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毕业论文5篇

发布时间:2018-11-13 15:34:41 论文编辑:lgg
本文是一篇农业科技论文,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农业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科技毕业论文篇一

 
第一章绪论
 
1.1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内涵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名称在我国尚不统一,其他名称比如农业科技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农业生态示范园等,本文统一采用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不同学者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意义相近。蒋和平认为,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具有一定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由政府、企业等投资兴建,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集农业、林业、水利等高新技术为一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及各种设施,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追求合理的投入、科学化的管理与最佳的产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中试、生产基地,并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杨其长认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进行的以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精品农产品生产、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它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增长点,也是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许越先将农业科技园区定义为: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为现阶段区域农业发展构建了集成创新的平台仁。另外,不同学者如何忠伟、杨仁权等对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根据不同学者对于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涵应包含以下内容:
1、具有一定的科技及体制创新能力,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使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创新;
2、具有系统的展示、示范基地,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得以展示、示范,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生产、经济、生态效益;
3、具有一套有效的体制,使园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的推广到周边地区,最终达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目的;
4、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温室、高新设备等资源,适当开发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的功能。
 
1.2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背景
 
1.2.1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己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是仍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一些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技术经济和财政支持较好的地区,已不满足于常规生产方式,着手考虑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从而要求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农业科技园的出现,是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园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逐渐成为各地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模式。
 
1.2.2是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冲击的产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展开,全球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各国政府都把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实现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产业,并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我国农产品的成本、质量、结构缺陷将更趋于突出,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容易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控制,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适应wTo冲击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的调查方法之一,同时结合访谈进行,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问卷法有便于统计和范围广泛的特点,通过事先编排的问卷,让被调查者作答,从而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农业旅游的态度及园内游客对园区功能、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反应。问卷采用现场问卷形式,由专业人员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在现场完成,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2.1.2行为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在具体调查中,对某种特定的环境场所和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直接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以期理解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并获得某些指导环境设计的准则和依据,我们称之为行为观察法。其在调查研究中,与一记录相结合,采用摄影、图录或文字等记录方法并伴以数据统计,加强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并为理性分析做好完整的铺垫以便更直观的对调查内容进行表述。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 18-28 
    3.1 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18-19 
    3.2 研究方法.................... 19-20 
    3.3 结果与分析.................... 20-28 
    3.4 讨论.................... 28 
第四章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 28-35 
    4.1 规划原则 ....................28-29 
    4.2 基础资料分析 ....................29-30 
    4.3 总体定位.................... 30-31 
    4.4 园区功能分区结构布局.................... 31-32 
    4.5 园区景观专项规划.................... 32-35 
第五章 吉林省怀德镇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 35-49 
    5.1 基础资料分析 ....................35-38 
    5.2 总体定位.................... 38 
    5.3 规划理论基础和规划原则.................... 38-39 
5.4 总体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 39-49
 
结论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查,从理论上明确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内涵以及功能作用,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并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作者选择了山东、河北两地四个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3.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4.提高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5.近郊型园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同时,通过对园区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结合文献分析研究,总结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项目雷同,缺乏特色;2.盲目引进,脱离实际;3.目的不明确;4.科技含量低;5.园区建设缺乏活力;6.景观设计缺乏科学规划;7.季节局限性较大;8.对外交通不便。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阻碍,在园区发展和其他园区建设时应引以为戒,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达到其建设初衷。
 
参考文献
[1〕田雪慧.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应用理论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人学,2009
[2]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载厦门科技网动态信息一专利技术,编号2000-10
[3]许越先.试用集成创新理论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农业技术经济[J].2004,2:2
[4]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4
[5]王朝全.农业科技园—通向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J].软科学,2002(2)
[6]杨其长.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与对策分析.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0,(4):35一37
[7]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功能定位、技术背景与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14一17
[8]程序.国际农业科技的动向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00(1):46一49
[9]邓世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0(2):38一42
[10]王学军,李敬奎.国家科技政策促进高科技园区动态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3,l:15一17
 

