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革情境下中学教研组个案探讨

发布时间:2021-11-23 11:09:5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教研组作为学校变革实践的实施者,教研组成员所采用的行为策略对变革必定会有影响。当教研组行为阻碍学校变革时,就是消极的行为。反之对学校变革推动或支持的教研组行为就是积极的行为。许多教研组在变革中因缺乏积极性而显得动力不足。想要转化“消极的行为”要能够在学校变革中平衡相关人员的利益、塑造核心价值与共同愿景、扩增师生的能动空间、发展个人专业学习与学校变革的持续更新机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在变动不居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改革潮流此起彼伏,各种教改方案相继出炉,使得学校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在 2018 年 1 月 20 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被国务院颁布。此《意见》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系统要深化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推动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寻找突破口,解决学校发展与创新的困境;通过改革能够使得教师成为对毕业生较有吸引力的一份职业选择。该《意见》强调了学校改革势在必行的态势。此外,2018 年到 2022 年,历时五年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通知也被教育部等部门颁布,该通知有三个目的:其一,在教育改革中助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加快一线教师综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三,在改革过程中,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能够被打造出来。同样强调了学校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教师适应变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适应教育改革大环境,有利于发现学校改革时基层组织内部的实际状况。

中学教研组是我国学校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传达和执行上级有关精神和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教研组也是一个学术性的组织,它的职责包括了解本学科组的最新教学动态,教科研理论和活动的学习与展开,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等。教研组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组织与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中学教研组在学校变革中起到先锋作用。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国情,从学校变革背景下,以微观政治为理论依据以及我国现有教育国情下的教研组的研究尚少。

在实践工作中,作为一名工作十余年的一线教师,笔者深刻感到学校教研组在面临学校重大变革时会承担巨大的压力。笔者所在的 B 校是一所乡村高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江苏高考改革教育局对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引发学校自主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学校变革情景下中学教研组的个案研究,有助于反映出学校变革过程中真实的教研组承受的压力以及教研组内成员的应对的行为策略,进而分析教研组创新的条件。为理解学校变革现状以及教研组改革方向提供新思考。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基于学校组织变革理论,从微观政治视角来研究教研组教师的行为策略以及心理需求,透视学校内部权力互动的复杂性,聚焦社会变迁与学校变革中的基层组织应对的行为策略,为理解学校变革现状以及教研组改革方向提供新思考。

(二)学校变革研究一般较多从学校层面或校长视角去研究,本课题为学校变革研究提供教研组这样的基层组织样本,观察视角独特。通过个案剖析,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教研组生活,为学校组织研究提供底层叙事。

二、实践意义

(一)探寻个案学校变革的成功策略与阻抗因素,为教研组研究增添普通乡村中学样本。

(二)总结教研组在学校变革中的普遍作用与真实经验,给教研组今后的发展与学校管理提供启示。

表 1-1 对行为策略的分类

表 1-1 对行为策略的分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学校变革研究

国外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学校变革的研究开始出现,到了 90 年代,该内容的成为独立的研究范畴。我国则是在进入 21 世纪后,才逐渐开启学校变革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校变革的背景和理论研究

学校变革是对社会转型与教育现代化的回应。单中惠(2013)认为,学校变革是基于现实教育变革大环境的背景。国外有两次学校变革,一次是为了建设层次分明的学校教育教学生涯,另一次目的是打破单一的学校生存境遇。国内社会,学校变革的焦点将是研究如何协调学校内部成员的关系

20 世纪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经历了“进步”、“民主”和“卓越”的蜕变。“卓越”阶段的研究包括两次革新,其一是学校领导把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下一级别的人员手中。的。二是把教师的研习效果作为评价学校变革的标准,这样一所学习型校园就被打造出来了。社会转型与教育现代化运动对于中国学校变革的重大意义同样被国内的研究者关注到。舒悦(2014)指出,纵观国内学校发展的历史,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学校变革的行动和目的也各不相同。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学校是学校发展与变革的最终目标,这是对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及知识付费时期的充分并快速的反应②。

国内外学者就学校变革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视角各不相同,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的学校变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系统理论知识。在教育管理学教材以及专著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同时也有大量的专题丛书出版的也较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他被公认为研究学校变革理论方面的国际权威,其代表作《变革的力量》等对国内外影响较大。中国内的学校变革研究理论基础和视角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理论。学者马健生和杜育红是从经济学的利益冲突视角来探究;杨颖东(2015)从微观政治学这种新视角探讨学校变革;③刘国艳(2007)从制度的视角研究,她认为制度不但对学校教育有影响,而且也是学校变革的主因;④柏成华(2008)在新公共管理基础上分析学校变革的成因;⑤王加强(2009)在《学校变革的生态分析》中,以生态学理论为教育研究方法。⑥杨小微(2004)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学校变革。

.......................


