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五篇

发布时间:2018-09-30 00:17:52 论文编辑:quanlei_cai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各国的监管部门、学术界和实务界掀起了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潮,并且这一热潮有持续升温的迹象,这一切都是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等舞弊事件开始的。安然、世通等巨型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了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稳定资本市场,美国国会内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达成了妥协,于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下文称“SOX法案”)。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SOX302和404条款,SOx302条款要求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声明,SOX404条款要求管理层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年度评估报告。
根据SOX法案101条款成立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下文称“PCAOB”)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7年发布了审计准则第2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下文称“《第二号审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下文称“《第五号审计准则》”)为审计师提供具体和详细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其他国家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英国在2005年重新审查了Tumbull指南(2005)后,要求董事会应当确定其审查内部控制有效性所采取的程序;2006年,加拿大要求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进行评估和确证;韩国在2005年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且须由审计师进行审计;日本在2006年颁布的《金融商品交易法》同样也要求上市公司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且要经过审计师审计。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的规范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过审核要求。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2006年9月深圳交易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六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参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
为了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和审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文称《配套指引》),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应用、评价和审计提供了具体和详细的指导。尽管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但是他们没有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对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给予足够的理论和操作指导。从美国执行50X404条款的经验看,SOX404的执行成本远远超出了预期,使SOX404备受各方的指责(黄京蓄,2005)。美国财务经理协会在2005年3月的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平均执行成本436万美元,有94%的受采访的人认为执行成本极有可能超过其带来的收益。高的执行成本可能会增加证券市场的募集资金的成本,使一些有增长潜力的小公司打消了上市的念头,高的执行成本还可能使公司的经营效率下降,影响公司的竞争力,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等基本问题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引是合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审计师在评价和审计中,在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时,没有足够的理论和操作指导,这必然导致管理层和审计师为了减轻自身的责任、降低诉讼风险,对众多不重要的控制进行测试,从而大大增加了合规成本,很可能使成本超过效益。不管是我国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素质还是法律规范的详尽程度都与美国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合理推测,我国上市公司执行《配套指引》的成本必然很高,管理层和审计师在自我评价和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必然困难重重。为了克服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过程中的困难,进而解决执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迹象识别为突破口进行测试识别的过程,即通过迹象识别,确定需要重点测试识别的部分或环节,然后对缺陷进行定位并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通过反映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的迹象指标,笔者建立一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迹象识别模型,用以识别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风险较高的公司,使管理层、监管部门、审计师和投资者等各方对较高内部控制风险的上市公司提高警惕,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内部控制风险较小公司的管理层评价和审计师审计的成本。
 
2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性的文献回顾
 
在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进行研究。在国外,研究者对内部控制缺陷做了较多的研究,他们一般假设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能力识别、认定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然后研究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特征和市场反映,外国学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问题几乎没有研究。在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问题关注较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较少,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研究那就更少了。现阶段,只有张立萍(2011)、王惠芳(2011)和杨有红等(2011)发文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或识别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过程。即使前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很少研究,但是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增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识,为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
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较早,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来说,在安然事件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接受审计和披露发现的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这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在2005年就出现了。在国内,由于相关法律规范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所以国内很少有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研究。相反,他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了大量研究。直到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创造了条件,所以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最早出现在2009年。
 
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过程................ 22-37 
    3.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方法................ 22-24 
    3.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迹象识别................ 24-35 
    3.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测试识别................ 35-37 
4 迹象识别模型的构建................ 37-51 
    4.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含义................ 37-40 
        4.1.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含义................ 37-38 
        4.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 38-40 
    4.2 研究方法设计................ 40-46 
        4.2.1 资料来源................ 41 
        4.2.2 样本选取过程详述................ 41-43 
        4.2.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44 
        4.2.4 指标筛选................ 44-46 
    4.3 模型的建立、预测结果和检验................ 46-51 
5 研究结论、创新之处、局限性................ 51-55 
    5.1 研究结论................ 51-52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局限性和................ 52-55
 