农业科技毕业论文篇二

 
第一章 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投入呈现出一直增加的态势,与此同时物质需求也发生改变,农业生产和农田退水产生的污染负荷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活动带来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明现(袁鹰等  2005;陈利顶等 2000)。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已证实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有毒物质、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随着地表径流、农田退水等进入水环境,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给水体环境质量和监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农业结构中,尤其是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类物质,这些含有氮磷污染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随退水进入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层。另外,由于大面积的农村地区居住分散,  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统一,大量污染物随地表直接进入黄河,这些污染物主要是以有机污染为主,污染物包括 CODMH  、磷、氮,其次为砷、挥发酚,  且污染严重性呈上升趋势。因此农业生产活动被认为是面积最大、影响最广、治理最难的一种非点源污染,其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来源。
宁夏黄河灌区处于黄河上游,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质在不断增加,为整个黄河流域的水环境以及地下水的质量带来巨大的风险,依据调查,宁夏境内的 200 余条排水沟在接纳大量使用的化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即氮磷超标。依据 2003 年监测,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退水非点源源污染造成的氨氮、总氮年入黄量分别为 0.29 万吨、3.61  万吨(闫莉,2007)。这些污染物最终随水系进入地下水,这些地下水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农村生活用水的直接来源,地下水受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贾小妨,2009)。总的来看,从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农田施用化肥引起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非点源污染产生的问题已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关注(Goss M et al.1998)。
 
1.1 立题背景 
本研究立足于国家水体污染研究灵武示范基地,以整个黄河流域为出发点,统筹全国水体污染状况,从以下四个方面为选题依据进行研究。
 
1.1.1 我国水环境形势 
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总体形势很严重,大约有 72%的河段受污染,有机污染严重。全国 532 条河中,其中有 438 条污染,约占 82.3%,其中局部水域十分严重(水利部  1997)。水环境的恶化使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其中水生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不合理、不科学,历来农业排放、围湖造田、农田灌溉排水等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养殖、传统养殖以及农业生产的不合理产生的农田水土流失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当前,我国农业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依据调查,我国湖、泊河流达到富营养化水体的 63.6%,包括一些农业高产地区湖泊如太湖,巢湖等的总磷、总氮浓度分别是上世纪的十几倍,其中约 50%的氮磷污染负荷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除此之外,农业退水中氮磷污染物、盐类、病原菌等,对造成农业水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有很大关系(全为民等  2002;柴世伟等  2004)。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北部,地处北纬  35°14′--39°23′,东经 104°17′--107°39′之间,疆域南北相距约  465  km,东西宽约  250  km,总面积  6.64  万 km2。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黄河穿境而过。黄河上游甘肃景泰至内蒙古乌海段流程约  600 km,占黄河上游长度(3472 km)的 17%以上。其中,宁夏段全长  397 km,是该区段的主体部分,该区段所辖总土地面积  3.6 万  km2,灌溉面积  55  万  hm2,总人口约  650  万。宁夏引黄灌区位于宁夏北部黄河沿岸,地处黄河上游下河沿和下游石嘴山两水文站之间,沿黄河两岸地形呈“J”型带状分布。宁夏引黄灌区分布见图  2-1。引黄灌区占宁夏全区面积的  41%,以青铜峡水利枢纽为界,将其分割为上游的卫宁灌区和下游的青铜峡灌区,黄河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从下河沿站入口,经卫宁灌区,过青铜峡灌区,到石嘴山站出境。灌区涉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石嘴山市及中卫县、中宁县、吴忠市、灵武市等 4 个县(市)的引黄灌溉部分,计 12 个县(市)和 20 多个国营农、林、牧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由于比邻黄土高原,所以地貌上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盟相接壤,故而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峻的山地、也有大量的丘陵,还存在由于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同时有小数量的台地和沙丘。这些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创造了不同的条件。据  2004  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  38%,平原占  26.8%,山地占  15.8%,台地占  17.6%,沙漠占  1.8%。
 
第三章 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 38-47 
    3.1 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38-39 
        3.1.1 Johnes 输出系数法模型的特点.................. 38-39 
        3.1.2 Johnes 输出输出因子的确定.................. 39 
    3.2 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 ..................39-46 
        3.2.1 种植业污染物输出负荷.................. 39-40 
        3.2.2 禽畜排泄污染物输出负荷.................. 40-42 
        3.2.3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负荷.................. 42-44 
        3.2.4 农业结构污染负荷分地区评价.................. 44-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典型区域农业排污与退水水质的关系.................. 47-59 
    4.1 种植业退水规律研究.................. 47-52 
        4.1.1 退水量与灌溉量之间的关系.................. 47-48 
        4.1.2 农田水分中氮、磷变化特征.................. 48-52 
    4.2 禽畜养殖业与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质.................. 52-54 
    4.3 排水沟水质.................. 54-58 
    4.4 本章小结 ..................58-59 
第五章 灌区农业结构与黄河水环境.................. 59-66 
    5.1 农业非点源污染.................. 59-62 
        5.1.1 研究思路 ..................59 
        5.1.2 方法 ..................59 
        5.1.3 S-P 模型 ..................59-62 
    5.2 黄河宁夏段水质分析.................. 62-64 
    5.3 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分析.................. 64-65 
5.4 本章小结.................. 65-66
 
