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现状与策略探讨—以福建省高校附属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6 20:59:4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目前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到以下认识结论: 第一,协同办学的不同模式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生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将所有模式都整合成同一种,而人为地抑制或控制办学过程的丰富性及延展性。需要针对性地分析不同模式现存的问题。其中,隶属型行政指令效应最强,容易产生协同上的倦怠和推诿;共建型管理界限往往难以清晰,权责模糊的问题是最大瓶颈;嵌入型融入了最新的社会资本展现了全面的发展活力;因此有效协同办学的方式可以向嵌入型的多元协同方式借鉴,但不是完全否认掉原有的体制;


第一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高校附属小学

高校是以实施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各种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个人、私人团体、教会等举办。采取全日制、部分时间制、业余学习等方式,提供获得某种学位、文凭、证书的高等教育。招收具备中等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力及以上水平的人员。

“附属小学”简称附小,就是所有在正式名称中冠以高校全名的各类小学的概称。全国高校附属小学小学根据归属主体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部属高校附属小学、省教育厅直属附属小学、高校直属附属小学。本文对高校附属小学定义为"具有小学基础教育功能,且与高校存在实质性合作关系的(领导关系、合作关系、支持关系)的,冠以高校校名的附属小学"。高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单位,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而建立的一个附属机构,与一般的普通小学在办学管理的机制上存在差异性,十分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二、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兴办和经营管理学校的体制机制的特定样式。办学模式是由办学资源的特殊属性及特殊组织结构形式所决定。26从办学体制角度阐述办学模式实质上指的是宏观的办学模式,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等。

随着基础教育的属地化改造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和附校之间的关系,及附校的办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办学体制的角度分析办学模式,可将高校附属小学的办学模式分为三类,即隶属模式、共建模式、嵌入模式。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企业合作开展的办学项目已成为高校附属小学在办学模式上的新趋势。这种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会推动着学校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理论来源非常丰富。因此,本研究特地选择协同创新理论、信任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创新理论与本研究相关性

在协同定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协同创新理论。

”协同创新”就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构建共享的观念、平台和机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新的整体结构,并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30 在协同创新理论架构中,“战略协同”、“知识协同”与“组织协同”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教育行政部门、附属小校沟通乏力,进而导致多元办学主体之间缺乏协同创新思维、机制和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协同办学的效益最大化。运用教育协同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架构,对研究与指导高校附属小学多元办学主体的多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并对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因为高校附属小学的办学属于多元主体的协作过程,因此要实现高效的协同需要聚焦其核心目标,而协同创新是重要的路径支持。

教育论文参考


第二章  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选取了问卷调查法,采用 SPSS 软件分析获得的问卷数据。其次,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归纳整理访谈数据。

一、问卷设计说明

(一)问卷结构

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深入阅读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测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参考样表。诸如:丁远波对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管理要素进行了分类,包括办学自主权、校园文化、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物质资源、学校品牌六个要素;唐彰新详细分析了高校与附属小学的协同办学机制,分为目标机制、动力机子、组织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并形成了认同度问题、参与度问题、平台问题、配套问题、整体绩效问题等五个可量化的维度。

综合参考以上的维度划分,问卷设计各个维度的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教师[2013]3号文件,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文件中将校长的专业能力要求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层面,从这六个层面出发,结合高校附属小学的办学特点,将协同办学效果的评价维度分为办学规划、文化育人、课程教学、师生发展、组织管理、资源共享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围绕附属小学办学的三种基本主体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附属小学开展。

同时,笔者进行了前期的探索性研究,收集整理并参考相关的问卷题目信息,自行设计问卷题目,并听取了有关专家对问题设置的修改建议。所拟的这份《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由背景资料和正式问卷两大部分构成,在教师的背景资料这部分,主要调查了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的性别、年龄、教龄、和身份。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统计分析,在本节中,主要从信效度检验分析、总体状况分析和差异性分析这三个小方面来解释说明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认识现状。