结论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了以下三个结论:
一本文在分析两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迹象识别为突破口进行测试识别的缺陷识别过程。通过对各种缺陷迹象的识别,确定测试识别的范围和性质。
二.在第四章的非参数检验中,26个特征指标中有4个特征指标在Wlicoxon秩和检验中的符号与预测符号相反,其中XS、X12两个指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XS的符号与预测符号相反,说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出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越小。X12的符号与预测符号相反,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其余的22个特征指标在Wllcoxon秩和检验中的符号与预期符号相同,其中有XZ、X4、Xg、X10、Xll、X13、X16、X17、X18、X20、X22、X22和X23十二个指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基本上证实了第三章提出的待检验假设,即与同行业实力相当的公司相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董事会的作用较弱、偿债能力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运能力较差和流动性较差。
三.本文综合考虑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找到了巧个能够显著显示内控重大缺陷的特征指标,包括:董事会会议次数(X2)、是否有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情况(X4)、股权集中度(XS)、流动比率(Xg)、速动比率(X10)、现金比率(Xll)、资产负债率(X12)、利息保障倍数(X13)、销售净利率(X16)、资产报酬率(X17)、净资产收益率(X18)、长期资本收益率(X19)、存货周转率(X20)、总资产周转率(X22)、现金流量比率(X23)。这些特征指标可以初步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其同行业规模相近的正常公司相比,如果上市公司这些特征指标存在异常,则表明该上市公司就有重大缺陷的嫌疑,需要引起管理层、监管机构,审计师,投资者等各方的警惕。
 
参考文献
[1]瞿旭、李明等.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4):38-46.
[2]鲁清仿.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3]樊秀珊.基于内外因视角的企业内控缺陷分析及其优化[J1.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1):64-67.
[4]蔡丛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0,(4):33-38.
[5]单华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会计,2010,(13):33-38.
[6]田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金融,2011,(2):59-63.
[7]何云,谢志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路径依赖与创新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l):60-63.
[8]张立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2):48-49.
[9]黄京昔.美国SoA404条款执行成本引发争议的评述[J].会计研究,2005,(9):86-89.
[10]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4月.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题,更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2004年5月1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正式设立,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这为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对整个市场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我国证券市场创业板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变革的标志。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开始,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的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中小企业板的设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成为了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舞台。然而,新事物一般具有两面性,中小企业板体现先进性的同时也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与不足。在中小板设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丑闻,如琼花事件、威尔事件等等。这表明,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虽然都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好成长性的质量较高的中小型企业,但仍然避免不了发生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时其风险比主板市场还大,其原因是中小型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小、管理不完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等等。
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企业风险一般都会在财务指标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如果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平常的经营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话,公司将会陷入危机甚至倒闭。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问题,但大部分都仅限于主板市场,对中小板的研究则不多。那么如何加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化解风险呢?建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则显得尤为必要。该模型能够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并对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发出警示,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预防和化解风险的依据,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中小企业板是深交所为了鼓励自主创新专门设置的中小型企业板块,该板块上市的公司一般都具有规模小、收入增长快、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一般存在资金能力有限的问题,如果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财务预警模型可能会力不从心,这时,现金流作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表现、特征和原因、以及现金流状况,提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构建,并给出预警的具体模型,旨在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提供较方便的预测财务危机、防范财务危机以及化解财务危机的措施步骤,使其尽可能的避免财务危机,同时,也为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财务危机预警的参考。
 
1.1.2研究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虽然大部分是精挑细选的优秀企业,但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上市条件达不到主板上市要求,规模小和成立时间短等特点。虽然有些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规模上己经远远超越了中小型企业,但大部分还都表现出中小型企业的一些特征,即普遍存在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方法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不全面、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很有必要建立预警机制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板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不少企业缺乏对财务危机的防范意识,更谈不上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至于当财务危机发生时措手不及,惊慌的同时缺乏应对措施,使得企业来不急反应,以至于倒闭破产。如果一个企业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模型,那么就能提前预测财务危机:,进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与化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水平。
 