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宁夏黄河灌区农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改进缓慢,对黄河水资源利用大引大排的状况,由农业非点源产生的 TN、TP  污染物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势,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农业退水相结合,必然会导致并且加速黄河水环境的恶化,最终不利于宁夏黄河灌区农业、经济、社会等可持续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本研究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采用获取资料快捷、方便的输出系数法方程式,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在次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对农业退水水质状况进行模拟验证,总体上看,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通过对宁夏灌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证,根本上明确了造成宁夏灌区农业氮磷污染物流失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养殖业的畜禽粪尿、种植业排污、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是造成灌区农业氮磷污染物产生的三大主要来源,从农业结构分行业负荷量产生情况看,宁夏黄河灌区由于禽畜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其次是种植业,最后为居民生活排污。通过对 2008 年灌区农业结构污染负荷的分析,灌区禽畜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占灌区污染负荷的 41.27%,其中全氮排放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的37.25%,全磷排放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的 4.03%,其次是种植业产生的污染负荷,全氮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的 33.47%,全磷排放量占区域污染负荷的 1.07%。 
(2)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试验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合理选取了宁夏灌区农田种植(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畜禽养殖(大牲畜、猪、羊、家禽)和农业人口的农业  TN、TP  输出系数,不但较为成功的体现了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多样性,而且对灌区以后进一步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3)通过 Johnes 模型计算出宁夏灌区各县市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排污产生的污染负荷,灌区养殖业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占总负荷量的 45.07%,其次是种植业和居民生活排污,所占比例分别为 31.5%和 23.43%。其中吴忠市利通区产生的污染负荷量最高,约占总负荷量的 16.88%,其次是银川市和平罗县,污染负荷比分别为 15.68%和 10.73%。由全氮引起的污染负荷量最高的区域是吴忠市利通区和银川市的养殖业,其次是平罗县的种植业。由全磷引起的污染负荷量最高的区域是吴忠市利通区的养殖业和银川市的居民生活排污,其次是银川市的养殖业。灌区各地区污染负荷总量排序为:利通区﹥银川市﹥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宁县﹥永宁县﹥中卫市﹥灵武市﹥贺兰县﹥石嘴山市。
 
参考文献
《  宁夏 2000  年科技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专题组[M].  宁夏生态环境评价与科技发展战略,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0. 2002,22(4):537 ~ 540. 
蔡明,  李怀恩,庄咏涛,王清华.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  水利学报, 2004, (7): 40-45. 
曹文志,洪华生,张玉珍等.AGNPS  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检验[J].环境科学学报,
 柴成果,姚党生.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人民黄河,2005,27(3):38~39. 
柴世伟,赵建夫.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 ):192-195. 
陈红翔,高继红,李琼.  宁夏水资源问题研究[J ].水文,2006 ,26(5):65-68 
陈建耀,刘昌明,  昊凯.利用大型蒸渗仪模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蒸散[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45~48 
陈静生,于涛.黄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数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5):833—838. 
陈利顶,傅伯杰.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J].  环境科学, 2000,(02) . 
程波,张泽,陈凌,等.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 (z1):118-124.
 