一、信效度分析

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笔者首先从总体和六个维度的数据触发进行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2.3 所示。从表中可知,无论是总体还是分项维度,调查问卷计算得到的Cronbach  α 系数(克朗巴哈系数)均超过 0.8,说明正式样本数据的整体信度良好;同时,总体和分项维度的 KMO 值均在 0.8 以上,Bartlett 球形度(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的显著值 sig 为 0.000(小于 0.05),也说明正式样本所得数据的结构效度良好。数据显示,该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设计的问卷及获得的结果有效。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问题表征 ..................................... 46

第一节  办学规划协同缺位 ........................................ 46

一、缺少彼此认同的办学理念 ....................................... 46

二、缺少有效的内涵建设指导 ................................................ 47

第四章 高校附属小学协同问题归因分析 ......................................... 62

第一节  协同主体权责未能廓清 ........................................ 62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放、管、服职责虚化 ......................................... 62

二、高校对附属小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淡化 ......................................... 63

第五章 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改进对策 ........................................... 69

第一节  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 69

一、厘清协同规划主体权责 .................................... 69

二、建立协同办学组织架构 ...........................72


第五章  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改进对策


第一节  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高校附属小学的办学过程属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和合作范畴。合理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协同主体未能廓清等协同问题,理顺协同办学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该对策的设计主要从厘清协同规划主体权责界定与建立协同办学组织架构两部分内容来展开。

一、厘清协同规划主体权责 对协同办学主体的权责进行清晰的界定是保障高校附属小学有序运行的基础,也是协同组织进行学校管理的重要条件。在高校附属小学的办学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附属小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理的权利和责任,从而清楚自己丛属的管理域和执行域,进而达到“1+1+1+1>4”的优化效果。

(一)政府部门权责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承担政策引导、资源调配、人事管理与行政监督等功能,扮演着“宏观调控者”的角色。在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实践中,政府部门的权责主要包括: 

在行政上提供政策支持,参与协同办学管理。一是政府要为协同办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将协同办学纳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之中,而不是只在形式层面或口头上支持;二是要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减少指令性计划或定量指标任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制度和政策带来的额外工作量,避免对协同办学实施主体的多重阻碍;三是对高校和附属小学在协同中的行政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四是要对高校附属小学对基础教育引领作用进行评估和指导,促进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以期形成以一带多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局面。

在资源上引导经费倾斜,支持基础设施基建。一是要重视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在教育财政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附属小学的协同办学需求,提供有效的资金倾斜和基建支持;二是要对一些有志于参与协同办学的企业进行要积极进行扶持和鼓励;三是要在政策激励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针对高校、附属小学、企事业单位的子女入学、教育医疗释放一定的政策红利,从而促进不同协同主体参与协同办学的积极性。


结语


一、研究总结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目前高校附属小学协同办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到以下认识结论:

第一,协同办学的不同模式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生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将所有模式都整合成同一种,而人为地抑制或控制办学过程的丰富性及延展性。需要针对性地分析不同模式现存的问题。其中,隶属型行政指令效应最强,容易产生协同上的倦怠和推诿;共建型管理界限往往难以清晰,权责模糊的问题是最大瓶颈;嵌入型融入了最新的社会资本展现了全面的发展活力;因此有效协同办学的方式可以向嵌入型的多元协同方式借鉴,但不是完全否认掉原有的体制;

第二,协同办学的信任度和积极愿景是激发各个办学主体的领导层、一线教师、基层学生的动力机制基础。在现有的协同办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协同办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执行者状态,而缺少主观能动的积极作为;本质在于协同办学对教师和学生支撑的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前瞻性指导比较薄弱,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实质性帮助还不高,因此导致愿景认同上仍然存在很大的被动能量,因此,改进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应从全局程度营造起一种信任环境和共同的愿景生态;

第三,通过协同办学、文化育人、课程教学、师生发展、组织管理、资源共享这六个维度的调查,结合访谈的内容梳理出协同办学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主要包括办学规划协同缺位、文化育人协同不畅、课程教学协同偏失、师生发展协同乏力、组织管理协同弱化、资源配置协同不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协同创新理论、信任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与教育生态学理论提出四种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分别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创新信任激励协同机制、优化教学研究协同模式、建构生态资源协同系统。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