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5篇

发布时间:2018-10-04 22:08:34 论文编辑:quanlei_cai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职生的教育培养,需要中职生家长、社会和学校内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普通教育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既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也把中职学生的学业分数看成是评价结果的最根本的表示,对中职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学业分数表面[2]。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期末考试,考试成绩成为学生申请奖学金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也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而考试的形式多以知识再现式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而且侧重于中职生学习效果的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中职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
 
1.2 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各中职学校都逐渐建设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并通过各种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了网络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本文将研究一个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应用情况,其意义主要包括:将存档于教务处的学习成绩情况、学生处的德育考核情况、宿舍管理中心的宿舍表现情况、培训处的实训记录、就业处的顶岗实习记录和兼职记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日常观察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展示的资料以及他人对学生评价资料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中,便于统一管理、分析和及时反馈。据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中职生一致认为,初中阶段没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与反省[8]。中职生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容易被同伴、家长、老师甚至被自己所忽视。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三年的中职学习。回想三年来的成长历程,他们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迹;面对就业择业,他们也往往表现得一片茫然。成长电子档案可以记录每一名中职生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反思自己,为他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记录的内容,是用人单位全面了解中职生的重要资料。用人单位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决定是否录用,录用后让该学生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因此,一份客观、真实、全面的成长档案对于用人单位及其重要,有利于企业选择最更适合岗位的人才。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B/S 结构模式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当前流行的 B/S 三层结构模式来实现,结合校园网的条件,以微软的 Windows 2003 Server 作为系统运行平台,使用 Apache HTTP Server2.2 作为 Web 服务器,采用 PHP 技术实现整个系统的业务处理逻辑,前台信息呈现使用 HTML 和 jQuery 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 MySQL5.5。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 C/S(Client/Server)和 B/S(Browser/Server)两种体系结构模式。C/S 是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模式,像我们常用的 QQ 或 MSN 等网络软件,需要下载并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才能运行,并且服务器端也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B/S 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模式,它是由客户端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共同组成的三层结构体系(如图 2-1 所示)。该模式将 PHP 程序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中,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方便了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和升级维护。对于用户为说,无需下载客户端软件,只需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即可直接访问系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
 
2.2 PHP 技术
PHP 提供了面向对象的支持,在选择 PHP 进行项目开发时,可以选择使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开发,或者两者混合的方式来开发。PHP 属于开源软件,有很多扩展库,例如mnoGoSearch 搜索引擎函数、IRC 网关函数、多种压缩工具(gzip、bz2、zip)、日历转换、翻译等,任何程序员为 PHP 扩展附加功能非常容易。PHP4、PHP5 实现了完整的加密,这些加密功能是一个完整的 mycrypt 库,可以使用 crypt()函数返回使用 DES、Blowfish 或MD5 加密的字符串。PHP 还能用来动态输出图像、PDF 文件甚至 Flash 动画(使用 libswf和 Ming)。从对象式的设计、结构化的特性、数据库的处理、网络接口应用、安全编码机制等,PHP 几乎涵盖了所有网站的一切功能,完全可以用来开发大型商业应用程序。MySQL 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数据库系统使用最常用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的 SQL 数据库服务器。MySQL 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 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MySQL 可以在 UNIX、Linux、Windows 和 Mac OS 等大多数操作系统上运行,尤其和Linux 操作系统结合取得了最佳的效果;MySQL 具有承载大量数据的能力,可以保存超过五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MySQL 支持多种存储引擎,如默认的 MyISAM 数据库引擎和支持事务处理型的 InnoDB 数据库引擎等;MySQL 支持多线程,能充分利用 CPU 资源,同时访问数据库的用户量不受限制。MySQL 提供了 TCP/IP、ODBC 和 JDBC 等多种数据库连接途径,对 PHP 有很好的支持。
…………
 
第三章 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11
3.1 系统设计思想 .........11
3.2 系统需求 .........12
3.3 可行性分析 .........14
第四章 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17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17
4.2 数据库设计 .........20
第五章 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29
5.1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29
5.2 学生/家长模块功能的实现 ......... 29
5.3 班主任模块功能的实现 ......... 33
5.4 行政人员模块功能的实现 ......... 37
5.5 系统管理员模块功能的实现.........38
5.6 系统部分关键技术 .........40
5.7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44
5.8 系统应用分析 .........48
 