2有利千提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适应能力
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莫测,具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例如资金市场、汇率变动等,这都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企业也具有经营周期,在不同的周期阶段也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只有当企业知道了怎样预测这些不稳定因素,才能提前做好对付危机的准备,也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且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板财务危机相关分析
 
2.1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如果不能及时的化解或有效控制,就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这在中小型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财务危机引发企业破产,将使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贷款银行、企业管理层、等遭受巨大的损失。利益相关者希望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能及时预测并采取措施来减少损失。探索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并寻找一种能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发出预警的技术,成为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愿望和要求。财务危机(financialcrisis),顾名思义,指企业明显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与危机,换句话说,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活动面临或处于遭受严重挫折或失去控制的危险与紧急状态。
 
3 构建现金流财务指标体系 ...............26-35 
    3.1 现金流指标的含义及其优越性............... 26-28 
        3.1.1 现金流的概念............... 26-27 
        3.1.2 现金流指标的优越性............... 27-28 
    3.2 现金流指标体系设计............... 28-35 
        3.2.1 财务指标设计原则............... 29-30 
        3.2.2 现金流指标的选取............... 30-33 
        3.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33-35 
4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基于现金流............... 35-51 
    4.1 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的选取............... 35-38 
    4.2 现金流指标的初步筛选 ...............38-42 
    4.3 因子分析............... 42-47 
    4.4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47-48 
    4.5 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 48-51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55 
    5.1 研究结论............... 51 
    5.2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防范财务危机............... 51-53 
5.3 本文的特点与局限............... 53-55
 