农业科技毕业论文篇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在金融市场中,影响投资者的因素主要是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水平和收益波动的相互关系,而这两个因素的深入研究都不可避免的要解决波动率问题。在计量经济学发展初期,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波动情况属于随机行为,与时间无关的,但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金融市场行为表明波动情况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计量金融序列的研究领域,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也慢慢清晰了,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时间序列中现在波动的大小对后面波动的影响程度是随机行为,金融市场中现在波动对后面波动程度的影响是满足“同等程度”规律的,即当期较小的波动伴随的影响是小的波动,而当期较大的波动带来的波动也很大,这就是金融市场著名的波动聚合特征。是国内外对波动率问题的分析非常广泛和彻底的,研究波动率问题主要有两大类模型:离散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连续的随机波动类模型。这两类模型的关系是:GARCH 模型与 SV 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李汉东和张世英 2003; Drost and Werker1996;余素红等 2004)。
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离散型的 GARCH 模型:著名计量经济学家 Engle(1982)首次提出了自回归的异方差模型来处理金融数据的异方差问题,不过这类模型在拟合数据时存在拟合阶数较大的问题,这给模型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位计量经济学家 Bollerslev(1986)首次将 ARCH 模型加以推广,使之成为 GARCH模型。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利用 ARCH 检验法探讨金融数据的波动聚合效应;利用 EGARCH 模型研究收益和波动之间的“负强正弱”规律,当然还可以使用GARCH-M 模型研究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关系。处于金融数据平稳性的需要,无论是 ARCH 模型还是 GARCH 模型的系数之和都不能超过 1,如果 GARCH 模型中的系数和近似等于常数 1,那么我们就称其为 IGARCH 模型,普遍认为 IGARCH模型是由波动平移引起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原油需求量也不断升高,缺口越来越大。据估计到 2020 年,我国石油缺口将在 3 亿吨左右,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将高达 60%,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不断高涨,海外买油的成本疯狂飙升,掌握国际油价波动规律对我国非常重要。在利用 IGARCH 模型对国际油价波动趋势进行研究时,发现基于学生 t 分布的IGARCH 模型拟合结果最好,这为我国进行国际油价预测和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王吉培等 2009;鲜思东和彭作祥 2007;Hecq 1996)。如果把扰动方差作为因变量的一个影响因素加入到 GARCH 模型,那这就是 GARCH-M 模型。GARCH-M 模型主要用于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与交易容量关系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阐述股市交易量和价格波动程度之间关系的主要是混合影响理论,混合理论认为股市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其中有真消息和假消息,有国外政治经济流入信息和本国政策信息,有大盘信息和个股信息,这些消息混成一团。其次股市上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这些信息共同影响交易价格,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普遍观点是股票市场上交易大小和价格波动程度满足正比关系,而每日交易中的预期交易对价格波动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持续时间短,并不显著的满足交易价格和交易容量混合分布理论(郑秀田 2008),具体来说,股票市场的交易容量与股票价格变动并不是弱式有效的(袁志湘等 2009;陈胜荣和高鸿桢 2004; 胡月辉和叶俊 2004)。众所周知,金融数据具有偏锋特点,即正负波动的非对称性问题,Nelson(1990)对标准的正态分布进行了权数处理,并把它作为 GARCH 模型残差序列的分布,这很好的解决了收益序列的非对称问题,我们称其为指数 GARCH 模型。应用 EGARCH 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数据的实际分析中,研究者发现人民币汇率和其他金融数据一样具有很强的尖峰厚尾特征和波动的聚合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对外汇市场的活动使得人民币汇率杠杆效应不太大(朱艳科 2011;张帆 2005:5;庞磊和王宇新 2007;王喜报和刘文奇 2009)。尽管 EGARCH 模型解决了金融数据的非对称问题,但此模型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计算时对算法要求很高,最关键的是EGARCH 模型并没有解决金融数据的厚尾问题。
 