第五章 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
 
5.1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的用户涉及到学生、家长、班主任、科任、专业部、行政、管理员等多种角色,为了便于用户登录,该平台采用了统一的登录入口(如图 5-1 所示)。用户通过选择指定的用户类型,然后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类型在相应的用户表中进行查询,然后打开与用户类型相对应的网页。为了便于企业用户录入学生评价,为企业用户单独设置了一个录入学生评价的网页(如图 5-2 所示)。每个新学年开始时,由管理员设置好学期、班级、班主任账号、班主任安排、处理转出和转入的学生,然后班主任登录系统导入本班学生学籍信息和学生相片。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中各项内容的管理和录入工作,并指导学生登录系统完成相关内容的录入工作。行政人员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成长电子档案建设情况的检查评比以督促老师和学生及时完成成长电子档案的相关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
 
结论
 
中职生的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中职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的应用为系统地研究中职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支撑的平台。本文结合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对中职生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和当前我国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设计并初步实现了一个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中职生成长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构建了全面的、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收集大量反映中职生成长与进步的材料以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操行表现、反思,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职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呈现了中职生在某些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增强中职生的信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职生成长电子档案系统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向老师、家长和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丰富的职业人的成长历程。成长电子档案系统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全员育人的环境,改进学校对中职生的评价方式,激励中职生健康成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1章贝叶斯网概述
 
1.1贝叶斯网的起源与发展
贝叶斯网是一种将概率和统计应用于数据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的有效工具,是目前不确定性推理方面最为有效的模型之一。Pearl于1988年给出贝叶斯网的明确定义后,贝叶斯网便逐渐成为多年来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贝叶斯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纪的贝叶斯理论。当时,数学家和神学家Tomas Bayes在其176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几率性问题求解的评论”中首次提出了贝叶斯理论,但是没有得到重视。20世纪50年代,贝叶斯的观点和思想被应用在统计学中,获得了成功。60年代贝叶斯理论的相关方法被用于研究统计决策问题,解决相关的带有不确定性的决策与评估问题。
在图形方面,20世纪初,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文科论文,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模板,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方式:QQ357500023,电话13795489978。有向无圈图被遗传学家Sewall Wright提出,成为了被普遍采用的因果关系表达模型;20世纪中期,决策树被人提出,被用来表示和解决决策分析问题,随后又被进一步用于处理和解决计算机辅助决策问题,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决策分析理论;20世纪80年代,影响图的出现,丰富了有向无圈图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决策分析的效率。1988年,Pearl在总结和发展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其论文中提出“贝叶斯网”这一概念,进而奠定了贝叶斯网的理论基础。贝叶斯网早期主要用在专家系统中,用于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的学习和推理算法的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贝叶斯网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贝叶斯网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1. 2概率论相关知识
贝叶斯网与概率论密切相关,可以说,贝叶斯网是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网络,是基于概率推理的数学模型,因此概率论是贝叶斯网运行的理论基础。下面介绍一些与贝叶斯网紧密相关的概率论知识。
 
(1) 联合概率分布
对于单个随机变量X,我们可以用概率函数P(X)来描述它的各个状态的概率。而对多个随机变量Xi,X.,-, X。,可以用联合概率分布P(Xi,X:,X。)来描述各个变量所有可能的状态组合的概率。它是一个定义在所有变量状态空间的笛卡儿乘积上的函数,并且所有的函数值的和为1。联合概率分布一般用一张表来表示,用此来刻画出变量间的各种关系。
 
(2) 边缘概率分布
相对与联合概率分布,可以得出边缘概率分布。设X Y是X的的真子集,Z= X\Y,相对于P(X),Y的边缘分布P(Y)为:P(Y) = Z2P(Xi,KJ,我们把从联合概率分布P(X)到边缘分布P(Y)的过程称为边缘化。
 
