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师责任承担现实困境思考——以广西某所寄宿制初中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6 10:05:0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教师不只是一份职业,个人在扮演这一身份时也需要生命关怀,过高的期望、尖锐的社会批评等严厉的声音下,逐渐显露的是教师被赋予的过分夸大的责任,要是教师责任得以整合于边界范围之内,就要对教师被赋予的角色重新进行考虑。


第 1 章 追溯与洞悉:教师的现实生存境遇


一、传统村落社会的徙变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28”费孝通对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如此定义,在这个乡土社会中,人人都互相熟悉,但不同地区如村落与村落之间交流甚少,这一片地区上的人活动范围上存在地域上的限制,终老于斯是这样的熟人社会的常态。从空间上看,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看不到尽头。而波纹推得越远,纹路就越薄,联系就越疏淡,这就是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差序格局,A 村的村民在这样传统的社会格局下曾经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生活。而伴随着国家对于全民教育政策的强制推行,“文字下乡”带来的是国家权力在传统社会格局的下沉和对于乡土文化形成的干涉,新式学校的兴起的同时,相对地,这种乡土社会中人人相互紧紧连结而成的时空格局也被改变了,乡村中的人际关系趋于理性化,最终让今日的村落社会呈现出“半熟人”的社会特质。

(一)“没落凋零”的乡野生态

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同时也是互相熟悉,住民自治的熟人社会。中国的传统基层社会其特质与滕尼斯所提出的以血缘、亲缘为纽带地礼俗共同体29相似。在谈及 A 村的现况时,无论是在 A 中教师还是本地居民看来都已经是“凋敝”的状态。这种“没落”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是人口基数的流失,90 年代的外出务工潮,再到现如今城镇化进程的推动所带来的结果就是 A 村住民人口减少,其次便是村落社会人口流失伴生出乡土文化及其所依托的物质生活空间发展难以为继,由于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A 村的绝大数土地耕种都是留在村内的老人完成的,即使是宗祠祭祀这一类大型活动也要比以前冷清不少。这股住户数量的锐减,也为 A 村当下地缘血缘关系的淡化、曾经围绕家庭氏族等团体形成的乡土团体格局的名存实亡提供了必要充分的外在环境渲染。村庄间的社会关系也在这样的历史变迁下发生着改变,人际关系呈现工具化临时性的显性特质,基于人情的乡村秩序逐步转向趋于以利益追求作为自身行动准则。特别是对年轻的村民来说,他们对于 A村的归属感更为淡薄,仅仅是偶尔聚合在一起,很快就又分散掉,甚至这种冗沉的人文氛围也影响了村庄这一社区内部的交往功能实现,学校和孩子都在远离此地。A 中的教师们对 A 村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单纯的工作或学习场所来认识,因此自然也难以建立起与 A 村的更为深层的联系。


二、本土学校发展的现代化转向

(一)从“嵌入”到“悬浮”的学校教育变迁之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政策,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等相关政策施行以来,乡村本土教育发展经历了“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变迁历程,现代新式学校教育内含的标准化、国家化和制度化等西方现代化话语逻辑特征,显然打破了曾经以维护地方性知识文化为己任村落小共同体的内部崇拜与自信,这也使得乡村教育越发脱离村落社区,从“村落中的国家”演变为“远离村落的城市”31,学者李涛对此提出,2000 年以来中国的所有公共政策,,其实质“无一不是由上而下单向度磨灭弱质文化的过程”,赋以“弱质文化”标签的背后其根据是“经济绩效的合法性”32,这一“文字下乡”运动的实践并非是出自乡村社会中人们的主体性诉求,它代表的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强行渗透和控制的力量,必然一开始就要面临和乡村社会内生嵌入的私塾所代表的“旧学”力量的对抗,象征着国家制度的“下乡”,而结果就是新式教育彻底取代了私塾并扎根于村落中。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农村学校在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下陆续被撤并或升级,学校数量和布局情况的大幅变动,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逐渐发展成的“村村有小学”的乡村教育格局相比,又呈现着“文字上移”的趋势。而不论是“文字下乡”还是“文字上移”其实质都是一致的,是国家意志对乡村教育不同阶段的控制策略和操作手法。而由于悠长的历史底蕴,A 中在曾经轰轰烈烈进行的撤点并校政策中得以被保留了下来,经历了从初中——完中——初中三个阶段的学段变迁,所接受的学生所处的地理范围也从镇上或村里的孩子扩充到了其他偏远乡镇,办学的主动权也移交到政府部门。同样,在城镇化进程的时代大背景下,学校内部发生的人员变动、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中不得不被市场经济原则所裹挟,而学校中的教师群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拒斥并开始顺应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教师群体的社会交往从传统的“人情”维系转向于“金钱”交换。33A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它名字背后的历史依旧完好的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但内里却随着近几年关得越发紧实的大门、越发砌高的学校围墙而进一步远离 A 村村民曾经极为推崇的“人才辈出之地”。


