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里面课程项目化的运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3-08-08 21:01:04 论文编辑:ya6310

1.绪论

本研究从回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以及改革历程入手,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提出课程项目化设计构想。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吸取前人经验,进行理论探讨研究,最后以《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为例进行课程项目化设计,进一步探讨课程项目化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思路为首先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者,国家也是对职业教育相当重视。但是职业教育本身也有着许多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和企业岗位对接,教育与就业脱节,教学效果不好等。面对出现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改革,本文紧接着回顾了中职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历程,我国职业教育也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吸取了很多国家职业教育成果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能力本位”等等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决定》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认为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从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分析,提出和论证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提高我国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前人对本研究已有的成功,当前的进展和趋势,为本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然后进入理论研究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项目化的理论支持进行探讨,明确本研究相关概念。

以理论研究作为基础,集合课程案例,应用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找出课程项目化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进行实施准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教师能力的建设、市场调研、确定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模块、将模块细分成项目、单个项目设计,最后是课程评价。并通过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设计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完善。课程目标对整个教学体系都有着影响,课程目标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目标影响教学技术的应用,课程目标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课程目标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课程目标也指导着教学效果的评价。课程目标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习课程后产生的某种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学习了同一门课程后,所产生的变化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产生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原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是不同的,那么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肯定就是不一样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真正的课程结果在不同的学生之间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课程目标仅仅是我们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真正的学习结果。尽管课程目标仅仅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但我们还是需要在教学之前预先设定课程目标,确定学习结束后,应该实现那些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规划学生发展的方向,而且只有预先设定了学生应当产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且在学生学习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价。我们要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首先应该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原有课程目标,对于课程原有课程目标我们要仔细研读,只有仔细研读了原有课程目标,我们才能对教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进行还原,这样在进行项目化设计的时候,才能把握项目内容选择和编排思路。第二就是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一个适应职业需求的人才,确定学生应具备某一岗位或多个可转换岗位的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这样一个课程目标。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比如包含了知识目标: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具备的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最先进的德国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 中职课程项目化设计....................................................10
3.1 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10
3.2 中职课程项目化实施准备..................................................11
3.2.1 学生情况分析.....................................................11
3.2.2 教师能力的建设....................................................12
3.3 中职学校课程项目化设计..................................................12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项目化设计实例.........................26
4.1 学生情况分析..........................................................25
4.2 市场调研................................................................25
4.3 确定课程目标...........................................................26
4.4 模块的划分.............................................................27
4.5 模块中项目的确定.......................................................28
4.6 “cpu 的选购”项目设计样例.............................................29
4.6.1 项目导言.........................................................30
4.6.2 项目课时.........................................................30
4.6.3 学习目标.........................................................30
4.6.4 项目准备.........................................................31

总结
项目课程改变了中职学校在专业课上教学内容存在的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迈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我一学期的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课程项目化给传统的课程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课程设置,采用学科体系,知识和技能严重脱节,采用的是教师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主甚至是填鸭式灌输,其结果就是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而项目课程的实施,是教学过程围绕特定项目展开的,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创设各种情景,将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比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内容实用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得到培养。课程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的三个中心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变为以实践应用为中心。所以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变为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使用了更灵活的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与完成工作过程教学等新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途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5.02
[2] 2007 年全国职业院校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发布 教育发展研究 2007 年 23 期
[3] 李德俭.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25-26
[4] 张秀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J].新课程.教师,2010,(10):70-70
[5] 郝超,蒋庆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5. (30):56-59
[6] 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18-22
[7] 胡宁.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J].辽宁师专学报,2005,(2):18-19
[8] 冯志刚.职业教育“双师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研究[J].出版与就业(就业版),2011(24):54-54
[9] Knoll.M.The Projeet Method:Its vocational Eduea http://www.1daixie.com/dxjsjlw/ 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eation.1997.VOL.34,No.3.
[10] Satchwel.R.E. Using Functional Flow Diagram to Enhance Technical SystemsUnderstanding[J].Journal of Indtstrial Teacher Education,199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