结论
 
本文从财务预警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入手,根据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首次将现金流指标运用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模型中,建立了简便实用性强的财务预警体系。此外,本文还存在以下特点:
1从数据采集上看,本文欲以现金流指标建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模型不仅能给中小板上市公司起到预警作用,同时也能对其它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预警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2从选取样本看,国内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板上的中小型企业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以整体财务指标作为标准来选取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这和大部分的研究不太一样。大部分学者把ST公司定为财务危机公司,非ST公司定为正常公司,在研究中小企业的文章中,即使碰到和本文一样的问题即ST公司少不具有代表性,也会选取其他相似的ST企业来作为财务危机企业,而本文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运营方式,采取了一种较新的区别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方法。也许这种区别方法不十分准确或者存在某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3从研究内容看,本文以现金流指标作为建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指标,突出了现金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这也契合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整体的财务指标为依据选择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然后用现金流指标来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这就足以说明现金流指标在财务指标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Vasconcellos,E.A. Rural transport and access to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issue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7, 5 (2):127-136.
[2] Ribchester,C., Edwards,B. The centre and the local: policy and practice in rural educationprovis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9, 15 (1):49-63.
[3] Tuthill,S.J.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rural education[J]. Rural Information Certer PublicationSeries,2000,72.
[4] Brown,P. H., Park,A. Education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J]. 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 2002 (21):523-541.
[5] Bouck,E.C. How size and setting impact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J]. The Rural Educator,2004,25(3):38-42.
[6] Hannum,W.H., Irvin,M.J. Distance education use in rural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Rural Education,2009,24(3):1-15.
[7] Tomuletiu,A.E., Moraru,A. Rural education in Romania: Present and perspectiv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eiences,2010,2 (2):402-406.
[8] Mtahabwa,L., Rao,N. Pre-primary education in Tanzania: Observation from urban and ruralclassro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0,30(3):227-235.
[9] Huffman,W. E. Decision mak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74,56:85-97.
[10] Fane,G.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rial efficiency of farmer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1975,57:452-461.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财务报告质量却一直困扰着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是会计监管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研究,尤其是经验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各国政府、市场、会计理论研究者和实务人员在如何控制财务报告质量方面付出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对财务报告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自从2001年末“安然事件”爆发以来,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引起了更加广泛地关注,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社会呼声日渐高涨,反思与剖析的文献很多,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然而时至今日财务报告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仍在困扰着会计理论界和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基本可信的占26.98%,部分可信的占45.17%,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8%,完全不可信的占3.22%。对近100家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41家,占41.41%;认为“部分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54家,占54.54%;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机构投资者有3家,占3.03%;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家,占1.01%。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有多种原因,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有研究多以微观技术层面的研究为主,除了治理方面的研究着重从会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进行研究外,其他研究大多把着眼点集中在财务报告本身,以及某一方面,比如,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政府监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等,系统地研究财务报告产生过程以及财务报告供应链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研究则很少见到。
企业财务报告不是一个单维度的概念,财务报告是经过多主体、多步骤加工产生的结果,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共同影响财务报告质量。单纯从会计准则质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或管理层行为、审计质量、政府监管等任何一个方面研究财务报告质量控制,以及财务报告本身的质量控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报告质量问题。因为财务报告只是结果,影响财务报告结果的是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的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由于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都是既定的利益主体,他们在参与财务报告形成和披露过程中存在目标差异,如何使财务报告供应链所有的参与主体都有一个一致的目标—即满足用户需求,是现有研究不足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关系质量,找出各参与主体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动机和方式,能够深化财务报告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并丰富定量化研究影响财务报告质量因素的内容。
目前对于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问题的研究已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而对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质量的研究尚未涉及,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的政府,以及企业与会计监管方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质量,从确保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及其有效实施入手,探索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企业与政府会计监管方之间的关系质量,分析提炼出在财务报告供给过程中确保高质量会计准则及其有效实施的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关系质量内容,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会计准则质量和政府会计监管质量,从而为改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1.1.2理论背景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他们研究的视角已经扩展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1.2.1财务报告供应链相关研究
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界定。根据各自在界定思路和角度上的差别,既有文献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即参与者型Dipiazza,SamuelA.,Jr,andRobert0.EccleS,2002、“参与者+过程”型eomn,zaeh2000以及“参与者+功能定位”型(陆建桥,2002。方红星(2006)认为“参与者十功能定位”型明确了每个参与者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对现实中的参与者功能错位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他从财务报告供应链分析中得到的启示包括两点:第一,仅从某个主体、某个环节着眼的思路带有片面性; 第二,有助于唤醒各方参与者的角色意识。其他研究者包括潘淡、林琳(2007)[9]、林华(2007)等只是提到财务报告供应链这个名词。吴仙琴(2006)对纸质财务报告供应链和XBRL下的网络财务报告供应链进行了比较。
 
第2章财务报告供应链和关系质量文献综述
 
2.1财务报告供应链
定位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过程十分类似。根据供应链定义,结合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特点,人们便将财务报告产生过程形象地称为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对于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严格、确切的界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7)专门为研究财务报告供应链设立了财务报告供应链项目,IFAC称:财务报告供应链涉及到财务报告的编制、批准、审计、分析和使用各阶段的人员。在由Norman场le主持、2008年3月发布的《财务报告供应链报告》(终稿)中指出,财务报告供应链是关于参与到财务报告的准备、编制、批准、审计、分析和使用的参与者和一系列过程。方红星(2006)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并引入价值链分析框架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进行探究,他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界定为: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涵盖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所经过的环节及其承启关系,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流动和形式转化的系统。
 