第二章 EGARCH 模型研究
 
2.1 GARCH 模型与 EGARCH 模型对比分析
在 ARCH 模型中添加若干个方差回归项后,就得到了 GARCH 模型,自然 GARCH模型的一种特例就是 ARCH 模型。GARCH 模型的方差关系为首先选择上证综合指数的月收盘价作为样本空间,样本选取时间范围是:1998 年 8 月 31 日到 2011 年 4 月 27 日,共 152 个月对数收益率数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值为 0,峰度值应该为 3,而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的偏度值为 0.447522,峰度值为 3.776024>3,这说明上证综指收益呈现出尖峰厚尾的特征,Jarque-Bera 方法则表明了次分布不服从于正态分布。单位根检验表明收益率序列tr 是平稳的,使用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对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收益率序列具有自相关性,对残差序列进行 ARCH-LM 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异方差性明显,具有 ARCH 效应。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建模,我们在正态分布、t 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崔畅2009;潘海涛和,温小霓 2009;胡炜童和李振东 2008)下,分别用 GARCH(1,1)模型和 EGARCH(1,1)模型来描述上证综指异方差性,拟合结果见表 2-1 和表 2-2。
从表 2-1 可以看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的 GARCH 模型中0α < 0,1α < 0,1β > 1且参数估计概率值均满足 p > 0.05,拟合结果不显著;残差服从 t 的 GARCH模型中1α < 0,且1α 的参数估计值 p > 0.05,拟合结果不显著;残差服从广义误差分布的 GARCH 模型中1β 的参数估计值 p > 0.05,拟合结果亦不显著。因此GARCH 模型对于上证综指月对数收益率拟合结果欠佳,但是残差服从广义误差分布 GARCH 模型较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或 t 分布的 GARCH 模型相对较好。从表 2-2 可以看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的 EGARCH 模型中0α ,1α ,1β 参数估计概率值均满足 p > 0.05,拟合结果不显著;残差服从 t 的 EGARCH 模型中1α 的参数估计值 p > 0.05,拟合结果不显著;残差服从广义误差分布的 EGARCH 模型中0α ,1α ,1β 的参数估计值均满足 p < 0.05,拟合结果显著。因此残差服从广义误差分布的 GARCH 模型对上证综指月对数收益率的拟合结果较好,而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或 t 分布的 EGARCH 模型拟合结果欠佳。
 
第三章 ARCH-GPD 模型分析................... 19-25 
    3.1 广义 Pareto 分布................... 19 
    3.2 广义 Pareto 分布的性质 ...................19-20 
    3.3 ARCH-GPD 模型 ...................20-22 
        3.3.1 ARCH-GPD 模型原理................... 20-21 
        3.3.2 模型的建立................... 21-22 
    3.4 基于标普 500 指数的模型................... 22-25 
        3.4.1 平稳性检验................... 22 
        3.4.2 ARMA 模型拟合分析 ...................22-23 
        3.4.3 残差序列直方图................... 23 
        3.4.4 异方差性分析 ...................23 
        3.4.5 ARCH-GPD 模型拟合................... 23-25 
第四章 中国股市农业板块研究................... 25-33 
    4.1 GARCH 模型 ...................25-26 
        4.1.1 TARCH 模型原理................... 25 
        4.1.2 GARCH-M 模型原理................... 25-26 
    4.2 农业龙头板块研究 ...................26-33 
        4.2.1 样本数据分析................... 26 
        4.2.2 尖峰厚尾检验 ...................26-27 
        4.2.3 GARCH-GED 模型拟合结果................... 27-28 
        4.2.4 杠杠效应分析 ...................28-29 
        4.2.5 收益与波动结果分析................... 29-31 
        4.2.6 周内效应分析 ...................31-33
 
结论
 
在正态分布、t 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下,一阶 GARCH 模型和指数 GARCH模型的拟合结果是:第一,上海股市的波动具有很强的波动聚集现象和波动持久性,并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股市的波动十分剧烈,投机因素较强,总体风险很大。第二,在不同的分布假设下,广义误差分布更能反映上证综合指数的尖峰厚尾性,并且基于广义误差分布下的 EGARCH 模型的拟合结果最好,更能准确的描述上海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对于 ARHC-GPD 模型的建立和模型对标准普尔 500 指数数据拟合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首先研究得出了广义 Pareto 分布具体的厚尾区间和薄尾区间。第二,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拟合表明,ARCH-GPD模型优于t分布下的ARCH模型。其中 ARCH-GPD 模型拟合结果 ε 恰好满足厚尾区间,另外0α > 0,1 2α + α< 1保证了方差的有限性和非负性。
鉴于金融数据的厚尾特征,我们首先对中证指数农业板块数据进行尾部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板块尾部比正态分布要厚,此时应用标准正态分布下的GARCH模型检验就不足以反映数据的尾部特点。通过对比高斯分布的 GARCH 模型和GED-GARCH 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发现广义误差分布的 GARCH 模型拟合结果更好。系数iα 与jβ 都是正值也表明了在农业龙头板块中波动大小的影响是比较平缓的,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后观察残差序列图发现广义误差分布下的GARCH模型处理过的残差序列中大的波动经常聚合到一起,而小的波动也聚合在一起。在利用 TARCH 模型处理杠杆效应问题时,我们发现参数值为负数,这就表示收益对波动的影响并不对称。具体来说,在相同大小收益情况下,负的收益比正的收益能引起更大的波动幅度。总之,中证指数农业板块菍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
 
