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角下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9:54:48 论文编辑:vicky
资本方合作态度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及参与三方风险分担的最佳模型。本文获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对风险分担的研究,研究发现将 PPP 模式引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不但能使资金压力减轻,而且能提升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运营等效率,除此之外,引入 PPP 模式还能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发生转变。(2)在风险识别阶段,选取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 16 篇相关文献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PPP 项目库中 5 项海绵城市 PPP 示范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现频率次数大于 4 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共识别出了海绵城市PPP 项目的 31 项风险因素,其中宏观风险因素 18 项,中观层风险因素 10 项,微观层风险因素 3 项。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不断加快,传统的城市人口增长与生态发展的均衡模式渐渐被打破,水资源因此而面临着诸如洪涝问题、水资源短缺、径流污染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各种问题,为缓解以上出现的城市生态问题,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的雨洪管理系统,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传统的城市建设中的雨水处于快排模式,雨水找不到可供流通的场所就只能白白流掉。相反海绵城市建设属于慢排模式,它能充分协调人与自然的环境、尊重自然,把“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组合在一起应用到雨水的收集使用之中,使得城市能像海绵一样,不缺水的时候把雨水储存起来,等到旱期缺水的时候再将汛期储藏的雨水释放出来加以使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城市用水压力、洪涝灾害以及径流污染等问题的发生,还能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015 至 2016 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先后公布两批海绵城市试点名单,总共 30 个城市成为试点城市。同时为了支持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开展,中央财政对各试点城市均予以三年专项补助,其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每年的补助分别为 6亿元、5 亿元,而其余城市则每年 4 亿元。对试点城市采用 PPP 模式项目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 10%。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大、对建设与运营的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单依靠政府出资将无法满足各大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故而将 PPP 模式引入到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来弥补建设的资金缺口,能够很好的提高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效率及质量。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项目库统计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已录入库财政部 PPP项目库的海绵城市项目有 70 个,合计总投资额为 1088.0781 亿元。其中,全国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有 20 项的合作期限为 11~15 年,合作期限为 16~20 年的项目有 24 项,而合作期限小于或等于 10 年的有 7 项,合作期限为 20 年以上的项目为 19 项。可见目前的海绵城市 PPP 项目多为 20 年期以下的短期项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Andrew 等(2013)  研究发现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在城市地区不仅能够使温度降低,而且还有利于改善户外人类热舒适性的潜力。
Muhammad Shafique 和 Reeho Kim(2017)提出需要将新的雨水管理措施引入发达城市,以减少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在发达地区,很少有空间可用于改造LID 做法以进行雨水管理。通过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应用的改装 LID 实践,提出改造不同 LID 做法的最佳位置,同时强调了在城市地区改造 LID做法的障碍和潜在解决方案。
Shishir Mathur(2017)通过研究印度卡纳塔克邦城市供水改善项目,发现 PPP模式既能吸引私人投资用于雨水管理等公共项目,又能提高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合作效率。
耿潇,赵杨和车伍(2017)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及其与 PPP 模式的联系,探讨海绵城市 PPP 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结合新西兰奥克兰和美国乔治王子郡两个 PPP 案例分析并提出海绵城市 PPP 模式在我国应用的几个要点与建议,同时展望未来海绵城市 PPP 的发展。
陈前虎,孙攸莉和黄初冬(2018)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视角,识别并构建了法规、管理、技术和资金四类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风险因素的因子荷载和关联性。
图 1-1  论文技术路线图
............................

2.  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2.1  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在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其中宏观风险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等,中观风险包括融资、设计、建设等,微观风险包括合作关系和第三方风险。不同的风险因素会引发不同的风险事件,而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就有可能会造成项目的成本上升、收益减少、工期拖延或质量降低等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需要清楚地了解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识别项目风险、制定项目风险分担流程,并使分担主体对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分担,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影响。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因素的形成机制如下图 2-1 所示:
图 2-1  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因素的形成机制
.............................

