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尼汝村藏族社会变迁与食品系统探讨

发布时间:2021-09-13 23:01:5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论文的主要结论为对村落里不同主体每日、每月关于食品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他们在食品系统中的日常生活时空轨迹及其特点,并进行了简单概括。调查得出了尼汝村的日常食品具体情况,并从交通、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变迁对其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在交通变迁和政治变迁的影响下不同主体在日常食品中各食品行为在食品系统不同阶段中的呈现度,并同步分析了交通变迁与政治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也从尼汝不同主体的饮食习惯与食品行为中心的转移变化分析了尼汝村经济变迁与文化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1.1 解析迪庆尼汝村藏族社会变迁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落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载体,其社会发展不容忽视[1]。近百年来村落社会变迁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逐步现代化的过程。持续了 100 多年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国家建设史,也是民族化面临的地方调整史,同时是现代文化传播史,并且还是地方文化在现代化面前自我更新的历史[2]。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伴相生的。建国以来的 70 年间,藏族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渗透在人文文化、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迪庆藏族也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城市和乡村都将经历一个结构转型的过程,成功推进藏族社会转型,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前提,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更深层次的要求。就研究区而言,尼汝村是一个正处于转型中的藏族村落。因为旅游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国家藏区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使得该区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向三产业转移;经济形态由半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文化由传统的藏传佛教文化向多民族文化融合转型,宗教的功能和角色正逐渐发生着转变,相对封闭的传统藏族文化正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改变。所以这些都使得该村落经济结构与形态以及村落文化同样处于转型过程中。这样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一类型村落过去的部分发展轨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尼汝村作为迪庆藏区宗教文化和经济的典型区,通过对这一村落发展及其转型过程中食品系统问题的把握,将会对今后迪庆藏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方面的依据,对迪庆其他民族村落食品系统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从食品出发联系人的日常行为活动分析社会变迁中的变化,如此便能更清楚体现乡村社会变迁的复杂性、曲折性与多样性。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在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社会变迁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描述迪庆藏族尼汝村在交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变迁过程中食品行为的前后变化来呈现尼汝藏族社会变迁对食品系统的相关影响,这些将有助于分析当前对传统村落食品系统问题的理解。近些年来,有些村庄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特色经济实现了社会转型,尼汝村作为享誉全球的一个典型性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村,其势必将逐步面临社会转型,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尼汝村在转型方面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特别是食品系统方面,不完全地针对整个村落的发展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族村落,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通过研究该区面对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探究该村落食品系统发展现状的案例。
全文大纲如下:第 1 章绪论;第 2 章论文理论框架构建;第 3 章尼汝村藏族日常食品的调查,主要研究尼汝村的环境概况以及日常生活的食品与群体构成,尼汝村村民日常活动时间与空间轨迹,尼汝村村民日常食品与日常行为的现状关系;第 4 章尼汝村藏族社会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主要研究的是尼汝村在交通变迁、政治变迁、经济变迁和文化变迁对尼汝村各类人的日常食品的影响;第 5 章尼汝村藏族食品系统发展的探究;第 6 章结论与展望。
.......................

第 2 章 论文理论框架构建

2.1 研究理论基础
2.1.1 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动态过程、发展结果等,也是社会进步、退化、整合、解体等发展变化及其结果[31]。社会变迁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社会发展,这一理论基于宏观层面,可分为政治变迁、经济变迁、文化变迁,具体细分也可从历史沿革变迁、内外环境的变迁、生产关系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的变迁、经济结构的变迁、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和习俗的变迁、人物的时代变迁、城乡关系的变迁、政策与发展思路的变迁、价值观的变迁、家庭的变迁、女性地位的变迁等对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规律性、特征或者影响、机制等进行分析。凡是变迁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指事物在内容和结构在量上的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主要可分为有意识地变迁和无意识的变迁。有意识的变迁主要包括三种: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强制变迁[32]。无意识的变迁大都发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易被察觉。针对社会变迁,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及看法:早期进化学派认为变迁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化;功能学派主要着重于变迁的动能、结构的研究;现象学派主要研究现象的变化、消失及替代。
2.1.2 食品系统理论
食品系统理论是近半个世纪在国内外兴起的食品经济的新兴理论,兴起于欧美,发展于日韩。食品系统理论是把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所涉及的主体和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进行认知研究的新理论体系[33]。这一理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和实现高质量的饮食生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食品系统”是“Food System”的直译。首先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 B.W.Marion 及其领导的 NC117 委员会,受美国政府委托对美国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未定义。然后 EC 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明确定义:“Food System 包括 Food Chain,Food Chain 是指农民-食品加工业者-食品零售业者-消费者的连锁。Food System 不仅包括 Food Chain 而且还包括农业资料与设备提供商、食品加工设备供应商等。”另外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技术因素的影响使食品系统中各种关系越来越复杂”[33]。目前关于食品系统研究者们相对统一的认识是它由一系列的要素或“经济主体”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结而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对于食品系统的范围并未完全达成一致,但综合分析下来,每个概念都包含至少五个共同的要素或“经济主体”,即农林水产业、食品制造业、食品流通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消费者[18]。
图 2.1.1 食品系统解析图
图 2.1.1 食品系统解析图
.................................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社区变迁
“社区”是指人们在某一限定地域内的集中居住区,即社会区域;另外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有居民及各种机构和设施。它的活动包括生产、供销、交通、文化、娱乐、治安、卫生等许多方面,并有一定的地域,例如村落、乡镇和城市或其局部,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在同一个地理空间中,同时存在许多社区。如城市社区、乡村社区、工业社区和文化社区[35]等,其规模未必很大,却自成一个整体;社区还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单位,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现象,而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变迁”则是指某一事物或多种事物的情况或阶段在原有基础上发生变化转移。故社区变迁是指构成“社区”的某空间地域上某方面或多方面呈现出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变迁可简单也可复杂,多是由简单地“无中生有”到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2.2.2 日常生活轨迹
“日常生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个体在自身熟悉的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时间为线索所发生的一切活动或行为,即个人的日常生活边界;而在这一空间内所发生的活动与个体自身息息相关,并且是生产社会的重要行为[36]。通常被认为是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时间展开活动,并以时间作为衡量刻度,如上午七点做早餐,八点吃早餐,九点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中午十二点休息,下午五点结束当天的生产活动,晚上十点睡觉等;如果把其中一个人一日、一周、一月的时间累积起来并联系每个时刻的活动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轨迹。本研究中的日常生活则是以尼汝村村民为主体,探索他们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世界(时空)中所发生的与“食品”相关的一切活动或行为。总之日常生活无法避免个人与“此地”和“此时”相联系,也是在众多经验下所产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较佳的时间点和空间点活动并得到较佳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轨迹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较长时间,但如果其中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较大的影响了生活,相对应的日常生活轨迹也会产生变动。
图 3.1.1 尼汝村位置区位示意图
图 3.1.1 尼汝村位置区位示意图
.......................