第3章 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关系质................ 43-67 
    3.1 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分析................ 43-44 
    3.2 关系质量理论应用于研究企业................ 44-48 
    3.3 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关系质................ 48-58 
        3.3.1 相互信任维度 ................48-51 
        3.3.2 相互满意维度 ................51-52 
        3.3.3 相互承诺维度................ 52-54 
        3.3.4 权威维度 ................54-56 
        3.3.5 关系稳固维度................ 56 
        3.3.6 会计准则质量维度................ 56-58 
    3.4 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的认定 ................58-62 
    3.5 本章小结 ................62 
    3.6 本章参考文献................ 62-67 
第4章 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关................ 67-105 
    4.1 我国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 67-78 
        4.1.1 问卷设计和发放 ................67-69 
        4.1.2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 69-77 
        4.1.3 研究建议 ................77-78 
    4.2 我国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关................ 78-102 
    4.3 本章小结 ................102-103 
    4.4 本章参考文献 ................103-105 
第5章 政府会计监管的必要性................105-123 
    5.1 政府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105-109 
    5.2 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及企业违................ 109-116 
    5.3 降低企业违规行为的有效................ 116-121 
        5.3.1 相关文献回顾................ 116-117 
        5.3.2 模型设计 ................117-121 
    5.4 本章小结 ................121 
5.5 本章参考文献................ 121-123
 
结论
 
(1)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和PDCA循环过程不仅在程序设计上一致,在理念上也是吻合的。在持续经营假设下,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循环始于并终止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是财务报告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下,会计准则制定者、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师、政府监管部门、财务分析师等要根据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促使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形式和内容、审计质量、监管政策、财务报告分析和评价指标等得以不断完善,在财务报告供应链所有参与主体的协同努力下,使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而持续改进正是PDCA循环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理念。
(2)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共形成七种相互关系,即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间的关系;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会计监管方间的关系;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监管方间的关系;企业与财务报告用户间的关系;财务报告用户与会计师事务所间的关系;财务报告用户与会计准则制定方间的关系。这些相互关系状况可以通过关系质量维度进行衡量。本文重点研究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会计监管方间的关系。
(3)理论分析认为信任、满意、承诺、权威、关系稳固性和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是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之间的关系质量维度;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可理解性是财务报告的基本质量要求;信任、满意、承诺、沟通是影响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企业与政府会计监管方的关系质量维度;企业会计专用资产投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财务报告质量是衡量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维度。
(4)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反映出,受访者对会计准则制定方的信任度、满意度都很低,但对于会计准则制定方权威地位的认同度比较高,会计准则制定方对会计准则的及时修订完善工作(承诺维度)没有得到所有受访者的认可,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现行会计准则的质量有待提高。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1金融控股公司及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理论概念
 
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概念来源于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等定义的界定。它指金融控股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所涉及的财务活动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影响控股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弃论。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则从管理风险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中能够预见的财务风险及来源因素加以识别、估计、评价、控制,实现进行动态管理的目的。
 
1.1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多元化经营概念
 
1.1.1金融控股公司定义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通过对二个或二个以上金融类子公司的控股,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集团,也就是说子公司至少有两个明显地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每个国家的监管法律和环境的是不同的,决定了这样参与金融业经营的集团公司并不是随意的组建合并金融子公司,而是根据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监管当局的相应法规要求而投资组建的。2000年国际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明确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性质。从集团母公司控股的方式和动机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分为两类:(1)是纯粹控股公司,即以单纯掌握金融子公司股份从事股权投资收益活动为目的金融控股公司。(2)是经营性控股公司,这样的母公司既从事实际经营业务又从事股权投资收益。在国外,金融控股公司一般都是指第二种经营类,即母公司既从事金融业务(为主)又从事其他非金融业务,且经营范围规模较大,涉及金融、实业、房产等许多方面。
 
