区、乡下的教师,也拼命向城镇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