第 2 章 取舍与协调:契约责任与个人认知的抉择


一、重训轻育的职责认识:内部定位与外部要求的不协调

对于教师定位,韩愈在《师说》里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以自身存在滋养引导未成熟的个体的职业。对关怀情感的强调是教师职业最为显著鲜明的特点。尽管在后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主流的氛围“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社会团结的任务”35。但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教师自己,也仍然将教师预设为一个“好人”角色。Stephen Chatelier,Sophie Rudolph 也认为“虽然关心的愿望不是教师进入教师职业的唯一动机,但关心和不关心的问题是学校结构和功能的核心。”36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充分地履行自身责任义务是社会对教师普遍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更注重课堂上知识和价值观的自我单方面输出,将自身形塑为单纯的“教书匠”或是领导带领下的“打工仔”,而不看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一)背景——教育现代化大潮下教师应然的职责坚守

我国的《教师法》对教师的角色内涵做了明确的描述与统一,并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教师角色所对应的职责和义务,在对教师的义务的规定中,《教师法》也提到了“为人师表”、“遵纪守法”、“爱护学生”、“以德育人”、“提高觉悟”等内容,而对于教师解聘的情形说明则主要是指个人职业道德败坏以致有违法律规章的几种情形。其次,在法律层面上,除了《教师法》外,《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几部法律同样也对《教师法》中的条文进行了多角度的补充。以及各行政部门对学校内教职员工制定的行政法规,例如《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 》。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展教学活动必然是教师的天职和本分,此外,学生也处于教师负责对象的首要位置。范梅南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称为“替代父母”37,其内涵是协助学生的父母完成主要的育人责任,即教师的育人责任是父母履行了自身的主要责任之后才被赋予的。

和学校领导以及其他学校职工不一样的是,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这一专门活动来系统地完成“育人”的目的,同时,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其内容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必须基于高水平的专业化水平来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专门服务。即使是在被市场经济、世俗化价值取向等外在目的裹挟的当下,更要坚守成“人”教育这一原点使命。


二、不被看好的职业前景:个人对专业发展的不关心

愈发便捷的教学设备,轻易可得的课件模板,种类繁多的在岗培训,教师们所拥有的工作条件和资源比之从前已经越来越现代化,在 A 中的每一间教室里,都装上了崭新的多媒体和投影仪器。尽管不是所有的环境设备都翻新了一遍,但跟上一代人回忆里的那个凋敝的模样已经大相径庭。随着条件的改善,对于教师工作水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日常校内校外的听课、评课,对教师个人发表文章作出要求……等一系列的措施都在表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正逐渐下落到实践中。但教师个人的角色与自我并没有因此归束统合:“做一天老师教一天书”这样的想法依旧普遍见于这些老师的话语中,从社会各群体要求的“做个好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的理想转为“做个不出错的老师”、“安稳上完每一节课”。教师个人这种消极的生存状态,学者张培总结出是“倦怠的、被动的和疏离的”40,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之间有着隔膜。

(一)起因——“毫无长进”的学生发展催生的工作倦怠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日趋凸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这片地区的中学源源不断注入了发展动力和提供新的机遇,希沃白板、多功能一体机等先进的教学工具让教师们的日常教学更加便利,A 中校长颇为自豪地说 A 中信息化教学手段普及程度比镇上一些普通中学更早更全。不论什么科目什么内容,相关的课件模板在这些软件中都能找得到,教师拥有的教学相关资源比二十年前更多更丰富了。但是对于一部分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提升多少,甚至还比以前下降了。

袁媛老师:有些学生因为分到普通班,班里没有那些好的学生了,他们就有学习动力了,但他们初一基础就很差,就算上了初二认真点了也有点迟了,再加上这帮人都有点懒,听课的没多少,一个班有一半不是混日子就是搞事情的。以前刚出来当老师讲得比较多,现在都是黑起脸骂得多,反正只要不伤他们自尊他们也不会反感。就是这种班课上多了没什么意思,没多少人听,听的人又听不懂(这时候办公室里面有别的老师附和,“别说普通班,选生班也有这样的学生啊。现在这些小孩子就是太不自觉,上他们的课很累。”)。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我现在只要上课就行了,课后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帮他们改作业改试卷,因为会写的都没几个,所以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接我儿子放学教他写作业。