(3) 条件概率分布
设有X、Y两个随机变量,其中X,y分别是它们的一个取值,则事件X=x在给定Y=y是的条件概率为:P(X=)(|Y=y)=P(X=x,Y=y)/P(Y=y),对于这个式子,固定y,让X在其状态空间上变动,就会得到一个在上的函数,我们把这个函数称为在给定Y=y时变量X的条件概率分布,称P(X|Y)为给定Y时变量X的条件概率分布,即在Y取不同的值时X的条件概率分布的集合,并且有P(X|Y)=P(X, Y)/P(Y)。
 
第2章贝叶斯网的构造
 
2.1贝叶斯网构造概述
贝叶斯网的构造就是获取贝叶斯网结构和参数的过程。构造贝叶斯网的方法有三类:第一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咨询该领域相关专家手工构造,此类方法的缺点和局限在于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而且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显得不太现实;第二类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机器学习来构造,此类方法的缺点和局限在于如果网络节点数很多的时候,效率非常低,因为算法搜索的空间非常大,大到甚至无法完成,如果是这样,那么该方法就无法使用了,同时,对该方法要用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也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三类是依托已有的模型,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现有模型进行提炼改造,进而构造出合适的贝叶斯网,此类方法的缺点和局限在于必须要有现成的模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现成的模型,即便有了,但也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实践表明,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还是从数据中学习和构造贝叶斯网。鉴于第一类方法和第二类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可以把第一类方法和第二类方法进行结合和折中,即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手工构造与利用机器学习构造结合起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简化机器学习的难度,缩减和优化搜索空间,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进而降低复杂度,快速构造出符合要求的贝叶斯网。
 
第3章 贝叶斯网的推理 ..................................30-36 
    3.1 贝叶斯网推理概述 ................................30-31 
    3.2 精确推理算法 ................................31-33 
    3.3 近似推理算法................................ 33-36 
第4章 基于贝叶斯网的图书采购研究 ................................36-47 
    4.1 应用背景................................ 36-38 
    4.2 数据采集与组织................................ 38-39 
    4.3 软件介绍与选用................................ 39 
    4.4 贝叶斯网构建 ................................39-44 
    4.5 贝叶斯网推理................................ 44 
    4.6 图书采购模型的建立 ................................44-46 
    4.7 应用结果分析................................ 46-47 
第5章 结束语 ................................47-49 
    5.1 总结................................ 47 
5.2 展望 ................................47-49
 
结论
 
本文对贝叶斯网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将其应用于图书馆图书利用和采购问题中。为此,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贝叶斯网的文献资料。在对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和读者借书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组织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网构造理论以及相应的构造软件,构造出了基于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和读者借还书信息的贝叶斯网,并以此为基础,运用贝叶斯网推理及相应的推理软件和加权平均原理,建立起一个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型,这为图书馆如何进一步做好图书利用和采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以及一个直观科学的方法,也为图书采购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贝叶斯网以其融合概率统计和图论的优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虽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时间紧迫,限于自身的基础和学识,所进行和完成的只是最基本的内容,仍存在诸多不足,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本文的图书采购模型还需要经过实践来验证,还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沿海国家高度关注自身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并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支撑。 中国是海洋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所管辖的海域面积高达 38.8万平方公里。2012 年我国“十八大”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了建立“海洋强国”的战略构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提出,海洋经济战略的概念达到了更高的高度。2017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助推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1]。 目前,我国已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设立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区,建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等。这些地区毗邻海洋,地区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出现协调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发展国家的区域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
 
1.2 国内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Rorholm(1966)最先对海洋经济展开了探究[3]。Rorholm 深入分析了新英格兰地区的各个海洋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并且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找到了研究海洋产业所处经济地位的突破点。进入到新世纪后,各沿海发达国家逐渐把关注点放在海洋资源的应用探索之中。Charles S·Colgan(2003)在研究本国的海洋经济时,引入了企业数量、就业状况、工资水平等变量,计算中按照一致的统计口径,深入探讨了各海洋产业部门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在统计视角下展望了未来的海洋经济[4]。Judith·Kildow(2003)通过对比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具体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首次运用乘数效应分析法,并且分析了本州和美国的其他各州在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异同,找出本州的独特优势,从而促进本州的海洋经济形成优势发展。Duncan·Knowler(2003)探究了海洋周围环境对海洋渔业的影响,运用动静结合分析方法,从独特的视角建议了对策,从而可以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6]。George·Gogoberidze(2012)深入探究了欧洲和俄罗斯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海洋经济潜力”的专业术语,将其用于评估各区域的海洋实力,这给各沿海区域在出台相关政策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
 