参考文献
1安芬,魏和清,赖德建.2007.基于 GARCH 模型的深圳股市周内效应研究.统计教育,(7):14~15
2宽江,董祥桥,王艳荣.2012.GARCH 族模型研究及中国股市农业板块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40(6):3677~3679
3崔畅.2009.基于广义误差分布股票收益率波动特征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2(4):94~98 
4陈收,曹雪平.2004.基于 EGARCH 和 C-F 扩展的 VaR 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22(10):29-34
5陈胜荣,高鸿桢.2004.交易量与价格波动的 GARCH 模型分析.统计与决策,(7):19~20
6陈雄兵,张宗成. 2008.基于修正 GARCH 模型的中国股市收益率与波动周内效应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4):44~ 49
7泽忠,杨启智,胡金泉.2000.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研究—EGARCH模型的应用[J].决策借鉴,13(5):24~ 27
8丰璐,孙立建.2009.基于 GARCH 族模型的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分析. 统计与决策,(9):115~117
9浩翔. 2009.中国股票市场收益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基于带GED分布的GARCH模型实证研究[J].商业环境,(7):108~109
10 高见有.2009.不同残差分布下 GARCH 族模型的分析对比.西部金融,(6):66~67
 

农业科技毕业论文篇四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服务越来越丰富,业务技术也快速发展,这使得农业气象灾害业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各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的一项必要的工作内容。在世界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进程中,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农业信息化是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到了 70 年代,美国开始将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 AGNET 联机网络,现在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了全美 46 个州和加拿大的 6 个省以及其他 7 个国家,能够提供市场行情、农业政策和农业动态等信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网上交易。1985 年,美国对全球 428 个农业数据库进行了编目,这些数据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农业信息资源。
由于美国农业商品率高和出口比重大,容易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离开信息农业将无所适从。而且农民、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也需要掌握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信息。为满足这些需求,美国政府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背景,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完整、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开始在农村普及,至 80年代中期,已建立了全国各地区农业经济模型,现在已发展成为农业信息处理系统。
根据欧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EFITA)的统计,2001 年,德国 17 万农户中有 7.5 万户使用了计算机,有 5.5 万户使用了互联网。各州农业局开发和运营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EDV)能向用户提供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BTX)和植保数据库系统(PHY-TOMED),可为用户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此外,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的生产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的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气候变化会造成我国大多数农作物水分亏缺、生育期变短、产量下降,并使现行的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发生改变。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处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各个季节都会出现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旱灾对农业的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不但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多种不利影响[9]。我国每年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损失中,旱灾造成的损失占一半以上。
暴雨也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除西北、西藏,内蒙古中西部暴雨洪涝发生比较少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多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历来都是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中之重。低温冷害经常伴随大风、沙尘、连阴雨、强降温等天气,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饮水和生态环境,不仅是农业,而且渔业、旅游业和交通等产业也都受到影响。高温热害随着全球化气温变暖而频繁发生,极端高温天气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高温热害常常与特重干旱相伴,由旱灾带来的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左右。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工作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农业气象服务设在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机构内,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对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都创造了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在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建立起多种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在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发展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防灾减灾科研项目支持下,先后研发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服务系统、国内外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系统、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等,基本能够开展全国范围的农业干旱等气象灾害监测、国内外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产量预报以及北方草原蝗虫、江南稻飞虱、江淮小麦赤霉病、西南稻瘟病、东北玉米螟、黄淮条锈病和棉铃虫等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服务。
 
第二章 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系统总体设计
 
2.1 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系统概述
CAgMSS 围绕着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工作,改进主要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和评估业务技术与方法,研发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系统、农业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系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农业气象评价子系统和作物产量预报与灾损评估系统;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综合数据库,实现与国家气象中心内部数据库、国家信息中心实时数据库系统的链接,为各专业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并提供强有力的综合数据管理、数据检索、查询、统计、比对分析等应用服务功能;研发规范、标准化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实现业务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与共享服务。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子系统、农业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子系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子系统、农业气象评价子系统、农作物产量预报与灾损评估子系统、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和农业气象综合数据库应用服务子系统这七大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创建了系统基础类库部件组,该部件组将会封装业务子系统中所有基本功能操作,从而实现了代码复用、减少了开发难度、提高了系统可维护性。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开发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提供标准、规范化的数据库系统支持,为今后业务开发提供一个数据共享标准,推动行业内系统建设与应用;采用 MVC 的分层架构模型,基于插件式框架设计,围绕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工作,改进主要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和评估业务技术与方法,搭建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
 