教育论文参考


第 3 章 冲突与权衡:管理量化要求与关怀情感的不耦合......................... 35

一、凌乱无序的行动施令:责任履行对象与要求的一味叠加.................................. 35

(一)最重形式的各类存档.......................................35

(二)层出不穷的额外工作..............................................38

第 4 章 背负与困扰:显性条文与隐性泛在责任的不对等............................................... 51

一、分身乏术的职业日常:工作责任与私人生活的边界模糊......................................... 51

(一)普遍存在的超时工作......................................................51

(二)密度过大的工作职责内容..............................................52

第 5 章 剖析与解蔽:教师责任困境的形成原因与优化.......................................... 66

一、“不堪重负”现象的生成机理...........................................66

(一)教师以外的教育力量“失声”............................................ 66

(二)教师角色责任的加剧...........................................67


第 4 章 背负与困扰:显性条文与隐性泛在责任的不对等


一、分身乏术的职业日常:工作责任与私人生活的边界模糊

教师作为诸多劳动者的一种,其工作时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时间长度、时间分配情况和时间密度。这也是前苏联经济学家恩·帕克提出劳动时间的三个主要表征,教师劳动时间的管理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效果。在初中教学的时间分配结构当中,教学工作所占比最大,其次就是事务性工作以及学生管理相关工作。不同地区的学校教师工作时间的分配侧重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些教学工作以外的各类事务也在逐渐侵占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和专业发展时间,这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尤其大一些,而担任班主任又是现如今国内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必须条件,同时学校也会对部分教师做出强制要求必须要担任班主任,A 中的主要科目(语数英物化)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担任过或依旧还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下文将从三个层次主要呈现班主任的重负荷工作状态。

(一)普遍存在的超时工作

各种社会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时间模式,并将其作为一种制度,要求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时间框架中从事某些活动。55由于国内现行教师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工作时间,故而可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所规定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56的工作时长。而在当下学界教师相关的研究中表明,教师普遍陷入一种严重超时工作的状态中,而在这一天的实践中,明明是教师但是一天下来没有多少时间是在做教学相关的工作,乡镇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尤其如此,这也成了众多教师抱怨自身工作的根源。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 5 章 剖析与解蔽:教师责任困境的形成原因与优化


一、“不堪重负”现象的生成机理

(一)教师以外的教育力量“失声”

对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杜威提出了个体在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这种共同生活的经验必定会不断得到扩大并对年轻一代有所启迪,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具有教育作用的,但是要使这种社会生活经久不衰仍然需要正规的教育来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64这种正规的教育可以是直接的教导,也指的是学校教育。也即是说,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成员、社会教育也是促进个体成长必不可少的。但是学校教育较于其他两者,其更有组织、计划以及也更成系统,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在进一步促进人的社会分层取向以及参与社会竞争所需要的资本积累的作用越发明晰,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放到了学校组织中。

1.家庭教育的缺位

相较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真实生活存在内源性的现实抽离,家庭教育就渗透于家庭生活中,所依靠的是父母的教养本能和经验来维系。

然而有人认为,学生入学之后,其智力和品性发展绝大部分依托于教师的引导和指引,家庭只是学生休整的港湾,而学校是他们作业和活动的场所,入学就是家长把孩子交到教师的手上的时候,因此在多数时候,家庭和社会并不是学校和教师的“盟友”,而只是平常情况下的“旁观者”和出现事故时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谴责的“法官”。在许多普通的基础学校,因为学生几乎都来自于中下层家庭,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和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更是抽不出多少时间来管教约束他们,甚至亲子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充当中间人来缓和。家长常与教师讨论的内容,更多是将与孩子在家庭生活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悉数抛给教师。

叶子家长: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叶子最近一段时间成绩下降得很厉害,我们想和她沟通起来很难,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她平时不在我身边,我在市里,他在县里,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我只有周六的时候去看看她,所以有时候沟通起来会更加麻烦,我个人的脾气比较暴,特别是她爸爸,主要看成绩,所以就更加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摘自 2020 年 12 月 14 日发给班主任的一条信息)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