1.1.2股公司特点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同一控制权下的各个子公司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至少二个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集团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的重大任免和重大决策,但是子公司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并承担民事责任。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多元化的经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有不少金融控股公司在金融业多元化投资的同时还经营其他的产业,实现混合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主要有:
(1)集团母体作为一个控股公司。集团母体,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以投资为目的的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以金融业务为载体的经营机构。当然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标志就是通过股权纽带连接不同金融行业。集团母体以此纽带对金融子公司进行联合经营、统一管理。以这样的方式,集团母体就可以实现纯粹的控股经营,对金融子公司发挥作用就只要通过股权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稽核机制,当然母公司本身也可以是专门从事某类主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2) 由不同法人经营不同业务。其作用是防止不同业务风险的相互传输,并在制止内幕交易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特别是当子公司涉及多个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风险传递一旦到达一定范围将会外溢而成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强关联性的金融资产一方面方便了经营操作,另一方面也方便了风险的互相转移。集团母公司也需要金融子公司的具体经营单元能够战略服从于整体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一般工商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有别于金融风险,特别是银行业,为社会经济周期的结算和流动性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将其和其它金融业(保险、证券等)监管分离开也是符合现行实际的一种选择。
(3)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因为控股经营是以股权为纽带的,所以控股母体以出资额为限对其子公司承担责任。根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对占51%股权以上的子公司,控股母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此外,在控股公司构架下,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此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也仅以出资额为限制。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及分析
 
2.1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据资料显示,2010年银行业的利润高达7637亿元,2011年为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0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增强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地位来运作资本进入金融业,这都是因为一方面金融业进入门槛高、壁垒高,相应的保护效应强、获利指数高;另一方面又是因为可以为自己的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内部资金融资平台,借以摆脱门槛诸多限制的外部金融融资市场,特别是对于那些融资相对困难的民营公司。例如新希望集团参股民生银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获得数笔民生银行的贷款。也正因此产业资本竞相参股进入金融行业,但是不熟悉带来的结果也许并不全都是风险的分散,还有可能是风险的集聚和扩大。当前不少实业产业集团以集团已发展到高档次阶段以及为获得更快速的增加、更便捷的金融资本支持为由,以直接控制某金融企业的方式涉足金融业。我国这种"产融结合"的发展其实是模仿美国通用电气集团GE,通用集团的金融资产比与非金融资产比为4:6。当初通用电气首先建立通用财务公司,接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以至于涉足所有银行与证券业务,20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当时资本市场上的大鰐,与此同时通用电气其他子公司也在金融子公司的帮助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共同创造集团收益,使得GE连续九年的收益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
(1) 非传统国有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现状。非传统国有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中典型的代表是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平安。中信集团,2002年8月成立的第一家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并实现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多元化经营,中信集团是典型的集团控股与子公司单独经营为结构模式,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发展。光大国际由中国光大总公司(北京)和光大有限(香港)组成,涉及经营银行、证券、投资等金融业为主体兼营其它非金融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绝对和相对控股参股了余60家企业和项目,旗下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等金融子公司,同时也是申银万国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是2003年成立的,在保监会批准以保险业为主逐步渗透到其他金融业的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有寿险(99%)、产险(99。/。)、银行(89.36%)、信托(99.88%)、养老险(97%)、健康险(95%)、资产管理公司(90%)、其中平安信托又控股平安证券(86.21%)、平安海外(100%)等,时至今日中国平安集银行、证券、保险、海外、其他业务于一身,开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且2010年实现净资产收益率18.5%。
 