第三章 插件式软件框架设计的应用...................... 33-41 
    3.1 插件式框架技术介绍 ......................33-36 
        3.1.1 插件...................... 33 
        3.1.2 插件技术原理...................... 33-35 
        3.1.3 通信契约...................... 35-36 
        3.1.4 插件的实现方式...................... 36 
    3.2 CAgMSS 启动模...................... 36-38 
    3.3 CAgMSS 插件运行接口...................... 38 
    3.4 CAgMSS 通信插件...................... 38-40 
    3.5 CAgMSS 主插件...................... 40 
    3.6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系统...................... 41-57 
    4.1 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块...................... 41-50 
        4.1.1 定义插件 ......................43-44 
        4.1.2 调用插件...................... 44-45 
        4.1.3 农作物产量预报功能...................... 45-49 
        4.1.4 农作物产量预报结果...................... 49-50 
    4.2 东北作物低温冷害监测预报...................... 50-56 
        4.2.1 定义插件...................... 51-52 
        4.2.2 调用插件...................... 52 
4.3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1、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系统以 VS2008 为开发平台,采用插件式框架开发。整个系统的菜单栏都可以手动进行配置,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实现插件的界面化布局,不需要重新对系统进行编译。
2、系统采用 MVC 设计模式进行构建,实现模型、视图和控制器的分离。该设计模式可以降低模块间的依赖性、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以及代码的可测试性。
3、统一的配置管理。采用 XML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技术,统一使用 XML 文件作为配置文件,对插件进行调用,定义系统参数、业务参数等,定义实体类来实现配置信息的访问和保存。
4、本系统对对早期开发的一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保障项目进行全新的架构设计、原有系统模块改造升级和功能拓展,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业气象综合数据库,建立支撑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要的综合数据应用系统,优化与完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技术,开发了规范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
 

农业科技毕业论文篇五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的一个方面(万金保,2010),它由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是引发当前水环境乃至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由于其范围广、不确定性大、发生机理复杂、难以处理和控制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刘庆玉,2008;胡保卫,2009;白英明,2010)。如何从根本上控制并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为农业学家和环境学家的研究热点。
建立健全污染源普査档案,合理开发与利用污染源普査档案信息资料,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实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从眼前的数据利用来说,建立污染源普查信息数据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对污染源普查资料进行充分利用。环f信息的幵发与利用大多与空间地理位置, 有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并开发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能够直观地展示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和环保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控制和改善。
利用GIS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地分析与评价,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可以全面掌握污染源信息分布及规律,为环境管理和制定综合决策提供服务(张卫东,2001;宋耀远,2008)。本研究以全国第一次面源污染普查项目中的农业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成果进行提炼总结。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实例,结合当地环境现状及研究路线构建统一的数据库及模块,针对各指标提出具体的构建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当前的农业环境服务,结合系统开发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污染普査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普査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指导和分析实践;结合农业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最终形成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查系统,为监测管理机构提供科学的信息管理工具,为资源管理单位提供便捷的分析工具。该系统主要面向农业局、农业部、环保业务部门及政府机构等的专家用户和工作人员,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类基础数据获取、区域基本信息管理、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成果制作与输出。
 