第 2 章 税收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海洋经济”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Rorholm 提出来的。我国关于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开始较晚,海洋经济的定义也一直存在分歧。各学者从外延上和内涵上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当前对于海洋经济比较统一的定义为:海洋经济包括发掘、使用、维护海洋的各种产业活动和与这些相联系的活动总和。并且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和海洋经济外围层[38]  。海洋经济三个层次的具体产业划分如下表 2.1:海洋产业指的是发掘、使用和维护海洋所进行的具体生产服务活动  [39]。由于本文对海洋经济的分析限定为海洋经济核心层,相应地,海洋产业也仅为主要海洋产业的概念。 按照海洋产业出现和成长的顺序,海洋产业能够再分为传统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以及未来海洋产业。传统海洋产业出现的时间最早,该产业也大多是直接能在海洋中获得资源,这些海洋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从事这些产业的劳动效率也不高、生产出的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也比较低,不能形成一整条链条。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各种先进机器得以更多地应用,新兴海洋产业得以较快发展,新兴海洋产业科技含量和运作效率高,注重提高劳动效率和加大科技投入,因此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得以广泛地运用,未来海洋产业开始诞生,这些海洋产业更加高度化、高效化、规模化,并且注重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2.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指的是经过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从而提高各产业的效率,实现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本质要求的状态。产业结构优化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以实现淘汰和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产业,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通常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调整后,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协调产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和产业联系,达到三者均衡发展的理想的理论状态。第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通过改造和升级传统技术的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朝阳产业。高新技术的行业逐渐壮大,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集约发展,规模生产,为经济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动力。第三,产业结构高效化。这主要是通过合理分配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的资源,使组合后的整体效应大大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海洋三次产业分类情况,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化可以经历四个过程。第一阶段海洋经济刚刚起步,直接利用海洋资源的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呈现出“一三二”的结构,这种阶段,海洋的开发及利用限制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海洋捕捞业和海洋运输业。第二阶段海洋第三产业在产值上逐步超过海洋渔业,海洋产业结构转化成为一种“三一二”的结构。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如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业部门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第三阶段海洋经济到达迅速发展时期,海洋第二产业得以大发展,海洋产业形成“二三一”的结构,这个阶段海洋产业的重点渐渐过渡到海洋第二产业,如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石油、海洋船舶工业等。第四阶段海洋经济进入“服务化”阶段,海洋产业发展更加高级化,海洋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结构。在这个时期,部分传统海洋产业充分利用新技术,从而实现了技术转型升级,并不断扩大规模,呈现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海洋第三产业再次实现高速发展,新型海洋服务业如海洋信息、技术服务等迅猛发展,促进海洋第三产业再次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 
 
 
 
....
 
第 3 章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 16 
3.1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 16 
3.2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19 
3.2.1 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 .... 19 
3.2.2 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 20 
3.2.3 区域创新能力发挥不够充分 ......... 21 
第 4 章 我国现行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 .... 22
4.1 针对海洋产业的整体税收政策 ...... 22 
4.2 针对海洋三次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 ........ 23 
4.3 现行税收政策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不足 ....... 26
第 5 章 发达国家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 ........ 28 
5.1 发达国家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税收政策 .......... 28 
5.2 发达国家税收政策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借鉴 ......... 34 
 
