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13 17:41:11 论文编辑:jingju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反酸”等范畴,主要是因食积、寒凝、气滞、阴虚、血瘀导致疼痛症状产生。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笔者对9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观察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8~64岁,平均(48.58±3.4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02±1.34)年;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9.01±3.53)岁,病程11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5.94±1.41)年。收集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草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近2周内接受抗生素、抑酸及铋剂治疗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三联法治疗,具体为:阿莫西林(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514)500mg,2次/d;奥美拉唑(北京亚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816)20mg,2次/d;枸橼酸铋钾(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125)300mg,2次/d;疗程为7~14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方药:柴胡10g,香附子15g,木香15g,陈皮15g,川芎15g,枳壳15g,白芍15g,白术15g,太子参15g,半夏10g,砂仁10g,茯苓15g,甘草6g。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加用藿香10g,炒苡仁30g,厚朴12g;脾胃虚寒型患者加用干姜10g,黄芪20g;肝胃郁热型患者加用黄连10g,黄岑10g,丹皮10g;胃络瘀阻型患者加用当归15g,三七3g(冲服),丹参20g。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为7~14d。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治疗后进行胃镜检查,并对患者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
1.4疗效判定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正常,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大部分消失,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x±s)、(%)表示,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选取9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1年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1年复发率为2.17%,与对照组的71.47%、10.8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2两组1年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1年复发1例,复发率为2.17%(1/46例);对照组1年复发5例,复发率为10.87%(5/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慢性胃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可见饱胀、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反酸、早饱及烧灼感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多给予患者三联法进行治疗,但具有复发率高的弊端。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该组方中白术、川芎、太子参、枳壳具有疏肝行气、和血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柴胡、白芍、香附子具有助脾化运、疏肝理气之功效;砂仁、木香具有和胃醒脾之功效;半夏、陈皮、茯苓具有健脾、和胃、渗湿之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清肝泻热、化瘀止血、行气止痛,且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确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71.47%,且1年复发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0.87%(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