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心流体验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05 20:30:1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范文,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S-O-R 理论以及动机匹配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用户互动到知识共享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量化分析以及讨论,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实证检验了用户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根据人人互动,对用户互动进行了维度划分,发现用户知识互动、用户情感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都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与孙冰杰和吴忠  (2019)的研究结论类似。这表明在社会化问答社区内,用户之间进行频繁的知识互动能够提升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用户更愿意将自身的知识与进行过知识互动的其他用户分享;而用户之间加深情感互动,有利于构建情感纽带,提升用户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已有研究在社交互动是否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上存在分歧,而本研究基于对社会化问答社区情境中的探索,证实了用户互动确实能够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为已有的研究结论提供佐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21 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分享知识,知识共享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相比物质共享,知识共享具有低成本的特征。物质共享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物质总量不发生变化;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随着载体的转移,可以无限衍生,总量会不断增加。随着知识不断转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了创造新知识的可能性。因此,开展民众知识共享,有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互联网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让网络学习成为当代人的一种习惯,互联网成为人与人之间知识共享的重要载体。但互联网也使信息膨胀速度日益加速,巨大的信息量加之信息的碎片化等问题,导致人们很难获得精准的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知识互动与共享。传统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搜索引擎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准确、快速、低成本获取的需要。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社会化问答平台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逐步成为网络用户获取共享知识的重要渠道。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有知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Quora、Naver Knowledge-iN 等。
本文以社会化问答平台为研究对象,并以知乎为例展开研究。知乎作为国内人气最高的社会化问答平台,具有一定代表性。这是因为知乎相比维基百科这类单向互动的知识搜寻网站而言,采用的是用户之间提问、解答的双向互动模式。通过对问题与答案的整合,不断提升平台的知识储备,并根据点赞数与浏览数做排序,能够使用户快速筛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问题与答案。知乎相比早期的百度贴吧这类形式单一的文字双向互动交流平台而言,则在信息互动的形式上做出了改变,除了文字互动这种形式外,还引入图片、视频互动,并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推荐相应的问答内容。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在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研究背景下,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用户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为互动性对知识共享意愿存在影响提供佐证;探究心流体验在用户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针对用户互动对心流体验的影响,探索用户个人隐性动机的调节作用;通过探究社会化问答平台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提供相应建议,优化社区知识自行增长机制,满足用户相应知识需求,为问答企业提供优化策略。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本研究将用户知识互动以及情感互动引入了知识共享意愿研究议题,丰富了知识共享意愿的前因研究。以往关于互动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从整体视角出发,没有对互动类型进行划分。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将用户互动划分为知识互动和情感互动两个维度,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前置因素进行了更加细致化的研究。
2.本研究引入心流体验这一中介变量,揭示了用户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往关于互动与知识共享意愿的研究,大多分析了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的直接效应,跨越了其中的认知过程。本研究基于 S-O-R 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了心流体验这一心理变量,丰富了用户互动到知识共享意愿的解释路径。
3.本研究引入用户隐性动机这一情境因素,增强了用户互动对心流体验的解释力度。已有文献发现用户互动对心流体验的影响效应尚无定论,本研究整合了动机匹配和期望确认理论,引入了隐性动机这一调节变量,丰富了用户互动对心流体验关系的适用边界。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社会化问答平台研究综述
社会化问答(Social Question and Answer,简称为 SQA)是一种新颖的网络问答形式,又称为社交问答或者互动性问答。社会化问答依托社交网络技术,汇集众多用户的智慧,进而产生价值。网络的社会问答方式起源于国外,其发展可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 2002 年,由韩国 NHN 公司率先创建了第一个社会化问答平台 Knowledge-iN。随后,国内外一批问答平台紧跟其后产生,包括百度知道、Yahoo、Answers 等。这一阶段的问答平台均属于基于某一特定搜索引擎运作,较为单一化,缺乏用户社交互动功能。第二阶段则始于 2010 年,随着 Quora 在美国横空出世,标志着问答平台的功能由问题导向向着社交导向的拓展和延伸。随后,“知乎”等国内社区相继诞生,进一步促进了问答平台的发展。这一阶段的问答平台功能多元化,既保证了问答社区知识交互的核心功能,又强调了社交在社区生态中的重要作用。而问答社区的社会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既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便利,又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挑战。这些新兴的内容也促使着学者们围绕社会化问答平台开展深入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社会化问答平台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点:Kim  等  (2007)认为社会化问答是以社区为基础,用户是否愿意提问以及持续使用该社区,取决于他们对高质量、易获得性知识的需求。Gazan (2010)对社会化问答网站展开了系统的论述,认为社会化问答网站是人们围绕着提问、解答以及评分等内容产生交互的地方。Radford (2013)认为社会化问答是以社区为基础,经过有意设计以支持渴望提问的人和回答问题的人进行在线互动的一种服务。国内学者也对社会化问答平台进行了概念界定,廖方舟  (2017)认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公共社交知识平台,它向用户提供知识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可加入的社会化关系网络,既延续了传统问答网站和百科的知识性,也使用户之间更加具有交互性。郭顺利  (2018)认为现有社会化问答平台是对传统问答平台的继承与发展,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出发点,基于社会化网络关系形成的搜寻、共享和传播知识的开放型知识问答服务平台。因此基于前人的定义,本研究认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是由网络技术为依托,人们在信息流转过程中寻求知识、情感交互的地方。
图  2  虚拟社区知识互动流程图
..........................