第 6 章 促进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6.1 按产业实施的税收相关政策 
.1.1 加大海洋渔业财政支出额度 目前,现代海洋渔业实现了较大的经济增长,然而现代海洋渔业在整体海洋经济中的比例却较低。所以,可以对于现代海洋渔业提供更多的财政支出,合理地使用相关政策,从而迎合海洋渔业发展的要求,摆脱现在遇到的困难。加大现代海洋渔业财政支出额度可以提高海洋渔业的竞争能力,也可以更好的保护从事海洋渔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利益。 不仅如此,政府还应当丰富渔业资金的融资渠道,深化财政制度的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协力为渔业的发展给予资金支持,促进渔业的良性发展。 现阶段,调整海洋渔业的结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既要培养主导龙头产业,也要发展地区特色渔业;既要促进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也要兼顾新兴渔业的发展。同样的,对于现代海洋渔业的补贴也要兼顾这四个方面。政府的财政资金应该以鼓励现代海洋渔业为主,使其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对于地区特色渔业的财政支持也应该稍微倾斜,培养出有着较高质量的本地区特色渔业品牌。对于传统渔业,财政补贴将主要用于优良鱼苗的引进,以推动海洋渔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
 
结语 
 
进入 21 世纪,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都把发展海洋经济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现。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正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这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海洋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却有所不足,大多数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价段,未能对经济起到强有力的拉动效果。此外,区域间海洋产业同构化现象明显,未能形成区域间良好的分工协作问题,各区域创新能力发挥不够充分。 税收政策是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在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主要散见于部分税种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且税收政策对海洋产业的导向性不强,税收政策的覆盖面相对较窄,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足,对于国家倡导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涉及较少。另外,税收优惠方式多以直接优惠为主,而较少采用投资抵免税收、再投资退税等间接优惠手段,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事后活动的优惠,而对企业事前活动优惠不明显,在引导企业决策时效果不够明显。 在借鉴国外发达沿海国家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后,本文提出了有利于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即按照具体的海洋产业实施相关税收政策和配套措施以及实现税收优惠方式多元化。具体而言,在海洋第一产业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进行价格补贴;对于海洋第二产业,可以通过税收返还、发展专项资金、投资补贴等方式促进不同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对海洋第三产业,则要降低税率、财政支出发展特色项目。此外,税收要实现优惠方式多元化,例如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设备加速折旧、降低增值税税率促进现代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等方式,通过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
参考文献(略)
 
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1. 导论
 
1.1研究意义
2000年,中央政府提出了要将“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我国2011-2015年的政府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同时也确定了这一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的目标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在此之前的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并指出,应当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健全财税体制,使得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中央政府应当适度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转移支付向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省级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以及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从而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表明了中央政府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促使各级政府间财力的纵向和横向的均等化,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心。
但是,与中央政府的决心相比,我们也看到,虽然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数额不断的增加(1994年到2006年之间年均增长26.9%),这其中促进财力均等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的幅度更是比较可观(1994年至2006年之间年均增长31.7%)。,但是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却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张明喜(2006)运用收敛检验以及计量方法对1995年到2004年的各省收入以及分税制后各省收入与转移支付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内,收入没有条件收敛也没有绝对收敛。也就是说转移支付在这段时期内并没有起到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作用。这一现象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呜也有许多学者认为,2004年以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区域财力差异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地区间的不均等现象。比如,尹恒(2007)运用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1993一2003年的县级政府的财政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各县级政府财力不平衡的效果,反而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的结论。作者认为,特别是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转移支付导致了近一半的县级政府财力有明显的差距。并且在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中,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是造成这种县级财力不均等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财力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我国目前每年花数万亿人民币所进行的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究竟起到缩小区域财政差异,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之作用没有?如果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这种作用的发挥?如果有,又是怎样起到这种作用的?它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对待和研究的问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区域财政差异现状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是否真正有助于缩小这种差异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深入探讨转移支付制度在运行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缩小区域财政差异,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
在国外,由于也同样存在各级政府之间纵向财力不平衡,以及各地政府之间横向财力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成为各国政府解决这种纵横向财力不平衡的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也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林正义、别所俊一郎、岩田由加子(2007)认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有效维持分权化财政体系不可或缺的制度。因为,要按照效率和公平的原则有效运用公共政策,常常需要从区域上细分政府支出的单位和范围,以符合各地区的实际状况。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在区域上的不均衡分布,细分地区政府支出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要缓和这种权衡,就需要由中央统一征收财源,再分配给地方政府,也就是向地方政府再次分配资金。而有效确保这一措施实现的手段就是财政转移支付。Pablo Sanguinetti和Mariano Tomasz(2004)分析了美国近几年的财政体制,他们认为,分权制的财政体制容易造成地方各级政府违反财政纪律,过多的消耗国家资产,从而产生公共用品不能充足提供或者地方政府超越权限过度支出的缺陷。同时,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另外,他们也对如何才能建立合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模型和完全信息模型,研究出了两种制度形式。一种是地方政府影响联邦政府从而获得转移支付;其次是联邦政府以地区为单位事先承担一部分转移支付。他们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第一种制度更能够均衡地区间的财力,更好的提供公共福利。
 