2.2  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2.2.1  风险识别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PPP 项目任一参与方在对自身能力、知识和经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事物本身的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发现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并进行系统地归纳和分解。表 2-1 总结了几种常见风险识别方法的长短处及适用性。
表 2-1  常见风险识别方法的比较
以上是 PPP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的几种常见方法。这些方法即存在优势也有其缺陷,在现时 PPP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要想找到一种最佳的识别方法不太容易,只有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有时也许是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致使项目风险识别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海绵城市 PPP 项目持续周期长,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而这些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不一。目前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对海绵城市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还没形成一套较为全面完善的方法。本文将通过筛选相关文献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项目库中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识别出海绵城市 PPP 项目的风险因素,为后续风险分担打好基础。
................................
 
3.  基于风险偏好的 PPP 项目参与方风险分配分析 ....................... 24
3.1 海绵城市 PPP 项目风险分担主体的划分 ............................ 24
3.1.1  政府部门.............................. 25
3.1.2  社会资本方................................. 25
4.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的共担风险分担比例分析....................... 38
4.1  三方讨价还价博弈过程分析......................... 38
4.2  不完全信息下三方风险分担的第一阶段模型构建及分析....................... 38
5.实证分析——以萍乡市白源河片区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 .............................. 50
5.1  案例概况....................... 50
5.2  公私双方合作态度演化博弈分析......................... 51

5.实证分析——以萍乡市白源河片区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

5.1  案例概况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白源河片区核心任务区和白源河片区协调区,总面积5.61 平方千米:白源河片区核心任务区:南至南环路—三湾路、东至萍安大道—学院路、西至五丰河—萍水南路、北至无专南路,总面积 2.66 平方千米.白源河片区协调区:北至南环路南至韶山东路,西至萍水河,东至安源大道,总面积2.95 平方千米。
萍乡市人民政府授权萍乡市昌兴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与中标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组建 PPP 项目公司,该公司与实施机构萍乡市安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区建设局”)签订 PPP 项目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在该项目公司中双方的控股比例为 45:55,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公司中占控股地位。项目总投资估算约 15572.36 万元,项目资本金为项目总投资的 40%,即约 6228.94 万元,其余资金需要项目公司通过外部融资获得,其中政府方资本金为 2080.46 万元,资本方资本金为 8321.82 万元。具体的交易合作结构如下图5-1 所示: 
图 5-1  萍乡市安源区白源河片区海绵城市 PPP 项目交易结构图
............................
 
6.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对我国海绵城市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进行了研究,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分担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合作态度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及参与三方风险分担的最佳模型。本文获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对风险分担的研究,研究发现将 PPP 模式引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不但能使资金压力减轻,而且能提升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运营等效率,除此之外,引入 PPP 模式还能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发生转变。
(2)在风险识别阶段,选取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 16 篇相关文献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PPP 项目库中 5 项海绵城市 PPP 示范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现频率次数大于 4 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共识别出了海绵城市PPP 项目的 31 项风险因素,其中宏观风险因素 18 项,中观层风险因素 10 项,微观层风险因素 3 项.
(3)“有限理性”的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在组建 PPP 项目公司时,在未知的风险面前,既可以选择“积极合作”的策略,也可以选择和“机会主义”的策略。本文在建立双方合作态度的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最终促使双方选择积极合作策略的条件。
(4)在风险初步分担阶段,根据承担主体对风险的偏好不同和海绵城市 PPP项目的产出收益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将所识别的 31 项风险因素划分为非共担风险因素和共担风险因素;接着,针对分担主体共同承担的风险因素,构建三方的两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各方各自应承担的比例进行了求解计算。
(5)以萍乡市白源河片区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运用 Matlab 仿真分析了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合作态度的演化博弈过程,依据三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项目进程中的非共担风险和共担风险进行了分类,将 Matlab 随机模拟得到的参数均值代入分担比例公式计算出了分担主体三方共担风险各自的分担比例,研究发现该分担比例分配正好迎合了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