第二节  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综述
一、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指组织成员间交换知识的过程,这代表着共享知识至少发生在两个及以上个体之间,一方是特定知识的拥用者,另一方是特定知识的获取者。知识共享是一个在组织内部较为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和创新产生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知识共享有助于促进组织学习,通过将组织中个体层面的知识聚合为团队乃至组织、社群层面的知识,从而增强组织、社群的竞争优势(Nonaka, 1994)。相较于组织中成员的知识共享,在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更是社区能否长久生存的命脉所在。但是由于知识获取的高成本、分享的高风险以及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知识共享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自发主动地进行(Cabrera, 2002),而社会化问答社区中,如何有效激励或干预用户知识共享成了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
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共享层面的意义,Eriksson和 Dickson (2000)认为知识共享既包含了信息共享层面上的意义,即知识提供者将知识传递给知识需求者;而更深一层次的含义,则是知识提供者愿意帮助知识接受者了解知识内涵并让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后者的知识与行动能力。本研究总结已有文献,提出知识共享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认知与行为。人们在知识共享之前会先产生愿意进行该行为的意愿,再产生行为,并且会在认知与行为发生过程中创造出一些新的知识。
二、知识共享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共享是问答社区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知识作为核心资源,对用户个人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而知识无论在组织内还是在组织间流动都不是自发进行的,通常取决于知识拥有者是否有知识共享意愿(Eriksson,2000)。因此知识共享意愿被众多学者广泛地应用于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当中。
Hansen (1999)指出知识共享包含了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共享意愿两个方面,因此,知识共享意愿该概念开始被学者们所认识并研究。学者们在研究知识共享意愿时,根据研究主题的差异给出了不同定义。例如 Bock 和 Kim (2005)认为知识共享意愿是指将自身投入知识共享行动的程度,而他们针对的目标是个人。王士红  (2012)在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研究中,认为知识共享意愿是员工的一种感知意愿程度,即员工愿意把显性和隐性知识分享给他人的程度。同时大量研究中知识共享与知识共享意愿混淆使用,即知识共享指的就是知识共享意愿。本研究中知识共享意愿主要指用户对于自身知识、经验是否分享给他们的一种感知程度。
...............................

第三章  假设和模型........................................... 25
第一节  用户互动与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 25
第二节  用户互动与心流体验的关系............................... 26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3
第一节  变量定义....................................... 31
第二节  测量量表.................................... 32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9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信效度检验...................................... 39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 41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信效度检验
一、数据收集
(一)调研对象的选取
本次研究对象为知乎的用户,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用户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此,研究对象主要选择已经使用过知乎的用户,而知乎潜在客户或者听说过知乎的群体不在调研范围内。
(二)数据来源
在发放对象上,本研究主要针对知乎用户,其中包括学生群体、程序员群体、高校教师群体、事业单位群体等等,都有使用过知乎的经历。
问卷的发放渠道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线下主要通过走访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填写。在受访者填写问卷之前,首先询问是否使用过知乎,如果回答使用过,则进一步向其耐心说明研究目的、填写要求,解释一些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的题项。通过线下方式发放纸质问卷 205 份,回收 19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45 份。线上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对亲戚朋友等使用过知乎的用户进行问卷发放,通过线上方式发放问卷 367 份,回收问卷 348 份,其中有效问卷 293 份。本次数据收集阶段共发放572 份问卷,回收 538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438 份,有效回收率为 81.4%。

表  10  问卷回收情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S-O-R 理论以及动机匹配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用户互动到知识共享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量化分析以及讨论,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实证检验了用户互动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根据人人互动,对用户互动进行了维度划分,发现用户知识互动、用户情感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都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与孙冰杰和吴忠  (2019)的研究结论类似。这表明在社会化问答社区内,用户之间进行频繁的知识互动能够提升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用户更愿意将自身的知识与进行过知识互动的其他用户分享;而用户之间加深情感互动,有利于构建情感纽带,提升用户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已有研究在社交互动是否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上存在分歧,而本研究基于对社会化问答社区情境中的探索,证实了用户互动确实能够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为已有的研究结论提供佐证。
第二,发现心流体验在用户互动与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充当部分中介的作用。在过去关于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证实了用户社交互动会促进用户知识共享意愿。但其内在原因及影响机理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研究。本研究通过心流体验路径解释了用户互动行为会有效增强心流体验,最终影响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已有通过 PAT 模型对心流体验的研究由人、工具、任务出发,探索心流体验的前因后果以及作用。本研究从 S-O-R 理论视角出发,证明了心流体验在主效应中充当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心流体验是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共享意愿产生的重要环节。
第三,验证了用户互动对于心流体验存在显著影响。这与李颖和肖珊  (2019)的研究结论相符。这表明,在社会化问答社区内部,用户之间频繁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时间在飞逝的沉浸感、放松感以及愉悦感。心流体验的前因主要基于心流体验通道模型与 PAT 模型,本研究得出用户知识互动以及情感互动对心流体验的影响基于人(P)与工具(A)之间交互作用对心流体验的影响,丰富了 PAT 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内部因素交互对心流体验的研究。在原有人机互动性与心流体验存在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加入了人人互动与心流体验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