2.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财政差异的理论分析
 
2.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和形成
转移支付这个词来自国外,一般为“转移”、“转让”之意。对转移支付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联合国在《1990年国民账户制度修订案》当中,曾经对转移支付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转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我们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转移支付与其他政府支出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是不以获取劳务或者商品作为等价交换的一种无偿性的财政支出。
本文所讨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资金的流动,这其中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力的上下转移。这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本国的各级政府之间,本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较为规范和合理的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范围及规模的一种收入分配制度。它不仅包含了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还包括了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上解。而狭义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只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性的补助。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转移支付的狭义范畴。
 
3. 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5-53 
    3.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沿革................. 35-41 
        3.1.1 改革开放初期 .................35 
        3.1.2 80年代-90年代初................. 35-36 
        3.1.3 分税制改革以后................. 36-41 
    3.2 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1-53 
        3.2.1 我国各地区人均财政差异的变化................. 41-49 
        3.2.2 我国三大地带人均财政差.................状 49-53 
4. 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53-57 
    4.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法.................53-54 
    4.2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繁杂.................54-55 
    4.3 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严重不统一................. 55 
    4.4 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单一 .................55-57 
5.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57-61 
    5.1 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 57-58 
    5.2 规范和简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 58-59 
    5.3 科学划分各级政府职责.................59-60 
5.4 建立纵向转移支付................. 60-61
 
结论
 
合理的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要以各级政府间事权的清晰划分为基础。各级政府的事权不明,职责不清会导致中央无法准确的了解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成本,从而使得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分配额无法准确的界定,影响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效率。要合理的确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主要是要合理的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涉及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以及跨省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如国防、外交、宏观经济调控、全国性的司法、治安、行政管理、公共安全、产业调整、区域发展协调、科技、卫生、教育,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应当由中央政府负责,地方政府主要是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之下,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社区安全和进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央政府对于市场能够调节的范围不进行干预,将资金主要投入到社会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
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应当从省、市和县三级政府的角度进行具体的规定,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省一级政府应主要负责本省经济服务性的主要事权和与收入再分配相关的事权。具体来说,省级政府应当承担社会保障项目的完善、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等基础产业的管理的责任。二是市一级政府要对市级民众的生活服务项目和部分经济服务性项目负责。三是县一级政府主要对县级民众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本县(区)内的小型基础设施负责,例如对农田水利设施等的管理。同时还要配合省、市级政府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3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03]563号)》,2003年12月31日发布
2.财政部:《关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8年3月18日
3.曹文俊、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6年第1期
4.程谦:《财政制度变迁与政策选择:基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5.傅光明:《论中国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的若干问题》,《思想战线》,2006年第4期
6.葛乃旭:《重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7.黄克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与税收返还制度存废分析》,《现代经济》,2009年第2期
8.黄解宇、黄云昆:《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模型研究》,《财经研究》,2005年第8期
9.寇铁军、汪洋:《完善我国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的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8期
10.寇铁军:《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千思想》,《财贸经济》,2004年第5期
 