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 37-43 
    3.1 多元化经营融资结构不合理.................... 37-38 
    3.2 子公司自有资本不足.................... 38-40 
    3.3 多元化经营财务协同效率差.................... 40-41 
    3.4 子公司之间资金运营财务风险易扩大.................... 41-43 
4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 43-50 
    4.1 金融控股公司缺乏多元化经营财.................... 43-44 
    4.2 金融控股公司层层控股.................... 44-45 
    4.3 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 45-47 
    4.4 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监管缺失.................... 47-48 
    4.5 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缺乏有.................... 48-50 
5 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 50-59 
    5.1 国外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简介.................... 50-53 
        5.1.1 瑞士信贷集团多元化经营简介.................... 50-51 
        5.1.2 日本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多元.................... 51-53 
    5.2 国外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 53-55 
    5.3 我国“德隆”公司多元化经营财.................... 55-57 
        5.3.1 “德隆”公司的神话以及破灭.................... 55-56 
        5.3.2 “德隆”公司失败的经验教训.................... 56-57 
5.4 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 57-59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金融控股公司定义和分类以及经营特点,然后从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存在的特殊财务风险及其原因。同时,通过对瑞士信贷集团和日本瑞穗集团的经验分析以及从我国德隆的失败案例中得出经验借鉴,探讨了在我国如何才能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的走战略发展之路的,以及建立怎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控制好财务风险。并通过相关对策的提出,使得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活动更好地规避以及防范风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在我组建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很多金融控股公司当中只有一个或者二个子公司上市而其控股母体却没有全部上市,因此搜集金融控股公司控股母体的数据成为本文最大的难题。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分析内容不够充分详细,且有部分内容涉及到金融学的知识,加上搜集的数据比较局限,所以本文的部分研究可能比较通俗显浅,还不够细致深入,期待以后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是我国银行业或者保险等即溶行业公司做大做强走战略化方针的理想之路,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步伐随着国内居高不下的高回报率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已经有取得成绩,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差距依然存在,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应当在借鉴同业以及国际发展模式下,准确定位市场,开阔创新,制定可行性发展战略,获取更多国际化管理、经营经验,更好应对并控制国际竞争中的各项风险,树立全球化的口碑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4
[2]于胜道.企业资金安全性控制研究一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5-27
[3]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59-60
[4]邓钟锋、凌杨斌.金融控股公司的双重财务杠'杆风险.北方经贸.2007(11): 37
[5]朱平.从治理和管理的双重角度看金融控股公司[j].国际金融研究.2004(9): 4-9
[6]朱晖.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J].现代财经.2003 (3):16-19
[7]勺长艳.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2-72
[8]黄蔚.德隆系成功与失败原因研究综述[J].研发参考.2008(2):47—50
[9]阙澄宇、王一江.银行高层激励:美国20家银行调查.经济研究.2005(11):26~27
[10]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一法律、制度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一章 概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历史的经验表明,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做出项目投资决策前,如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合理采用项目评价方法,特别是建立科学、实用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无论是对加强投资的宏观管理,还是对提高每一个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用处。项目投资财务评价不论是对项目的投资主体,还是对项目投资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债权人、政府等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的液体润滑剂,机器工作时,润滑油必须来回流动以减小金属零件之间的磨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可以用于汽车、摩托车等发动机润滑及各种工业机器设备齿轮润滑等。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步恢复,汽车工业、金属制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刺激着金属加工液需求的增加。同时轮胎工业的恢复发展,工艺用油需求也将出现较大的提高,而医药和食品用白油以及变压器油的需求也会逐步增长。为此 Xx 公司准备投资年产 6 万吨的润滑油工程,为了更好的把握该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该项目的盈利前景,然后需要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找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控制,为项目能否实行提供科学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西方财务评价的发展概况
西方的财务评价体系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其萌芽于 19 世纪,在 20 世纪初期初步形成,20 世纪中叶得到了完善,20 世纪中期以来进入了创新发展时期。而且与现代的经济和管理思想同步发展。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越来越普遍,公司股东为加强对资产所有权的控制,产生了财务评价的需求。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大量出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更加重视财务评价。这期间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是美国1902年颁布的《河港法》,在这部法律中涉及了一些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了对股份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财务评价提供了更加真实的数据平台,财务评价的价值也日益得到认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管理理论空前繁荣,并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在管理理论不断探索的大背景下,西方对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加广泛。这期间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里特尔和米尔里斯教授合作出版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项目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另外,达斯古帕塔等学者于1972年编著的《项目评价准则》和世界银行经济专家斯奈尔等于1975年编著的《项目经济分析》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80年代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发布了“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了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8项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1991年,美国一家咨询公司Stem Stewart发明了EVA(经济增加值),它是一种基于税后营业收入、产生这些收入所需要的资产投资和资产投资成本(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企业财务评价方法。1992年,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的总裁大卫•P•诺顿,共同发明了“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重心,将财务和非财务结合企业的战略转换为可被理解、交流和行动的指标方案,与绩效管理相结合。2005年加拿大学者卡漠北•亨利(Campbe UR.Harvey)指出,在评估项目、计算项目净现值时应当包括中现金流量。
 
