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困境与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30 22:38:5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本文通过对贵阳市 W 区安置点中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来描述移民乔迁新居之后在经济层面、生活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现状,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搬迁户在输出劳动力阶段遇到工作不好找,工资待遇不高、缺乏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一般、换工作意愿强烈等困境出现;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6 年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农村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总规模,并要求“搬迁一户,脱贫一户”。易地扶贫搬迁不但继续强调安置住房建设和人口搬迁安置,而且还要统筹考虑显著提升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社会融入、稳定脱贫等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创举,党中央、国务院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贫困地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治本之策,在推动减贫脱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奠定稳定的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搬迁移居不只是物理上的位置移动,还同样伴随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网络等方面的变化。本文立足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现状,尝试能以贵阳市 W 区作为个案研究,力图探索一条适合没有深度贫困户的二线城市地区,其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对于新社区融入度的提升路径。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188 万人,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贵州加大就学保障力度。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贵州省提出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即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从搬迁为主转为以做好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为主,要把搬迁之后的后续融入工作做好,才能稳住搬迁户迁入的心,满足了搬迁户的住房物质需求,才能使移民更好的进行基础发展,实现工作致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向往。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大部分的易地扶贫搬迁研究文献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易地搬迁过程中去探讨问题,而较少的学者去关注建档立卡户搬迁后在新的环境中的融入情况。要想搬迁居民稳扎不搬,就得通过外界帮助和移民自身努力来促进社会融入深度,那为何会出现搬迁者不能完全融入到新的社区?当地居民真的对移民充满歧视和不满吗?移民为何回迁到以前的危楼也不愿继续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新房里居住?本文尝试着回答以上问题。在搬家以后遇到了哪些新的困境,笔者分析推断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缓解之策,旨在加快易地搬迁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助力于后期的乡村振兴。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调查形式来收集资料,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状况与融入的困境,针对移民社会融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笔者希望通过个案研究来丰富搬迁居民安置工作的经验与社会融入理论研究,促进乔迁居民的社会融入,为社会学相关研究内容与研究视角提供可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创新点之一,基于国内有关社会融入研究有限,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 W 区安置点为调查选址点,结合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另一个创新,则是本文旨在通过经济、生活、社会关系和心理四个维度来描述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状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拓展了社会学相关研究视角,在理论方面也充实了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研究内容。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第二章 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社会融入的困境


一、经济融入困境

当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离开原来居住了半辈子的家乡,来到一个半生不熟的环境下生活,在当下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下,为了满足这些生存需求,居住地变动之后经济层面的融入是关键。本文将经济融入这一维度以从业机遇、就业水平、工作境况作为二级指标来探索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情况,调查搬迁居民的经济收入、对工作满意程度以及换工作的意愿等基本情况。

(一)从业机遇缺乏

对于个人来说,工作单位就是你与社会、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同时它又是你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你提升自身价值的助力器,可见劳动就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本文劳动就业侧重调查的是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从业机遇,也是测量W 区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经济融入状况的第一个指标。

案例 1:一位被访妇人表示自己想要找一些像保洁员一样的工作时,想着待家里无事可做,还不如找个工作做做。但是去的地方,别人都嫌弃她年龄太大,不敢招聘,但她认为自己服务意愿十分强烈,身体也较为健康,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没有问题。自己寻求工作无果,找居委会询问安置点社区中是否需要保洁工人时,却发现优先考虑招聘的都是残障人群,名额有限,最终只能放弃了寻找工作的想法。(Y 社区 ZXY 居民访谈记录,20200716)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访谈对象 50-65 岁年龄段的移居对象依然具有一定是工作需求,寻找工作意愿强烈,但是由于年龄原因找工作受阻。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从业的机遇普遍偏低,大部分居民在搬迁以前是以务农为生,只知道如何种地,却不知其他多样化的谋生方式。年龄层面较大的调查对象对居委会依赖程度较高,寻找工作会直接询问居委会,请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资源,居委会又是优先照顾特殊群体,部分易地扶贫搬迁户难以找到工作。部分易地扶贫搬迁户只能通过朋友介绍、自己去门面上找班上等形式增加自己的就业几率,缺乏利用互联网在相关招聘网站上寻找更多工作的资源的经验。

.................................