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代写论文给我国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不仅对我国的出口产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我国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必须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来应对这次世纪难遇的危机,另外也给我国带来了转型的契机。同时,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以及开征燃油税的新一轮税收政策背景下,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如何利用税收杠杆来刺激产业的发展,研究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就显得尤为迫切。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结果。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导致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则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不断使产业结构发生转变。这一点为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历史所证明,而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们的产业结构的快速演变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宏观调控手段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来刺激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朝优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汽车、电子信息、物流等列入重点发展的产业。2009年“两会”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提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不仅意味着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制定相关政策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甚至地方上也不断出台相关优惠措施,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产业结构和税制结构优化原理,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经验教训,通过税收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我国的产业发展更符合当代潮流。
四川作为一个农业与人口大省,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调查报告,根据200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四川去年年末常住人口为81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劳动力就业问题依然是四川面临的难题;四川同时也是工业大省,拥有不少的工业企业,却不是工业强省;四川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迅速,传统的餐饮服务业发展尚算可以,但现代服务业与其他发达省区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如何促进四川省内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实情出发,研究四川省三大产业的情况,并结合税收政策来研究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选题理论意义在于:由于市场存在着失灵,单纯由市场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达到经济增长只能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尽管政府失灵现象也存在,但是政府其强大的信息来源和其自身所拥有的权利,由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纠正市场本身的缺陷就十分必要。税收政策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经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为了实现一国经济的更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民生产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选题现实意义在于:在新的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对二者进行关联性研究,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来达到对产业结构引导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国家相关税收政策仍在完善的期间,当地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法规的特定条件下,合理制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税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大多比较重视税收对产业的影响,如何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1.2.1国外研究综述
 
1. 资本主义早中期的相关理论
重商主义时期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马格努松(2001)在其《重商主义经济学》一书中总结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第2章税收与产业结构理论分析
 
2.1产业结构理论
一般来说,“结构”一词的含义是指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应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用来解释产业内部的企业关系,也可解释为各个产业间的关系结构。随着对产业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其认识更加理性,其概念逐渐确定下来。杨德勇,张宏艳(2008)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产业和部门之间的技术变动和扩散的相互联系,是经济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产业结构的基本含义:陈志嵋,杨德勇(2007)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内,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他相应的“结构”效益。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杨德勇,张宏艳(2008)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从定义可看出,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及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几个方面。
 
第3章 税收对产业结构影响分析...................28-50 
    3.1 四川省产业基本现状................... 28 
    3.2 四川省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 28-32 
    3.3 税收影响四川省产业结构的途径 ...................32-34 
        3.3.1 供给途径 ...................32-33 
        3.3.2 需求途径................... 33-34 
    3.4 农业税收变动对第一产业尤其................... 34-38 
        3.4.1 取消农业税前第一产业税收负担................... 35-36 
        3.4.2 取消农业税后农业发展状况 ...................36-37 
        3.4.3 取消农业税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 ...................37-38 
    3.5 税收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激励作用................... 38-44 
    3.6 税收对第三产业调整发展的作用................... 44-50 
第4章 政策建议 ...................50-60 
    4.1 促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50-53 
        4.1.1 消费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杠杆................... 50 
        4.1.2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体................... 50-51 
        4.1.3 尽快对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进行扩围................... 51 
        4.1.4 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入提高产业................... 51-52 
        4.1.5 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2 
        4.1.6 适当兼顾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投入................... 52-53 
    4.2 利用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发展................... 53-56 
4.3 利用税收政策扶持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的发展................... 56-60
 
结论
 
现代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在于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只有不断及时地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的转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才能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换离不开税收的支持与协调发展。不管是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平稳退出,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税收政策支持与服务。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做出了各种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现行税制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阻碍了产业的纵向深入发展。本文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税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目前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在研究中,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对一些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发现四川省产业发展存在三个大问题:缓慢,尽管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税外负担依然存在,一是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发展如何使得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农民的头上,是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农业产业向深加工产业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二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四川省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尤其是增值税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然而这种力度仍有待加强。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现行的营业税税制存在税率过高,税目过多等问题,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税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税收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然要调整目前的税制结构,目前国家以及财政部己经在不断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四川省目前的产业状况,以及国家最近的税制改革热点问题,鉴于第二产业在我省的重要地位,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的投入,提高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调整的重点方向,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川省是劳动力大省,因此还得适当兼顾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不仅如此,为了使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健康发展,国家也应尽快把建筑业纳入增值税的纳税范畴,有利于税收抵扣链条的完整。
 
参考文献
1马格努松.重商主义经济学[M].译者王根蓓,陈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M].译者谢祖钧.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3陈银娥.新古典主义的开拓者:马歇尔[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4沈维.基于“新型产业结构”的税收政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14
5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共.财政学[M].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0-252
7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萧深.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8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译者梁小民,梁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务馆,1999
10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