第二章 财务评价理论综述
 
2.1 项目财务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投资活动,而选择什么投资方向,投资怎样的项目以及在什么时机进行投资,则是投资决策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为了减少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性和盲目性,也为了让外部资金的提供者对其要投资的项目的偿还能力和赢利前景有充分的了解,支持投资,应在投资中使用重要的辅助决策工具——项目财务评价。项目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简称,又称企业经济评价。项目评估就是在投资项目的投资前期,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审查、把关,从项目与市场的对接上,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法律的一致上,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各种经济财务指标上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从项目本身微观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分析等。项目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企业、项目发起人最终决定项目进行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也对投资人、债权人、审批部门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财务评价是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预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效益等财务状况,以判别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的经济评价方法。企业投资项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为自身带来利益最大化,依照财务评价的原则通过计算未来投资回收期、经济效益,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撑。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关键在于财务指标的选取。
 
第三章 项目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17-22 
    3.1 财务报表数据预测................. 17-19 
    3.2 财务评价指标................. 19-20 
        3.2.1 盈利能力分析................. 19 
        3.2.2 清偿能力分析................. 19-20 
    3.3 不确定性分析................. 20-22 
        3.3.1 敏感性分析................. 20-21 
        3.3.2 盈亏平衡分析................. 21-22 
第四章 项目背景和市场分析................. 22-27 
    4.1 项目提出背景................. 22-23 
    4.2 项目单位概况................. 23 
    4.3 项目所在位置的情况................. 23-25 
    4.4 项目产品概况................. 25-27 
        4.4.1 产品性质、品种和用途................. 25 
        4.4.2 市场需求情况................. 25-26 
        4.4.3 市场分析及应对策................. 26-27 
第五章 Xx 公司润滑油项目投资估算................. 27-33 
    5.1 Xx 公司润滑油项目投资估算................. 27-31 
5.2 Xx 公司润滑油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31-33
 
结论
 
本学位论文运用财务评价的方法,对一个正在进行投资的润滑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首先,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财务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然后,本文对该润滑油项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从交通、资源获取、环境保护等方面对该项目的客观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本文还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当前润滑油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该润滑油项目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在对该项目进行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后,本文运用财务评价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各种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计算,可以认为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性。接着,对该项目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本文发现,该润滑油项目存在较大程度的风险性。通过前述章节的分析与论述,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该项目在具有较好盈利性的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项目盈利状况对销售量和营业成本的敏感性较高。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该项目可从自身实力和目前润滑油市场的竞争状况出发,针对特定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采取集中化的竞争策略,努力拓展市场,扩大销售量。
(2)在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时,案例使用的是未来几年的预测数据。评价结果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经营情况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为提高项目评价的科学性,在对项目的各项数据进行预测时,不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也要充分利用行业专家的经验。
(3)项目财务评价不仅要进行盈利性评价,还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通常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传统的 NPV 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等盈利性评价对项目投资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因此,为全面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需要对项目投资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樊哲,李锐.中美财务评价体系对比及思考[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1 年
[2]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跨世纪思考[J].财会通讯,2001 年
[3]罗勃.在项目财务评价中税金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 年
[4]孙灵满.财务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冶金信息导刊,2003 年
[5]周超.100kt/a 苯乙烯项目财务评价分析[J].炼油与化工,2005 年
[6]康翻莲.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07 年
[7]张叙龙.镇江市某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8]武涛.煤电一体化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09 年
[9]徐继英.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10]钟学义.论动态投资效果系数的费用效益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 年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