第二节 教研组研究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实施组织,有关教研组的研究也是比较多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综述:

一、教研组历史研究

我国解放伊始,学校的教育受前期战争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应中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学校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主要是苏联。与此同时,1957 年 1 月 21 日,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 草案) 》,根据该草案的内容,教学研究组全国中小学都应被设立,这表明了教研组建立已经有 60 多年的历史,教研组作为我国中小学日常的一个教学生态组织。尹文坚(2006)从教研组的历史角度出发,教研组的作用是明确同一学科教学所使用的课本和考纲考察范围,拟定学科一学年的工作安排,提升教育方法的改良。①学者赵萍(2017)指出当前有关教研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三个研究领域:教研组的功能、日常活动、教研组长和我独具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国外教研组的历史主要从欧美几个主要国家、苏联和俄罗斯等国来叙述。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一群专长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们聚在一起,逐渐的在 20 世纪初期,卓越的教学研究团体在国外快速的流行起来,也就相当于中国的教研组。黄迪皋(2011)的专著里指出,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被斯腾豪斯倡议。至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兼具理论研究的功能。③1988 年以后,教研组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学者佟冬梅(2012)指出同行者之间的指导以及同事间学习共同体的成立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①教研组的成员就是在学习共同体里的成员,美国或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形式看中自由,结构比较松散。因此,教研组的活动范围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的活动形式自由发挥的比较多。俄罗斯的教研组建设始于 1947 年,基于对 10 年前章程的修改,对教研组建设、管制以及工作安排做了细致入微的阐述。这为后来的苏联学校教学研究组开展工作奠定了主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成为了我国教研组建立初期的相关法规。从此,前苏联学校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研究组织。此外,福尔柯夫斯基和马立雪(1954)共同创作的专著里表明,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似学科的教师参加相近的教学法小组,或找懂得这门学科的教师实行互助,或与附近其他中学组成同教材、同进度的联合教学法小组。②1970 年《普通中学条例》对教学法小组的组长产生条件进行了改革,规定教学法小组由“有经验”而不一定是“最有经验最有威信”的教师领导,组长由“小组会议推选”而不再是由“校长指定”。

................................


第三章 B 校教研组日常的工作角色 ............................ 17

第一节 各级任务的承接者....................................... 17

一、领导眼中的教研组............................................... 17

二、组长眼中的教研组..................................18

第四章 B 校教研组承受的变革压力........................................ 31

第一节 学校的发展瓶颈.............................................. 31

一、地理位置劣势.......................31

二、生源质量下滑.................................31

第五章 B 校教研组应对的行为策略.................................... 39

第一节 变革中教师行为策略的类型排序....................................... 41

一、采用最多的“合作结盟”与“形象示范”策略............................... 41

二、采用较多的“职权压力”与“赞美施恩”策略........................................ 42


第六章 B 校教研组创新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组织对个人心理需求的满足

现有研究证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正向预测着自主动机和创新行为。①蔡永红的研究也证实了组织创新支持对个体创新的激励作用。②然而,研究结论也因国家不同而变化,在亚洲,影响个人创新与幸福感最大的因子是关系需求满足度,最小的则是自主需求。③在欧洲,能力和自主需求的满足程度较大地作用于个人的内部动机,最小的则是关系需求。④另外,还有研究提出,关系和能力需求满足是自主需求满足的影响因子。

因此,笔者为了探究 B 校教研组创新的条件,基于杨红明的“三种心理需要量表”以及蔡永红的心理需求满足调查问卷的题目,编制了一份包含 12 道题目,关于 B 校教师关系、能力、自主心理需求的问卷,三种需求各 4 题,其中能力需求以及自主需求各设置了一道反向问题用来测谎分别是第 3 题和第 9 题,与教研组内成员的行为策略问卷一同发放。接下来借助回收的教师心理需求问卷的有效数据来分析 B 校教师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影响创新的条件。

关于 B 校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方面的分析,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三种心理需求满足的程度以及差异原因。表 6-1 是三种心理需求满足的程度排序表。

表 6-1 B 校教师三种心理需求满足度排序表

表 6-1 B 校教师三种心理需求满足度排序表

................................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学校变革是常态,教研组承担着重要作用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对人才的培养也会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学校注定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变革推动了学校变革,反之学校变革也对社会转型与教育现代化的起到了助力作用。

可以说,学校变革是常态。学校变革的推行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来实现的。教研组自身应有的首要职能是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等,在学校发生课堂教学改革时,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在改革初期,教研组承担着改革的传达和解读作用。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全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理解改革内容。组内成员共同认真研讨,并且结合本学科特点,调整改革方案,形成适合本学科教研组的改革方案细则。通过教研组长上示范课,使得组内成员改革起来有抓手且跟进改革。

在改革中期,教研组承担着改革的推进作用。教研组通过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革计划,计划内容充实,措施具体,完成度高。由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安排,分解改革任务,分配任务落实到组内每一个成员,确保全组教师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按计划践行改革模式,课后,在每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中,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要求,充分认真研讨改革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详实记载教研和备课活动的过程与讨论内容。

在改革后期,教研组承担着改革的经验反思总结作用。结合改革实施的实践以及每次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研讨的内容,教研组能够掌握改革的优势和不足,从优势中总结经验,在不足中反思。为学校以后的改革积累经验。

综上可知,在学校变革常态化的情境下,教研组承担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