二、生活融入困境

人们聚集在城市不仅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而且是为享用文化设施、更多社会福利。在易地扶贫搬迁居民放弃了原来的久住故乡迁居到新的社区之中,社会生活层面从搬迁前到搬迁后发生了改变,此时文中的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包括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等,一般分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笔者将从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移民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和娱乐休闲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开展的假期活动等方面来描述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社会生活层面的融入情况。

(一)政策认知不清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本文访问对象本就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才得到在新房子里居住的资格,因此笔者就统计了他们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熟悉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 120 受访者中,22.5%的调查对象选择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了解程度为一般程度,还有 22.5%的乔迁对象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的内容,35%的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表示现在对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政策不太了解,只有 17.5%的迁移对象选择比较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只有 3 个被访者在“您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理解程度”中选择了“很了解”。显然,以上数据表明整体的迁移者们在平时生活中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缺乏关注度,移民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缺乏了解。

...........................


第三章 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社会融入的制约因素.....................38

一、影响经济融入的因素..........................38

(一)缺乏信息平台,就业渠道单一....................................38

(二)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水平受限...................................39

第四章 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社会融入对策.....................................51

一、促进移民经济融入对策..........................................51

(一)扩展就业渠道,鼓励网络招聘.............................51

(二)开展多元培训,增加技能水平......................................52

第五章 结论.................................59

一、研究结论.............................59

二、研究不足...............................60


第四章 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社会融入对策


一、促进移民经济融入对策

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扩展就业渠道、开展多元培训、降低就业期望值俩解决就业单一、文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意识薄弱的问题,从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经济融入。

(一)扩展就业渠道,鼓励网络招聘

扩展就业渠道,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运用,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社会各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应提供有效资源、就业信息。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就业服务机构(第三方)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移民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充分利用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取信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了,在那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各类不同的机构和职位,而且还提供机会来锻炼面试技能和增强面试中自信心。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积极运用线上招聘平台,政府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网络应聘培训,邀请网络就业成功的移民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到达扩展乔迁居民的网络应聘认知目的。鉴于目前网络就业市场虚假信息较多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搬迁住户增强防范意识,提升对就业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政府可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安置点移民进行防范就业陷阱方面的讲座,使易地扶贫搬迁居民提高对欺骗性就业信息的警惕性。最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对于新闻媒体平台应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以及杂志来了解相关就业政策、行业现状、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贵阳市 W 区安置点中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来描述移民乔迁新居之后在经济层面、生活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现状,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搬迁户在输出劳动力阶段遇到工作不好找,工资待遇不高、缺乏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一般、换工作意愿强烈等困境出现;在生活融入方面搬迁居民除了政策认知不清以外,在搬迁之后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新自己的娱乐方式,休闲方式依然传统老旧,安置点孩童假期生活变味、家长被强制要求买课外书籍,群众需要反复提供相关信息而失耐心等问题一直存在;迁入人口与原住宅附近的亲朋好友互动频率减弱、亲密程度降低,同乡镇、同村乔迁居民之间相处距离变长,旧的熟人关系破裂、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未建立稳定,使得移民的信赖程度不高,使得社会关系融入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最后,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在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欠佳,自我身份认同模糊不清,生活满意度与社会参与度不高涨导致归属感不强,对于自己今后成为地道的城市居民与在其他地方买房的问题回答上表现出较弱信心,以上都是移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在根据调查现状分析影响移民社会融入的制约因素时,笔者发现缺乏有关就业信息获取通道、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因素影响着移民经济层面的融入,由于生活需求增大,散工形式的就业更受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喜爱,正式工作与包含五险一金的工作不受移民欢迎。政策宣传能力不足导致迁入人口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了解不全,生活开支增大、收入却没有增加,因此移民只能通过削减娱乐消费来持平家庭总花销,部门缺乏联动、信息不能共享才会要求移民不断填写相关材料。缺乏集体活动场所、抽签选择住房导致同组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之间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被拉长,串门次数减少,部分移民出现怕打扰彼此新生活的想法,政府失信、基层组织能力低以及后续问题,移民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任与依赖产生裂痕,社区基层治理能力遭到质疑。同区域居住社区贫富差距导致部分迁入人口产生了轻微排斥心理、社会不公、社会不满情绪,由于抗压能力、生活承受能力薄弱出现逃避找工作的现象,住房质量影响着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居住满意程度,以上因素阻碍着移民是心理层面的融入。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