第 3 章 尼汝村藏族日常食品的调查.........................20
3.1 尼汝村环境概况..................................... 20
3.1.1 自然环境.......................................20
3.1.2 人文环境.......................................22
第 4 章 尼汝村藏族社会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 43
4.1 交通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 44
4.1.1 交通变迁对普通村民日常食品的影响.................................44
4.1.2 交通变迁对宗教人士日常食品的影响............................45
第 5 章 尼汝村藏族食品系统发展的探究............................. 63
5.1 尼汝藏族村食品系统保护的必要性........................... 64
5.2 尼汝藏族村食品系统发展的实践性........................... 65

第 5 章 尼汝村藏族食品系统发展的探究

5.1 尼汝藏族村食品系统保护的必要性
如果说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肯定了饮食可持续系统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那么 2019 年举办的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与饮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全球论坛,及其旨在促进文化与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通过保护文化传统和专门技术加强社会凝聚力的理念侧面支持了食品系统可持续研究的可行性,另外该论坛还探讨了文化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文化和食物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并特别关注社会和气候变化、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当中的某些要点与目标与本研究较为契合。尼汝村属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之一,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香格里拉腹地,被誉为“香格里拉后花园”;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官员冠以“世界第一村”美誉;加之保存完整的苯教文化和淳朴的民风,全面地保存了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给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戴上了“秘境尼汝”的品牌桂冠,更是被人民政府授予“生态文明村”称号。虽然自古以来,尼汝人一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保护着这片原生态的土地,但是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影响,未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所以属于饮食可持续系统下的食品系统发展与保护同样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只有保护与建设好食品系统,才能更好完善饮食可持续系统,以及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村落的良好发展。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论文以食品系统为核心,在食品系统理论、饮食可持续系统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和日常生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汝村这一藏族村落作为研究案例地,对尼汝村村民和他们时刻参与的日常食品、日常食品主要原料和日常食品行为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日常生活绘图等方法,通过多个月的密切接触和访谈尼汝村 20 位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并记录其日常食品和日常食品行为的时间和空间轨迹,对当地居民日常食品生活与其他相关行为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细致研究与严谨剖析。首先根据尼汝的环境概况和群体以日常食品的构成情况,调查得出了尼汝村的日常食品具体情况,并充分诠释了个人、群体、行为、时间、空间和轨迹围绕日常食品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尼汝村藏族社会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重点针对尼汝村本世纪以来的交通变迁与政治变迁两个因素所发生的日常食品变迁进行了食品系统的相关研究,并以不同类型的人为主体,深入研究了社会变迁下的经济变迁与文化变迁对其日常生活食品的影响,进而对藏族尼汝村的食品系统发展进行了一个简单探究。
论文的主要结论有 1、对村落里不同主体每日、每月关于食品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他们在食品系统中的日常生活时空轨迹及其特点,并进行了简单概括。2、调查得出了尼汝村的日常食品具体情况,并从交通、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变迁对其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在交通变迁和政治变迁的影响下不同主体在日常食品中各食品行为在食品系统不同阶段中的呈现度,并同步分析了交通变迁与政治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也从尼汝不同主体的饮食习惯与食品行为中心的转移变化分析了尼汝村经济变迁与文化变迁对日常食品的影响。3、基于前文的分析进一步对藏族尼汝村的食品系统发展进行了探究,并得出了藏族尼汝村的食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必要性、实践性和传承性,以及研究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