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角度探寻价值目标的涵义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3-07-17 18:13:24 论文编辑:gufeng

第一章、价值目标的根据


1.1价值目标的涵义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这个词我们会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会觉得它很有价值,值得去做;或者价值不大,不愿意去做。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指的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在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外在事物,不断地改造外在事物;与此同时,人本身也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价值是客体属性与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客体能满足主体的需要,那么它就具有正价值;反之,如果客体的属性与功能不符合主体的需要,甚至有负面效应,那么它就具有负价值。“从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为主体的人类社会的需要,就是要求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人类社会前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克服种种困难,使人类日益丰富发展和完善。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就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所以价值的本质在于能够使主体更加完善,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①价值之所以能使主体更加完善,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于它本身代表着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客体的价值性实际上就是体现和凝聚在客体中的主体性。价值的本质在于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价值的本质规定了必须确立明确的价值目标。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有着自觉的能动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着一定的价值目标。所谓价值目标,就是主体根据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和主体的需要的认识而设想的未来客体的模式或对未来的希望、要求、理想。如果主体的价值目标符合主体未来发展的利益和主体与客体的发展趋势,具备实现的条件,就是正确的价值目标;相反,如果主体的价值目标不符合主体未来发展的利益和主体与客体发展的客观趋势,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则是错误的价值目标。
2价值目标的特征
价值目标是主体的价值目标,是主体情感与意志的体现,具有主观性,但价值目标又是在客观的基础上确立的,因而又具有客观性;除此以外价值目标还具有诸多特性。..............
..............................


第二章、价值目标的类型
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客体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价值目标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划分。


2.1依据价值目标的主体来划分
价值是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中产生的,所以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人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依据价值主体可以把价值目标划分为个体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人类的价值目标。
个体的价值目标
个体的价值目标指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中的需要和欲望以及满足状况。个体的价值目标可以从物质价值目标、精神价值目标和自身发展目标三个方面来分析。
个体的物质价值目标,指的是人在生存和发展的活动中对物的需求。它又可分为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的物质价值目标和用于享受的物质价值目标。人要活着,就得吃饭,满足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只有保证了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满足才能有其它的或更多的层次的需要的存在。当个人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人的需要必然上升到对更多的物的追求。这时就有了用于享受的物质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是会随着目标的逐步实现而不断扩张的。例如:当一个人不管去那儿都只能走着去的时候,他会想有一辆自行车;当有一辆自行车的时候,他会想着有辆小汽车会更为便捷;当有了小汽车的时候,他又会想要一辆豪华跑车,因为坐着更舒服。人的欲望永远是无止境的,正是这一本能冲动,给人以改造自然和不断创造价值的原始动力。除此以外,物质的价值目标还包括人对人本身的身体健康的追求。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认识到只有有了好的、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享受的物质价值目标是直接建立在人的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人们大多认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锻炼身体,注重保养,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当人们的物质目标得到基本的满足的时候,便将价值目标转向精神方面。个体的精神价值目标,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即知识,是人在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对外在事物和人自身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反映。人类是在自己掌握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确立价值目标的。..............
................


第三章、价值目标的作用..................................24
3.1价值目标的导向作用........................................24
3.1.1价值目标对现实生活的导向作用...................24
3.1.2价值目标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25
3.1.3价值目标对人的发展和完善的导向作用.........25
3. 2价值目标的评价作用.......................................26
3. 2. 1价值目标与评价..........................................26
3. 2. 2价值目标与评价的标准.............................27
3. 2. 3价值目标与评价的过程,....... ..........................28
3. 3价值目标的激励作用.............................................29
3. 3. 1价值目标对人们生存发展内在动力的激发........29
3. 3. 2价值目标对人们生活实践活动的激励....................30
3. 4价值目标的调节作用......................................................30
3. 4. 1科学、合理的价值目标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调节......30
3. 4. 2价值目标在实践过程中的调节作用.................................31
、价值目标的实现...................................................................34
4. 1价值目标实现的条件........................................................34
4.1.1主体条件..........................................................................34
4. 1. 2客体条件........................................................................36
4. 2价值目标的实现的过程。........................................................37
4. 2. 1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38
4. 2. 2价值目标的实现是创造与选择的统一.................................39
4. 2. 3价值目标的实现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40
结语...........................................................................................41
参考文献...................................................................................42


结论;
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是由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长远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长远的价值目标是由一个个短期的价值目标组成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取得短期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只有一个短期价值目标的逐步实现,长远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实现,这是一个必须的,也是渐进的过程。就是短期价值目标本身的实现也是由许多小的计划、任务和指标组成的,它本身的实现也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过程。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飞跃性表现在诸多方面。现在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过去的价值目标的实现的基础上,而将来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又是以过去的价值目标和现在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为基础。
价值理论的研究是抽象的,但是它源于现实的生活。价值目标是人的活动目标,它不同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不同于人类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它是人在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设计的人类生活的目标,并运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们的生活需要目标,也离不开目标。科学的、合理的价值目标明确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人类投身于实践活动的动力,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旨在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在反思旧有的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建设新时期的价值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习牧口常三郎著,马俊峰、江畅译.价值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图加林诺夫著,马俊峰、安启念译.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李秀林、李淮春等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王玉梁.价值哲学[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0]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