1.2.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及成因
按照污染源的分布和产生的作用,环境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顾名思义,是指污染物由固定的排放口和地点向环境中排放而产生的污染现象,如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的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栾忠庆,2007;王磊,2008)。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治理及整顿,点源污染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发现水环境并没有得到合理地改善,究其原因才发现面源污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裴亮,2010)。
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具有以下特性:(1)污染随机性强;(2)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显著;(3)污染物来源不确定,而且数量多、面积大,涉及的范围广;(4)信息获取困难,危害规模较深,研究、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大,这些性质决定了面源污染在监测和治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李怀恩,1996;阮小红,2002;贺锐敏,2005;金树权,2006,袁涛,2010)。由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目前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和国际上最重视的环境问题(吕唤春,2002)。美国在1997年对面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微量"指面源污染物的浓度通常比点源污染低,但面源污染的总负荷非常大(吴汉红,2006)。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污染源更加分散和难以识别,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分散性、污染物长期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杨勇,2009),它的时空范围比点源污染广,污染的发生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点使得面源污染形成的过程、污染物成分都愈加复杂,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给环境污染研究与防控治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宋涛,2010)。不只在中国,农业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第一污染产业,其根源就是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形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李海鹏,2007;郭鸿鹏,2008)。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化肥、农药、营养盐、泥沙、地膜、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灌溉、降水、融雪等的冲刷作用下,以溶解或固态的形式,从不固定的地点,通过人为或自然等途径,经由农田地表、地下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淋溶等过程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有毒有害物质扩散等的污染现象(张水龙,1998;刘振锋,2004;万金保,2010)。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主要包括农田中土壤的侵蚀、化肥农药的流失、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污水再灌溉等(徐祖信,2003;宋涛,2010)。简言之,农业面源污染通常由以下五类途径造成:(1)农药污染;(2)化肥污染;(3)水土流失;(4)养殖污染;(5)其他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严登峰,2010)。农业面源污染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使水体淤积,降低水体质量,破坏生态系统;长此以往,降低并最终破坏土壤肥力;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物的食物链及生存环境;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农业区域景观,影响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吴汉红,2006)。
 
2.课题研究内容
 
2.1.硏究技术路线
制定数据分析方案参照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技术要求,通过与环保业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的现状,共同制定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方案,基本确定主要的分析主题、维度和度量指标等。
污染普査数据整理转换通过参与实验研究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平台的项目建设,包括项目资料的整理分析、项目区的背景状况调查、野外调查试验、成果分析与总结以及系统测试报告的编写,充分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的流程和细节,从数据源抽取出所需数据,认真清洗与处理获取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并将数据入库。按照制定好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方案,对污染源普查原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指标变量、目录等数据字段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满足数据分析方案要求的数据整理转换策略,对原始数据字段进行适当的合并、拆解、计算、转化等工作(汪剑,2009)。经过一番普查工作获得大量的调查数据之后,需要对污染源普查的原始数据进行有选择地抽取、清理、加工和整理(汪剑,2009),剔除数据中的"锯齿"以保证数据的全局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然后按照规则对数据进行转换,将数据源入库(卢云霞,2011)。通过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抽取、转化、清洗和装载,将污染普査原始数据库转化为可供后期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中间数据库,为建立统一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做准备,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3. 系统总体设计 ...................19-29 
    3.1. 系统设计目标 ...................19-20 
    3.2. 系统需求分析 ...................20-22 
        3.2.1. 业务需求分析................... 20-21 
        3.2.2. 数据源分析 ...................21-22 
        3.2.3. 可行性分析................... 22 
    3.3. 系统设计原则................... 22-23 
    3.4. 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 23 
    3.5. 系统体系结构 ...................23-24 
    3.6. 系统模块设计................... 24-29 
        3.6.1. 用户管理 ...................24-25 
        3.6.2. 空间查询 ...................25-26 
        3.6.3. 产排情况查询统计................... 26-27 
        3.6.4. 关联分析................... 27 
        3.6.5. 专题图展示 ...................27-29 
4. 数据库设计 ...................29-33 
    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9 
    4.2. 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29-30 
    4.3. 属性数据存储与管理................... 30-31 
    4.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31-33 
5. 系统功能实现与关键技术................... 33-46 
    5.1. 研究区概况................... 33 
    5.2. 关键技术................... 33-36 
    5.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6-46
 
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数据的有效管理主要是依据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来显示当前的农业环境状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ArcGIS平台和GIS组件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并采用相应的软硬件技术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搭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査系统。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
1. 首先以大兴区农业面源污染普査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査数据——分析的业务流程,并以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磯、总铜、总锌等的产生与排放统计为例,对业务的统计与分析方式进行了详细设计,能较好地适应农业面源污染普査的业务变化。
2. 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和GIS相关技术,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的业务需求,设计了基于GIS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査系统的体系结构,满足用户方便地访问系统的需要。
3. 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査所需要的数据内容及数据源存在状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分别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实现了图形和属性的链接和管理。
4. 设计了融合GIS技术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査系统的功能结构,在平台构建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 GIS组件技术和多元异构数据集成整合技术,并基于ArcGIS进行软件实现,很好地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查系统的框架和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农业面源污染普査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政府与农业相关部门的系统用户在全面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基础资料的背景下能够直观地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和污染情况。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